初中语文教学引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探讨
2016-05-14吴昕岚
吴昕岚
【摘要】在语文的教学中,我们应该通过实践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来进行语文的改革,从而实现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当前的形势下,语文教育是需要开辟生活化课堂的,是需要以此来吸引学生学习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活理论;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语文的地位却在慢慢下滑,因为很多学校没有意识到语文的工具性,没有认识到语文的价值性。语文教学应该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方式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使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结合,才能够使初中语文充满“生气”和“活力”,真正的发展起来。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育思想观念根深蒂固
从小学起,学生一直在接受应试教育,教师也按照应试教育进行教学,利用分数来划分学生的好坏。这种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语文人才的培养,也阻碍了语文教育的发展。在这种应试教育中,学生是很难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的。学校只有改变这种教育思想,才能改善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学校的语文教学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二)师资力量差
在学校,一些语文教师虽然有很多的理论知识,但是却严重缺乏实践经验。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师资力量差。师资力量不够雄厚,很多语文教师的知识水平和科研水平都比较低,严重影响了语文的教学质量。语文教师没有一个专业的能力,就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也不能对学生的语文的学习有帮助。因此,语文在教育中就没有一个很高的地位,严重影响教育的发展。很多语文老师没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没有很高的文凭。因此,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语文是一门语言性的学科,如果没有一个专业的老师来指导学生学习,那么学生是很难学到真正的知识的。教师的师资力量是学校的教学发展的基础。拥有强大的师资力量,学校的教学质量才能真正提高。因此,学校应该把师资力量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作用来完成。应该对教师进行计划建设,应该为语文教师提供不断进修的机会,全面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学校有了强大的师资队伍才能够使学校的发展更加的迅速。这样,教师才能为学生的语文的学习设计出一套科学化、人性化的学习方案。这样,语文的教学水平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才能真正提高。
(三)学习的困扰
很多学生在小学时代都是班里的佼佼者,有着明确的学习目标,但是升了初中后,进入新的学习环境,却没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一些学生会在这样的环境里失去学习动力,整天沉迷在玩乐中。还有一些同学虽然也有一定的学习目标,但是却没有调整学习方法。毕竟由于学习环境和内容的差异,小学和初中的学习方法是不同的。没有调整学习方法,就会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变得低下,学习成绩也不会提升。
二、初中语文教学引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措施
(一)进行教材改革
学校应该紧随经济和教育改革的步伐,能够不断对语文教材进行改革,使教材的内容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和人文性,这样就能使课堂的气氛更加的活跃。语文的教学只有能够反映时代气息,具备人文化,才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教材的内容的丰富,会使语文的教学方式多样化,会使语文教学科学化。学生在教材中能够学习到先进的内容,有正能量的内容,就会使自己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不断的陶冶自己的情操。这样高职的语文教育才能够真正实现自身的发展,才能实现教育中的突破。
(二)构建生活化课堂
陶行知认为,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因此,生活化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他的“生活教育理论”认为,“生活与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初中的语文教学应该是贴近生活的,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初中的语文教学只有实现了生活化,才能真正改变教学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窘迫境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学生学习课文时,教师引入的内容方式都要贴近生活,在课文的导入过程中还要做到自然贴切、新颖别致、紧扣主题,这是语文导入教学生活化的基本精神和基本要求。教师把语文的教学和生活联系起来后,就能扣住学生的心弦,能够集中学生的精神。
(三)解放课堂,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例如,学生在学习写作文时,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去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在冰雪融化时,可以引导学生到大自然找春,百花盛开时,组织学生郊游,金风送爽时,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的原野,大雪纷飞时,带领学生感受冬日的寂静。通过这些方式,能够使学生对生活产生热爱,能够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里总结出一些写作素材。
三、结语
语文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索的阶段,是需要不断提高的一个过程。教学模式对语文教育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应得到学校的重视,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才能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语文的教学才能真正的实现突破。初中语文教育的发展将会进入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阮兰妮.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启示[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0(9).
[2]任莉红.浅谈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类型[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2(8).
(编辑:任佳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