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调课引发的教育思考

2016-05-14赵祖国

新课程·小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张老师数学课培训

赵祖国

2015年对于中国的公职人员来说,有两件大事备受关注。一件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另一件是延迟退休计划的制订。对于临近退休的公职人员特别是教师来说,如何平稳过渡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件大事。

开学不久,57岁的张老师来到我的办公室,我正忙着,他坐在沙发上点燃了一支烟。我感到很意外:因为大家都知道我的办公室里不允许吸烟,况且张老师也轻易不吸烟。看他神情异常、愁眉紧锁,直觉告诉我,他一定有什么为难之事。我赶紧停下手头的工作,为他倒了一杯水。张老师熄灭了手中的烟跟我诉起了苦:原来,本学期学校为了照顾年龄较大的老师,安排上了一辈子数学课的张老师担任六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每周6节课。同时受照顾的还有一位53岁的女教师。按说别人都羡慕,觉得他俩的工作轻松了许多。然而正是这照顾的课出了问题!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本来的照顾却成了他们的负担。张老师跟我说,这几年上数学课总觉得自己年龄大了,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有些力不从心,怕耽误了孩子。好几次向领导提出要求,不再担任数学课。现在改上品德与社会课,本来以为该轻松一下了,却忽然觉得自己完全失去了驾驭课堂的能力,学生根本不听他的。张老师说:现在的老师太难当了!如今孩子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太多,他们知道的不比老师少,在很多他们感兴趣的方面比老师知道的绝对多。相比来说,三十年前的老师就好当得多。那时候没有电影、电视、网络,绝大部分学生手里连一本课外书都没有,他们要获取知识只能通过书本、课堂、老师。那时候很多农村老师手里一本翻烂了的《聊斋志异》《三国演义》《西游记》就足以吸引学生多年。而现在,自己觉得教育学生非常吃力,学生根本不愿与他沟通。他来找我就是想让我帮忙想想解决办法。

送走张老师,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了弄清问题,我找来了部分教师、学生代表分别召开了座谈会了解情况。同时我仔细阅读、分析了品德与社会课本。经过一周的调研,我找到了以下原因。

首先,是我们教师的原因。近年来,由于独生子女难以管理、教师待遇不高、社会要求越来越多等方面的原因,年青一代喜欢教育行业的越来越少。农村教师的年龄结构越来越不合理,平均年龄越来越大。有的老教师甚至要工作到退休前一天。他们一方面已经没有精力和能力再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另一方面心里也有不少牢骚。这些问题导致他们的课堂很失败。一位学生的话始终萦绕在我的耳边,他说:“张老师像个老爷爷,啥也不懂,我们不喜欢他给我们上课。他没有微信、微博,甚至连QQ号、电子邮箱、智能手机都没有。班里的多媒体他也不如我们用得熟。每次上课就知道照着课本读一遍,跟上语文一样,然后就上自习。还不如让我们自学呢!”学生的话正好验证了张老师的话。我想,作为一名老教师应当好好反思: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如何做到与时俱进、永不落伍。不仅仅是上好临近退休这两年的课,今后的人生还很长,应当多学习、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信息闭塞的古人尚且要求活到老学到老,作为服务对象是一群活泼可爱、求知欲强烈的孩子的老师来说,更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学习。

其次是社会原因。近年来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孩子的溺爱越来越严重。在家长眼里,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别人的孩子永远不如自家的孩子。我的孩子永远没错,即使是老师也只许表扬,不许批评,更不用说体罚。一旦有点矛盾,不是坐下来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而是动辄大闹学校、教育局,甚至对薄公堂、告上法庭。这些问题导致教师的教育如履薄冰、谨小慎微。负责任的教师还能循循善诱、苦口婆心。不负责任、胆小怕事的老师面对学生的错误只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面对校园种种不良现象,很多教师像面对扶不扶一样纠结于管不管。本能想管,但是管出问题只能自己担着,学校、教育局都管不了你,甚至还会给你处罚。不知从何时起,教师在学生、家长、社会面前成了一个弱势群体,失去了应有的尊重与保护。这一切助长了校园不良现象的滋生,造成了我们教育的缺失。这一切,年轻人可以慢慢适应、接受,但是老教师却很难适应。

同时,也有学生方面的原因。现如今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家长望子成龙的心切,社会上五花八门的培训机构并存:主持演讲、奥数竞赛、书法绘画、舞蹈形体、音乐乐器、英语语法等各种培训,确实增长了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了这些技能的孩子眼中教师的地位早已不再神圣。相对于知识单一的教师来说,孩子们越来越难以驾驭。另外,部分学生经不住社会环境的诱惑,小小年纪不想学习却总想着赚大钱,迷恋网络、游戏,追求享乐,不肯吃苦,厌恶学习、讨厌老师,师生关系日益恶化。

因此,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我们首先应当加强对老师的培训工作。这个培训不仅仅是专业技能的培训、课程改革的培训,还应当包括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让每一个教师都跑在时代的前沿,既要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改革,又要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行家里手。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即,要让学生亲近你、信任你,你就得有让学生信服的两把刷子,否则,路就会越走越窄。另外,要大力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从而把孩子培养成为社会有用之人才。

参考文献

田永香.让德育走进学生心灵:网络新常态下德育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5(4).

猜你喜欢

张老师数学课培训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张老师喝茶
有趣的数学课
让学生爱上数学课
“网红”数学课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