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价值

2016-05-14黄丽娜

新课程·小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律动形体小学音乐

黄丽娜

摘 要:现在都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因此,音乐教育是必要的,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太过于呆板,不符合时代的要求,所以,人们都在寻找新的教学方法,而律动教育是很多人都认可的一种方法,主要分析了该种方法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它在音乐教育中的价值,希望能对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律动;小学音乐;形体

老师在应用律动时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因为律动教学主要就是依据学生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丰富他们的想象,从而让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律动教学主要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这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是很重要的,此外,老师在运用律动教学时还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一、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分析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孩子都是有很强求知欲的,他们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所以,老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让他们主动地去学习音乐,时间久了,他们就会爱上音乐。老师在上课时,不要过分约束学生,可以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让他们跟着自己旋律去想象,这样他们脑海中就会自动形成一个音乐场景。另外,学校领导也可以将上下课铃声换成比较有节奏的音乐,这样学生就能经常地感受音乐,也能让他们在上课铃响时就能保持愉快的心情,这样也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同样下课铃声也可以缓解学生的上课压力。

当然老师也可以与学生一起,让学生感受音乐的乐趣。例如,在教学《小小船》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在船上玩耍,这样他们就能慢慢地进入状态,也不会认为这是在完成任务,这样他们就能全身心地投入,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传统的音乐教学主要是传授技能,但是现代的音乐发展趋势主要是审美,所以,老师一定要顺应时代的要求,设计全新的教程,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发展。此外,肢体语言在学习中也是很重要的,老师可以让学生在听音乐时,自己跟着旋律舞蹈,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乐感,而且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这样更有利于挖掘他们的潜力。例如,老师在上课时可以先简单地设计一些动作,让学生在这些动作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可以让学生很好地投入到音乐中去,也能挖掘他们的创造潜能。

3.减轻学生的疲劳状态

小学生的自制力还都不是很好,所以上课时间久了他们就会感到疲劳,也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就不能集中注意力,所以,老师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地穿插播放一些节奏感强的音乐,然后自己和学生一起跟着音乐动起来,这样学生就能舒缓疲劳,也能让自己的大脑放松一下,然后他们就会重新精神抖擞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他们就会感受到上课的乐趣,也就会主动地去学习,这对他们的发展是有帮助的。

二、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1.借助形体的律动展现多样的音乐节奏

音乐学习中最难的就是节奏的把握,但是节奏又是音乐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所以,老师一定要注意节奏的教学。欢快的音乐和悲伤的音乐节奏是有很大不同的,欢快的音乐节奏一般都比较快,而悲伤的音乐则相对较慢,因为这样能充分表达情感。例如,在讲解《小手拉大手》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来拉手行走,体会音乐给学生带来的快乐,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对该音乐的律动有所了解,从而更好地与音乐教学结合在一起。

2.借助形体的律动来把握相应的音乐音调

音调与节奏一样也是音乐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音调与节奏很好地搭配,能够有效地表达情感。同样老师在进行教学时也要注意方法。例如,在学习节拍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拍手,根据音调的高度调节拍手的力度,这样也能让学生的记忆更深刻。因为音调是比较抽象的东西,所以老师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要特别注意,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这部分内容,所以老师可以将律动引入教学中,这样每个学生就都能参与到其中,也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大家共同学习,也能互相帮助,这样可以让他们对音调的认识更加深刻。

3.通过课堂教学的律动引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小学阶段,学生当然不可能自己创作音乐,大部分时间他们都是在聆听音乐,所以,老师一定要选择好在课堂上放的音乐,并写出一定的教学过程。当学生在聆听音乐时,他们也可以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去表达。同时老师还可以引导他们做一些肢体运动,例如,老师可以让他们用身体稍稍向上舒展的动作表示高音,两手平放在胸前的动作表示中音,两手自然下垂,轻松的状态表示低音。老师在正式运用时,可以在播放音乐之前让学生先思考一下都是需要什么样的动作,然后在播放时让他们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做出相应的动作,同时也可以在基础动作之上自行发挥,这样他们可以很好地感受音乐的变化。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中去,也能让学生自己去理解音乐,这样也能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

三、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价值

1.在音乐课堂中创造与调节气氛

音乐课并不像文化课一样,它上课的时间是很短的,所以老师在上课之前一定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他们才能很快地进入状态。例如,老师在上课之前可以设置一些与本堂课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发挥想象,这样他们就能对音乐保持兴奋,也就能很容易地进入状态,老师还可以在上课之前先放一下本节课将要欣赏的音乐。当然在上课过程中也要学会调节课堂气氛,可以适时地与学生做一些互动,让学生跟着音乐做一些动作,这样他们会更好地进入下面的学习。

2.结合音乐与舞蹈表演,为学生表演学习奠定基础

小学里学的音乐还都是比较简单的,他们都有很强的节奏感,因此对小学生来说,他们能很容易地理解这些歌曲,而且很多时候这些音乐都是可以通过他们的肢体语言表达出来的,这样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协调能力,另外,他们对音乐进行演绎时,还能让他们自觉地接受舞蹈的学习,这对他们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例如,老师在教授《浪花里的歌》时,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给他们展示的舞台,让他们进行表演,可以根据教学需求将他们划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让他们自由地去发挥,最后教师对他们的表演进行点评,这样可以让学生对这首歌曲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而且还能使他们充分理解歌曲的含义,并尽可能地去表演,从而给他们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3.实施思想教育

教育的最终目标都是希望孩子能长大成人,音乐教育也不例外。很多音乐都不是凭空而创作的,他们很多都是作曲家的真情实感,老师可以挑一些比较有教育意义的音乐让学生欣赏,这样在学习音乐的同时他们也能学会做人的道理。例如,老师在讲解《田野放歌》时,其中会有很多动物,此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对其进行模仿,来模仿各种动物在田野放歌的动作,这样音乐结束以后老师就可以问学生模仿动物在田野放歌的动作累吗,然后学生会回答,他们不累,而且他们会非常的开心,因为他们过着非常自由的生活,这样教师可以引出:“一个人只有过着自由的生活,才能够活出自己,才能够生活得更好。”

总之,律动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它是将静态的音乐与动态的肢体语言结合起来,并且通过这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提高。这种方式还能让小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音乐的理论知识,还能提升他们的鉴赏能力,总之,这种教学方式对音乐教育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刘伟.小学音乐教学中体态律动运用现状的调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律动形体小学音乐
“律动世界”展览全接触
“三个经济”律动
西夏文形体研究述略
摇摆的玉石 律动的心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鸡霉形体
生命的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