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016-05-14何著萌
何著萌
摘 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通过阅读教学可以使学生增强对社会的认知、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审美能力,并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合理有效的阅读教学,学生的阅读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就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阅读教学;能力;提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能力以及评价能力,这些都是阅读能力的具体体现。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可塑性是非常强的,通过合理有效的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并让学生在青少年阶段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于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而言,阅读能力主要体现在读、说、分析等方面,与之相对应的是朗读能力、表达能力、鉴赏能力。本文将对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探究。
一、阅读教学中朗读能力的培养
朗读是语文课程的基础部分,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对课文知识有初步的了解,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感悟课文的思想和内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拥有良好的朗读能力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还有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日常积累,并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可以通过以下教学方式来培养:
首先,在阅读教学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时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趣味性、故事性的课文或者文章让学生进行朗读。例如,《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类课文,而当学生投入的开始朗读,学生的朗读能力也便得到了相应的提升了。其次,在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时,教师可以采用领读的方式让学生领会到朗读的基本技巧。例如,在学习古诗《七律·长征》时,教师可以用领读的方式,通过一句一句领读,学生一句一句跟读,纠正学生的朗读错误,指导学生正确的朗读方法,并通过朗读将课文的情感传达给学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班会、活动课中举行朗诵比赛,通过丰富的朗诵形式让学生的朗诵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二、阅读教学中表达能力的培养
阅读能力不仅仅是“读”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阅读将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对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培养。
首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阅读—朗读—复述—表演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在学习《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全文,对全文有一个初步的大意了解,然后再让学生在教师的领读下进行朗读训练,通过朗读训练可以有效地让学生对故事情感、内涵进行更深层次的掌握。其次为了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朗读后对文章进行复述,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可以采用教师提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回答的模式。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表达过程中会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记忆。当学生对全文有了一个大致脉络的掌握,可以让学生分组,采用对话的形式,将两小儿辩日的内容表演出来。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而通过不断地表达、阐述,学生在阅读中所涉猎的知识才能得到真正的消化和吸收。
三、阅读教学中鉴赏能力的培养
在阅读教学中,有一项很重要的能力就是审美能力。所谓审美能力就是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单相接受,而是通过阅读文本可以产生一定的思想情感,一定的是非对错判断,并能够双向产生共鸣。因此对于阅读而言,不是看了、读了,便完成了阅读,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可以学会鉴赏,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用以下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首先,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提问,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理性思考,并作出相应判断,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其次,教师在阅读教学设计中,可采用类比的方式,通过同类具有可比性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通过比较两个文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来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还应注重学生的情感导向,通过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并加以正确的引导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并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综上所述,只有通过合理有效的阅读教学,才能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并让学生在青少年阶段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相信通过众多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探索与研究,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得到全面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郑丽萍.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J].现代交际,2011(8).
[2]牛传发.谈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