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溯“源”,让低段识字更讲“理”

2016-05-14郑萍

新课程·小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字源起源生字

郑萍

【设计理念】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要善于利用汉语言文字自身的特点(六书: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汉字一字一形,数量多,多音多义字多,形近字多,汉字教学要注意辨析。

——崔峦老师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寻根源——造字科学

汉字文化博大精深,古老的汉字,是我们祖先通过长期观察、反复思考创造而成,其蕴含了深深的情感。其中,一年级上册《口耳目》是识字写字教学的第二课,文中的12个生字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示了汉字演变的大致过程。从这一教材编写上可见,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追溯汉字的起源,使抽象的汉字变得形象生字,真正落实科学识字。

究文本——编排科学

人教版低段语文每个单元都安排了“识字”,并在“语文园地”中设置“我的发现”“展示台”两个栏目与之相呼应。用好这两个栏目,对识字方法、途径、展示策略进行梳理总结,渗透汉字文化启蒙教育,有助于增强低段学生识字的整体感悟,便于更系统地开展识字教学。

《识字1》是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生字较多,相对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只有抓住生字的特殊性,采取科学的识字方法,才能更好地突破“有效识字”这一重难点。基于此,我把《识字1》中可以进行字源识字的“翠”“爽”“叠”这三个生字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目标定位】

1.通过动画呈现,了解“翠”字的起源并能识记“翠”字。

2.通过动作演示,明晰“爽”字的来源并能识记“爽”字。

3.通过合理猜想,展示“叠”字的演变并能识记“叠”字。

4.通过以上三种方法,初步了解“字源识字”的方法,并能迁移运用到自主识字中。

【案例描述】

一、动画呈现,了解字源

【片段1:“翠”字教学】

师:你们知道翠的意思吗?

生:翠绿。

师:恩,这个词语组得真好。但是,“翠”真的只表示“绿色”的意思吗?

(小视频出示:翠鸟快速捉鱼,配文字介绍)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翠鸟在捕鱼。

生2:我看到了翠鸟捕鱼的速度非常快!

师:哇,你真厉害!“翠”就是指有快速突击能力的鸟。

师:识字时,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字的起源,更好地识字。有心的小朋友,可以用这种方法,了解更多的生字。

二、动作演示,明晰字源

【片段2:“爽”字教学】

重点学习:爽。

师:同学们,在这些生字里面,哪些生字的结构你觉得最复杂啦?

生:我觉得“爽”字特别复杂。

师:对呀,老师也觉得。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爽”字。(PPT生字放大)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认识它的?

生1:我看到了里面有四个叉叉。

生2:我看到这是一个“大”字加四个叉叉。

师:你们知道吗?你们所看到的大字,在古代是指一个人。(老师张开手,表演动作)而这几个“叉”在我的哪里啊?

生:在老师的手臂下。

师:也就是老师的腋下。就好像在给老师挠痒痒啦。哇,各抓了两下,爽多啦!

师:瞧,这就是“爽”字啦!(PPT出示)

三、合理猜想,展示字源

【片段3:“叠”字教学】

略。

【教学反思】

所谓字源识字,就是通过追溯汉字的本源,分析汉字的结构,利用汉字的构字理据识记汉字的方法,是强调汉字文化传承的一种识字教学方法。目前,在我们的识字教学中,往往会采用五花八门的一些方式,只为追求学生能够识记生字,却忽视了汉字的根源。如何有效采用“字源识字”的方法进行识字教学,笔者也有三点思考。

一、溯源,动画激发识字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低年级的学生比较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所以字源识字的教材设计应当顺应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识字效果。比如,小视频演示。通过小视频把重难点播放出来,不仅激发了孩子们对字源识字的兴趣,同时,也让孩子们清晰地了解了“翠”字的起源。

二、溯源,演示贴近生活识字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极其广阔而自由,如同一只鸟放在林子里;生活即教育,是承认一切非正式的东西都在教育里面。”只有贴近生活的识字才是最有价值的。简单的表演就能让学生快速地掌握这个生字,其中一大原因是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识字。古代汉字虽然较复杂,但其造字原理还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比如,“目”字的演变,甲骨文,就是画了人的眼睛,再慢慢进行演变。结合生活实际,溯源生字,更易让学生接受。

三、溯源,猜想引发自主识字

教师除了帮助学生掌握教科书上要求的音、形、义都会的生字外,还要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认识更多的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字源识字”也是如此。教师不可能把每一个字的起源都讲解一遍,如何通过“字源识字”识记更多的生字?我们可以通过猜想的方式,总结出一些“字源识字”的方法,激发孩子自主识字的欲望。

当然,我们在研究“科学识字”的过程中,还有许多困惑:

困惑1:汉字发展到了今天,中间也经历了许多的变化。我们在追溯这些生字的起源时,往往会遇到多个版本,比如,《识字1》中“叠”这个字的演变,发现了多个版本,到底哪个是正确的,哪个更科学?我们也不知道。

困惑2:字源识字教材的设计已超出了学生可能达到的认知水平,其设计的深度和广度并不适合孩子。但是,不讲解清楚,又不能真正地落实“字源识字”这种方法。我们应该如何把握这个度?

识字教学,不仅要识记,更要感受到汉字的美,汉字的神奇,甚至是领略汉字文化和民族情怀。追溯汉字的起源,让低段汉字更讲“理”,让学生更热爱祖国的汉字文化,领略神奇的汉字世界!

猜你喜欢

字源起源生字
求“源”有度,识字有“法”
读儿歌识生字
圣诞节的起源
奥运会的起源
生字辨识大闯关
清明节的起源
探寻字源妙处多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万物起源
随文识字学词丰富语言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