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置空白,唤起思维

2016-05-14范雪梅

新课程·小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想象发展

范雪梅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说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一张图画稿纸上,如果留下一方空白,则可以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同样,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恰到好处地设置空白,唤起思维,不但有利于教师生动实效地“授业”,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使学生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独特的体验去阐释,去“补白”,因为“想象是思维的体操”。

关键词:诱发;想象;发展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巧设课堂补白,给学生一片宽松的土壤,播下想象的种子,用想象的火种点燃思索的火花,来提高我们的语文教学效果呢?

一、利用课题“补白”,诱发想象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内涵十分丰富,具有统领全文的作用,可“窥一斑而知全豹”。任何一篇课文都有一个题目,而且每个题目都会或多或少地揭示文章的主要内容;或点出了文章的中心;或揭示文章的主要人物、事物等。但无论题目怎样反映文章内容,它都不可能把文章的内容全部揭示出来,所以,教学时我们就可以抓住课题在某一方面的“空白”,并加以引导,诱发他们凭题猜想内容,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有一句名言:“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巧设课题“空白”,可以成功地敲好这课的“第一锤”,为整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如,在教学《人类的“老师”》时,教师板书课题后设下这一问题:为什么课题中的“老师”要加上引号呢?我们都知道老师是教给我们知识、道理和方法,为我们解答疑问,帮助我们成长的人。在引导学生深读课文前,请他们发挥想象,大胆推测这个“老师”指的是谁?教师留下这一“补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在一节课的开始就能通过对课文题目的留白而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并使学生学习注意力集中,情绪饱满,思维活跃,能激起他们进一步深究课文内容的兴趣。

二、利用情节“补白”,激发想象

小学语文教材有些课文篇幅短小,言简意赅,我们对文章详写的内容情节,要作重点深究,以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这是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少不了的环节。但次要内容情节,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下了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抓住教材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运用填补文中内容情节空白的方法,便成为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最好素材。课文客观上早就为学生的想象思维提供了具体的空间轮廓:体现为特定的环境、特定的人物、特定的故事情节等,它使学生的想象有根可寻,有据可依,有规可循,不会无中生有,也较符合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

如,《掌声》一课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英子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从此变得乐观开朗。这篇文章语言质朴,但在平淡的叙述后面饱含着一个充沛的情感主题:文章中“掌声”代表着鼓励、尊重,代表着“爱”。全文以英子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多次写到英子的神态与动作。我在教学时抓住几处补白点,让学生学会通过人物的外在表现揣摩人物心理,激发学生思维。

第一处:“犹豫”处填白。师:英子,当我叫到你时,我看到你犹豫了一下,才慢吞吞地站起来,眼圈还红红的,你在犹豫什么?马上就有学生举手发言:如果上去的话,同学们会笑话我的;如果不上去的话,老师会批评我。

第二处:“掌声”处填白。我是这样进行的:

师:同学们,你们的掌声这么热烈,这么持久,你们肯定是想借这热烈持久的掌声对英子说什么吧?

生1:英子,你不用害怕,你一定会讲好。

生2:英子,你不要自卑,我们会支持你。

生3:英子,你不要难过,我们不会笑话你。

……

师:同学们,我又一次听到了这热烈的掌声,这一次你又想借掌声对英子表达什么?

生4:英子,你讲的故事太好了,太感动人了,以后欢迎你再为我们讲故事。

生5:英子,你的普通话说得真好!

生6:英子,你的声音真好听。

……

第三处:“感动”处填白。师:英子,听了同学们这热烈的掌声,你为什么流泪了呢?英子:因为我没想到,同学们不但没有笑话我,还用掌声鼓励我,我非常激动。我一定要讲好。师:英子,我看到你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这是为什么?经过几处巧设“补白”,学生的思维随着教师的引导迈进了想象的王国,话匣子也随即打开了。同时,让学生明白故事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尤其是当身处困境的时候;要珍惜掌声,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三、利用结尾“补白”,发展想象

引人入胜的“课题”,形象生动的“情节”,无疑是优化课堂的保证,但锦上添花的“结尾”也能让课堂增色不少,因为有些课文结尾了,却让人产生言已尽而意犹未尽的感觉,留有丰富的想象空白,让学生很感兴趣,此时可让学生展开想象:接下来会怎样?……设计一些“空白”,用贴近学生的语言、语气创设问题,补充延伸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中,时时处处注意给学生的心灵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的思维在广阔的天地中自由驰骋,把知识运用到自己喜欢的实践中去。

如,《一只小鸟》一文主要讲了一只羽翼未丰的小鸟每天在树枝上唱歌,孩子们非常喜欢,想捉住它,用弹弓打中了它,两只老鸟接住小鸟把它带回了巢中。课文结尾以“那些孩子都要仰望着它,听它的歌声,却不能了。”戛然而止。这时教师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那只小鸟后来怎么样了?”这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去填补空白,激起了学生进一步的渴求心理,往往他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的说:“小鸟在爸爸妈妈的精心照料下,身体慢慢地康复了……”而有的说:“小鸟由于伤势太重,难免一死,孩子们再也看不见小鸟的身影,听不到它的歌声,孩子们都哭了,向老鸟道歉‘鸟妈妈鸟爸爸,对不起,我们知错了,以后我们绝不捕捉小鸟,好好爱护鸟类,保护大自然”……结果是一堂课的“终曲”,在课尾设置补白,让学生想象的翅膀任意飞翔,补充延伸了文意,拓展了文本的深度,又让他们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下课了,学生依然高举那一只只小手,他们的想象双翼还没有收起,他们的思维还在想象世界里驰骋,给人一种“一曲弹罢,绕梁三日不绝”的感觉,这正是课堂教学的最佳境界。如,在教学《揠苗助长》一课时,课文结尾:第二天,禾苗都枯死了。很多学生就认为“禾苗全枯死了”。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并鼓励学生说自己的真实感受。有一个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禾苗被拔高一截,第二天就会枯死吗?我家买回来的葱放了几天都没有枯死,这样的结尾不可信。我对他的发现给予称赞,并让全班学生参与讨论,再按自己的想法改写一篇新编《揠苗助长》;或者让学生做实验,看看禾苗一夜会枯死吗?如果不是,要多久才会枯死呢?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语文教学中巧设补白,犹如给学生的想象添上了翅膀,让他们展开想象的双翼,振翅高飞,想象力就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创造潜能终可得以尽情发挥。

参考文献:

吴绍勇.小学阅读教学中的留白艺术[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4(2).

猜你喜欢

想象发展
快乐的想象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超乎想象的雨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先想想再想象——看谁想得妙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