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喜欢用手“说话”的孩子
2016-05-14刘伟娜丁丽
刘伟娜 丁丽
摘 要:攻击性行为从心理角度来说,其属于心理问题的一种。幼儿攻击性行为,一般是指幼儿较频繁、较严重地指向他人的物体或言语的攻击表现,其实质是以自我为中心。在幼儿成长发育的过程中产生攻击性是一种普遍现象,不足为奇,但这种攻击性行为持续不断,次数增多,强度增大的话,既会影响幼儿的生活和学习,更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
关键词: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矫治策略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也就是说:儿童幼时的一些行为表现必然会影响其成人后的行为,这样的说法虽然比较绝对,在幼儿园里,常常会见到教师因幼儿之间有过度的侵犯行为而苦恼,特别是小班幼儿刚刚离开家庭来到幼儿园这个大环境中,许多孩子表现异常,心理上难以承受“反差悬殊”的生活环境,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这时如果教师放手不管任其不断升级,不仅会影响他们道德行为的发展,而且造成今后人际关系的紧张和社交困难,因此,我们要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运用多种方法矫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一、片段描述与剖析
甜×的爸爸妈妈平时工作很忙。甜×和奶奶生活在一起,爸爸妈妈到周末才来接甜×。小甜×刚入幼儿园,对于一个新环境,小甜×很难适应,由于一系列的原因,甜×产生的攻击性行为频率高,我对甜×进行了关注。
片段描述一:
地点:操场上 时间:晨间锻炼
今天的晨间活动内容是玩球,当老师把各种颜色的球放到甜×面前时,甜×有些迫不及待,没等老师说“拿球”,甜×已经把红色的球抢到手,一旁的心×也想要这个红色球,就对甜×说:“等会儿这个球给我玩一下,好吗?”甜×用小眼睛白了一下心×,便走开了。心×对于甜×的这种态度,显得很不高兴。甜×在滚球,一不小心把球滚到了心×的身边,心×看到了这个自己刚才想得到的球,纵身一跃把球捡过来。甜×见状,马上动手去抢心×手中的球,心×不肯,说:“是我的”,甜×张开了小手去挖心×的手,试图要把心×的手挖开,可还是没有拿到球,甜×开始尝试另一种方法,张开大嘴巴去“咬”心×的手,心×被甜ד咬”之后,终于松手了,甜×抢回了自己的球,而心×呢,在一旁开始“哇哇”大哭,甜×非常开心地跑开了。
片段描述二:
地点:厕所里 时间:如厕时
随着老师说:“来,把小椅子轻轻放进去,我们要解小便、洗手。”甜×迫不及待地把小椅子推进去,也非常快乐地冲进了盥洗室。甜×喜欢在第二个便池上解小便。当甜×冲到时,希×已经蹲在便池上,她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希×从便池上拉起,希×不肯,还是蹲在便池上,甜×伸手就打了希×,希×被甜×打哭了。
二、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因素
1.心理因素
甜×虽说是个女孩,但非常喜欢看奥特曼,妈妈给甜×买了奥特曼的碟片,还有奥特曼的玩具、面具,妈妈觉得只要甜×喜欢就好。甜×一回家就看奥特曼碟片,把奥特曼战士的动作模仿的淋漓尽致。当小朋友一碰甜×时,甜×就会做交叉动作,并用小拳头攻击同伴,说是在打“怪兽”。
2.教育因素
甜×的攻击性行为的形成与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甜×由奶奶带大,奶奶的行为在甜×的心中是潜移默化的。平时奶奶带甜×在小区公园里玩,也会与小区里的孩子一起玩,每次甜×跟同伴发生争执时,奶奶不会试图问清原因,而是绝对不会让甜×吃亏,所以会骂其他孩子。
三、攻击性行为的矫治策略
教师对甜×的攻击性行为进行了分析,需要教师思考甜×为什么会经常攻击同伴?要找到问题的原因,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那么,如何来矫治甜×的攻击性行为呢?通过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自然的“环境转移法”
如何为甜×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使甜×处于积极的情绪体验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对于甜×有两个方法颇为有效:一是每天在甜×来园时播放一些轻快的音乐,营造活泼轻松的氛围。二是给甜×设立开心角,当甜×开始要生气时,我们带甜×到笑娃娃面前笑一笑,让甜×感受到笑才是老师最喜欢的。
2.大量的“正面教育法”
在甜×出现攻击性行为后,应该心平气和地让甜×说说事情发生的全过程,培养甜×能够用语言与同伴交流的能力。我们开展了有关类似攻击性行为的故事表演,进一步培养甜×分辨是非的能力,不断提高甜×的认知水平。
3.准确的“授人以渔”法
教育与心理科学研究:人生的每一阶段,从某一阶段讲是为后继阶段打基础。幼儿时期拥有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甜×学会更好地在社会中生存,会有助于甜×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
(1)自带玩具,鼓励甜×学会交往。
(2)多给甜×提供一些轻松自由感兴趣的活动。
(3)教师参与并引导甜×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4.合作的“家园共育”法
作为教师要主动与家长沟通,通过理论结合实际,让甜×父母产生共鸣,同时让甜×父母认识到攻击性行为的严重性。得到甜×父母的支持后,我们对甜×的教育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在与甜×父母的同步教育后,甜×逐渐改掉了攻击同伴的行为。
参考文献:
[1]林格.塑造非常孩子,黄金家教[M].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
[2]王重鸣.心理学研究方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