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户割胶技术认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6-05-14何长辉刘锐金莫业勇

热带农业科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天然橡胶农户

何长辉 刘锐金 莫业勇

摘 要 通过对海南和云南西双版纳植胶区465户橡胶种植户的入户调查,了解农户对割胶技术的认知情况,并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割胶技术认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水平、是否村干部、性别及种植面积对农户的技术认知有显著影响。受教育水平高的农户对割胶技术有更为清晰的认知;女性胶农较男性胶农对割胶技术认知水平高;村干部在橡胶技术信息获取方面比普通农户更具优势,使得他们对割胶技术认知程度较高;种植规模较大的农户对割胶技术重视程度更高,生产实践中对技术认知更清晰。

关键词 天然橡胶 ;农户 ;割胶技术 ;技术认知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2008/j.issn.1009-2196.2016.06.018

Analysis on the Smallholders Cognition about Tapping Technolog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Based on the Survey of Hainan and Yunnan Rubber Planting Area

HE Changhui LIU Ruijin MO Yeyong

(Rubber Research Institute, CATAS, Danzhou, Hainan 571737)

Abstract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465 smallholders in Hainan province and Xishuangbanna in Yunnan provi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mallholders cognition about tapping technolog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has been established to analysi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apping technology cognition. The result showed that education level, cadre status, sex and planting scale have significant impacts on the technology cognition. The higher education level of householder, the more clear tapping technology cognition they have. Women have higher cognition level than men. Village cadres have advantages over other ordinary farmers in obtaining rubber technology, so they have more knowledge about tapping technologies. Those smallholders who have large plant areas pay more attention on tapping technology, and they have clear cognition through practice.

Keywords natural rubber ; smallholder ; tapping technology ; cognition

天然橡胶在某些领域属于不可替代的战略性资源,中国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在热带北缘地区规模化种植橡胶树,2014年种植规模已经达到116万hm2,其中开割面积69.5万hm2。橡胶生产过程中,割胶技术是一项关键技术,因为割胶是从橡胶树中获取胶乳的唯一途径,属于有较高技巧性的手工劳动,需要使用特制的割胶工具(胶刀)从树干割口处切割树皮使胶乳从割口流出。中国目前种植的橡胶树原生皮厚度一般在0.5~1 cm[1-2],《橡胶树割胶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规定常规割胶的深度应该控制在0.16~0.24 cm。如此精细的要求对割胶劳动力而言是一项严峻的挑战,不能割得太浅否则橡胶树不排胶,也不能割得太深,要不然会伤及树的木质部,从而影响次生皮生长。《规程》依据相关指标将不同割胶技术水平的胶工分为一、二、三和等外4个等级。生产实践的研究显示,割胶技术与产量有着显著的相关性,割胶技术每差一级,产量相差5%~15%[2];并且割胶深度过深不一定大幅增加产量,却容易导致死皮病的发生[3],影响橡胶树后续排胶和经济寿命。因此,要想获得较高的产量同时保证橡胶树的持续产胶能力,割胶劳动力必须具备良好的割胶技术。然而,中国橡胶主产区农户对技术接受比较被动,割胶技术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下水平[4]。

Rogers[5]将农业技术的采用过程分为认知、说服、评价、试用和确认5个阶段,农户对技术的认知是其采用技术的基础。对于割胶劳动力而言,要想提高橡胶树产出效率,就必须具备优良的割胶技术,而前提则是对割胶技术有清晰的认知。现有研究侧重于对割胶技术本身的研究,而对农户的技术认知、采用情况则研究较少。按照中国割胶技术发展阶段,大致可以分为传统割胶、刺激割胶及自动化割胶3个阶段。产业发展之初,以传统割胶为主,国内外研究人员对割面规划、割胶方法做了较多研究[6-9]。刺激割胶技术于1971年开始应用于橡胶生产,在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树皮消耗方面效果明显,研究者对乙烯利刺激橡胶树的增产机制、存在的问题及气刺割胶技术展开了深入研究[10-14]。结合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的实际,有研究者开始探索割胶自动化技术[15-16]。割胶技术采用方面,黄学全[17]总结和分析了气刺割胶技术在海南垦区的推广示范工作及存在的问题,祁东灵等[18]调查分析了农户对新割胶技术的采用情况,但未展开深入分析。

本文在国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国橡胶主产区海南省和云南西双版纳州的农户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长期生产实践中农户割胶技术改进情况和对割胶技术发展趋势的考虑,并重点分析农户割胶技术的认知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为新型割胶技术扩散提供一定的参考。

1 数据来源与样本描述性分析

1.1 数据来源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产业发展课题组2013年4~5月对海南和云南西双版纳橡胶种植区农户的问卷调查。考虑到橡胶的区域分布、种植面积和产量等因素,此次调查采用重点抽样法选择样本。中国90%以上的天然橡胶都种植在云南和海南两省。云南西双版纳橡胶种植面积占该省的52.06%,产量占75.26%(数据来源:2012年云南农垦统计资料),其橡胶种植集中在景洪市和勐腊县;海南18个市县均种植橡胶,其中儋州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省第一,琼中、白沙、屯昌、琼海和万宁都是橡胶种植大县,以上6个市县橡胶种植面积和干胶产量分别占全省的54.88%和57.34%(数据来源:2013年海南省统计年鉴)。调研选择以上市县为样本,然后通过地方农业主管部门的信息选择橡胶种植规模较大的乡镇和村庄,最后在不同种植规模农户中随机选择样本户。调查采用与农户一对一访谈的方式进行,共走访农户502户,收集问卷496份,有效问卷465份。

1.2 样本描述分析

样本农户具有以下基本特征(表1):(1)受访农户年龄主要集中在40~60岁,符合当前橡胶种植业的劳动力供应现状,割胶劳动力年龄偏大,年轻劳动力供给不足。户主受教育水平以初中为主,超过一半农户都接受过初中及以上的教育。调研对象中,村干部与普通农户比例为4∶1。户主以男性居多,女性户主仅有15%。(2)农户橡胶种植规模普遍较小,面积为0.67~1.33 hm2的有155户,占样本的33.33%;超过3.33 hm2的农户仅有64户,不到样本的15%。2013年调研期间的橡胶价格相对2011年下降幅度较大,农户对这样的价格波动普遍难以接受,仅有约17%的表示能够接受。橡胶种植区合作组织发展比较缓慢,参加合作社的农户仅有17户,不足样本量的5%,其他农户均表示未参加合作社,甚至有农户未听过合作社;部分挂牌的合作组织运行不规范,对农户缺乏吸引力。总体而言,调查样本反映出农户老龄化趋势明显,种植规模偏小,村级合作组织发展缓慢等特点,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2 农户对割胶技术认知的实证分析

2.1 研究假说

本文对农户割胶技术认知的评价源自农户对自己近10年来割胶技术提升的评价,认为割胶技术显著提升的农户表示割胶出现的伤树情况减少或者割胶速度更快了,并且割同一片胶园产量有所提升。因此这部分农户可以被认为割胶技术认知水平较高。认为自己割胶技术没有明显改善或者停滞不前的农户,往往在割胶速度、产量提升方面都没有明显变化,这部分农户被认为割胶技术认知水平较低。根据农户自身因素和橡胶生产环境设置7个变量分析对割胶技术认知的影响。

户主自身因素包含年龄、性别、是否村干部和受教育程度4个变量。一般认为随着年龄增长,农户对新技术的认知和接受的能力下降,储成兵、李平[19]研究农户对转基因生物技术的认知,认为户主年龄对农户技术的认知呈负面影响。割胶技术不同于其他农业生产中的新技术,本质上是一项必须使用的技术。通过割胶实践练习,技术逐步提升,同时对技术本身的认知也逐步清晰。年龄较大的割胶劳动力往往参与割胶劳动的时间越长,经验越丰富,对技术认知程度越高。因此,预期年龄与农户割胶技术认知正相关。

农业生产决策中,性别通常会对农户的技术认知或采纳意愿产生显著影响。靖飞[20]认为,水稻种植过程中,女性生产决策者普遍较为细致,对于生产环节中的细节都要较男性更为认真,使得男性在品种选用方面的认知低于女性。割胶技术也是一项需要细致和耐性的生产技术,调查发现女性参与割胶的比例不亚于男性,局部地区甚至高于男性。预期女性户主对割胶技术认知程度较高。

受教育程度高的农户视野更开阔,信息获取渠道更多,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新技术认知能力强。储成兵、李平[19]也认为,户主受教育程度能够显著促进农户对转基因生物技术的认知。受教育程度是农户技术认知和采用的重要影响因素,预期受教育程度高的农户割胶技术认知水平更高。

村干部容易接受新事物,在村里有示范带头的作用,技术认知方面有一定的前瞻性。中国橡胶主要分布在相对偏远的山区,技术培训服务难以全面覆盖。村干部通常负责本村与上级乡镇或外部技术服务机构的联系,信息获取、参加培训的机会可能会更多。因此,认为村干部家庭割胶技术认知水平较高。

橡胶生产经营环境包含种植规模、对产品价格是否满意、是否加入合作社3个变量。徐欣等[21]从规避风险的角度指出,农户生产规模越大,规避市场风险的需求越大,认知期货的可能性就越大。从收益角度出发,经营规模越大的农户获得的规模效益越大,从而对技术的需求就越强烈,进而促进对技术的认知。因此,认为种植面积大的农户对割胶技术认知水平更高。

农业技术采纳的实现机制就是利益机制,而这一机制的实现需要以合理价格为前提[22]。天然橡胶价格受关联行业、期货市场、原油市场影响较大,市场价格波动剧烈。对价格波动表示能够接受的农户可能对橡胶收益比较满意,或者对未来橡胶市场充满信心,对割胶技术往往给予更多关注;相反,农户对橡胶价格难以接受,说明橡胶收益达不到预期,生产积极性受挫,对技术投入的意愿可能降低。因此提出假说:对价格的接受程度与割胶技术认知呈正相关。

农业合作社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新型实体,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来推广、扩散、普及农业技术,具有更强的实用性,费用也更低,影响更大,能够为农民所接受[23]。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为社员提供专门的生产知识讲解与技术培训指导,能在“学用结合”的过程中促进社员素质的提升,促进植胶农户对割胶技术的认知。因此提出假说:参加合作社与割胶技术采纳之间为正相关。

2.2 模型设定

为分析农户对割胶技术认知的影响因素,本文以农户割胶技术提升作为衡量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该变量为(0,1)品质型变量,1表示农户对割胶技术有清晰认知,0则表示缺乏认知。影响农户对割胶技术认知的因素中,解释变量均不是连续数值,而是以(0,1)赋值的品质型变量或者多元选择的分类变量。此时,一般多元线性回归已经不适用,需要采用适合分析离散因变量的Logistic或Probit模型。其中Probit 模型更强调标准正态分布的连续性,反应出选项的强烈程度,而Logistic 模型属于累积分布函数,不要求变量具有正态连续性,适合二元选择分析。因此,本文选择二元Logistic模型。模型设立为:

p=F(α+∑β■x■)=■(1)

(1)式中p为农户割胶技术认知水平,其区间在[0,1]之间,Logistic模型将概率问题转化为机会比问题,即对割胶技术有清晰认知为缺乏认知的 ■倍,对其取对数得到:

ln(■)=F(y)=α+■β■x■+μ(2)

(2)式中,1~p表示农户对割胶技术缺乏认知发生的概率;y为被解释变量,表示农户对割胶技术认知的情况;α为回归方程的常数项,表示回归截距;βi(i=1,2,……,n)为各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表示该变量对y影响程度;xk(i=1,2,……,n)为解释变量,μ为随机扰动项。

2.3 变量说明

结合现有研究,从农户个体特征和经营环境两方面选取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户主性别、是否担任村干部、种植面积、对价格波动满意度、是否加入合作社等7个变量为解释变量,用于分析对被解释变量割胶技术认知的影响,并依据假说标注各变量预期作用方向(表2)。

2.4 模型回归结果

运用SPSS17.0软件,采用全部变量直接进入法回归,得到运行结果(表3)。回归结果给出了回归系数(β)、回归系数标准误差(S.E.)、Wald显著性检验的统计量(Wald)、Wald检验统计量的概率(Sig)、发生比[Exp(β)]。Exp(β)可以测量自变量每变化一个单位给原来的发生概率所带来的变化。Sig用于判断Wald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在零假设条件下(即H0:βk=0)时,单个变量Wald统计量为自由度等于1的渐近χ2分布,显著水平为0.05的χ2临界值为3.841,显著水平为0.10的χ2临界值为2.706。

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显示卡方检验结果为26.194,自由度为7,在0.01的水平下显著,说明模型统计上显著。方程拟合优度检验显示,Hosmer-Lemeshow指标卡方检验结果为5.161,自由度为8,显著性水平大于0.05,说明模型不能拒绝原假设,即模型实际值的分布与预测值的分布不存在显著差异,拟合效果较好。模型预测正确值为76.1%。

3 结论

3.1 农户个体特征变量

户主年龄与被解释变量正相关,与假说一致但不显著;说明年龄较大的农户对割胶技术认知较为清晰,年龄小的缺乏认知。尽管随着年龄增长,农户的体力和视力逐渐退化,但因为长期参与生产实践形成的经验积累促进了农户割胶技术的提升,增强了他们对割胶技术的认知水平。此外,因为割胶工作十分辛苦而收入却较低,很多年龄较小的农户不愿意从事割胶生产,他们相对年龄较大的农户有更多选择的空间,因而在改善割胶技术方面投入的精力较少,从而缺乏对割胶技术的认知。

受教育水平、是否村干部与被解释变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假说一致;说明受教育程度高的农户对割胶技术认知水平更高,村干部比普通农户的割胶技术认知水平更高。户主教育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户对新事物、新技术的认知水平,教育水平高的农户对割胶技术认知能力较强。村干部在我国农村社会往往发挥着引导、协调功能,是橡胶生产技术示范的主力军。村干部可以较好连接和协调农业技术服务部门和普通农户,在橡胶技术信息获取渠道和速度方面比普通农户更具优势,使得村干部家庭对割胶技术认知水平更高。

户主性别与割胶技术采纳呈显著负相关,与假说一致;说明女性比男性对割胶技术认知更为清晰,长期生产实践中女性相对男性割胶技术进步概率更大。割胶技术中讲求“稳、准、轻、快”,并且要做到手脚相互协调才能割好胶。调查发现,橡胶主产区女性从事割胶生产的比例很大,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胶工队伍中,女性胶工占51.6%,略高于男性胶工[24]。女性天生细致、协调性好,在割胶技术采纳方面能发挥性别优势。许多家庭从事割胶生产的主要是女性劳动力,长期生产实践中她们割胶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对技术认知水平更高。

3.2 橡胶生产经营环境变量

橡胶种植面积与割胶技术认知呈显著正相关,与假说一致;说明种植规模大能促进农户提升割胶认知。橡胶种植面积越大,农户割胶技术水平提升的边际效益越大,所产生的经济效果就越显著。农户自然会增加对割胶技术的投入,重视割胶技术的规范使用,从而提升对割胶技术的认知水平。

对价格波动的接受程度与被解释变量正相关,与假说一致但结果不显著;说明对价格波动接受程度较高的农户割胶技术认知水平也相对较好。近年来我国天然橡胶价格波动较大,对价格波动的态度反映了农户风险承受能力。一般而言,能够承受较大价格波动的农户,其种植意愿可能较强,对技术的重视程度更高,通过提升割胶技术来提升单位产出效益的意愿更为强烈,从而在生产实践中提升割胶技术的认知水平。对价格波动难以接受的农户,橡胶生产的意愿和积极性可能较低,不愿意思考割胶技术的改进,缺乏对割胶技术的认知。

是否加入合作社与被解释变量负相关,与假说不一致且不显著;但这并不意味着合作社在提升农户技术认知水平和农业技术推广中起反作用。农村基层组织化程度提升对农业生产的积极作用仍然是被普遍认可的。橡胶主产区合作社数量少,云南很多农户没有听过合作社,更不知道合作社的功能;海南成功运行的合作社数量较少,仅在儋州调研到合作社农户,他们对合作社技术推广和产品销售的功能普遍表示认可。可能的解释为,合作社数量少,运行不规范。海南省农业厅的调查显示,全省农业合作社真正运行的合作社仅占合作社总量的1/3,存在大量“合而不作”的合作社。部分农户可能因为周边合作社运行不规范,作用不明显而未选择加入合作社,对合作社缺乏了解和认知,使得合作社难以发挥提升农户技术认知的作用。

4 建议与讨论

根据以上结论,对改善农户割胶技术认知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村干部在割胶技术培训方面的纽带作用,重视村集体内部的技术交流与切磋。基层管理干部可以加强与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科研机构的联系,邀请割胶技术能手和专家定期对农户进行割胶技术培训,通过持续系统培训提升农户的割胶技术认知水平。鼓励年轻胶农多与有经验的老胶农、割胶能手相互交流、取经,促进农户割胶技术认知整体水平的提升。(2)鼓励橡胶种植农户和企业实行规模化种植。规模化种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细化分工和优化割胶制度,利于农户家庭内部劳动力资源分配,促进技术提升。基层管理部门有必要建立合理的规范和制度保障,积极引导农户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允许和鼓励农户的橡胶相关资产进行流转,提升农户橡胶种植的规模化水平,提升农户割胶技术认知水平。(3)引导和规范合作社发展,鼓励农户积极参与。在农村积极推动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引导农户成立、经营合作社,让真正的合作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以合作社为平台,推动农村橡胶园的规模化种植,加强与科研机构、技术服务部门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对社员的技术培训,提升农户割胶技术的认知水平。

文章从农户认知层面分析了农户割胶技术及其影响因素,为农户割胶技术采用行为的研究做了前期的探讨。技术认知最终必须回归到技术采用,才更有利于了解技术被推广使用的情况,才能更准确把握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割胶技术采用行为的分析应该成为后续研究的重点,这需要对割胶技术和经济学分析有深刻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黄华孙.中国橡胶树育种五十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 何 康,黄宗道.热带北缘橡胶树栽培[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87.

[3] 蒋桂芝,李健祥,罗宗云.橡胶树死皮病与割胶技术相关因素分析[J]. 热带农业科技,2012,32(1):1-3,7.

[4] 祁栋灵,高宏华,丰 明,等.基于农户视角的橡胶生产技术应用及需求分析——以海南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营根镇为例[J]. 热带农业科学,2013,33(10):81-85.

[5] Rogers.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third edtion[M].Free Press:From Wikipedia,1983.

[6] Sivakumaran S, Ismail Hashim, Abraham P D. The Effect of Direction of Tapping and Position of Cut on Yield Response Stimulation[J]. Jouranl of The R.R.I.M., 1985, 33(2): 104-124.

[7] Thankamma L.Why Does the Tapping Panel Go Dry?[J]. Rubber Asia, 2000(7~8): 47-48 .

[8] 许闻献,许惠君,魏小弟. 橡胶树干胶乳糖分分布及其呼吸状况[J]. 热带作物研究(热带农业科学),1982(2):26-34.

[9] 林位夫,曾宪海,陈俊明,等. 橡胶树由下往上的割面规划及割胶技术初探[J]. 热带作物学报,2002,23(2):1-5.

[10] 庄海燕,安 锋,张硕新,等. 乙烯利刺激橡胶树增产机制研究进展[J].林业科学,2010,46(4):120-125.

[11] 魏小弟. 高产高效是割胶技术的永恒主题[J]. 中国热带农业,2009(6):38-39.

[12] 校现周,罗世巧,魏小弟. 橡胶树气刺割胶技术新进展[J]. 热带农业工程,2010,34(4):59-61.

[13] 麦全法,李晓波,李文海,等. 气刺微割技术对不同品系的更新橡胶树割胶效果初报[J]. 中国农学通报,2012(25):64-67.

[14] 杨文凤,校现周. 橡胶树气刺割胶技术研究现状与亟待解决的问题[J]. 中国热带农业,2013(4):18-21.

[15] 闫喜强,廖宇兰. 橡胶树割胶技术的探索[A]. 海南省机械工程学会.创新装备技术 给力地方经济——第三届全国地方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海口:海南省机械工程学会,2013,4.

猜你喜欢

天然橡胶农户
农业产业链组织与规模农户正规信贷可得性
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研究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农户的社会资本对农户民间借贷的影响
2016年10月马来西亚天然橡胶进出口统计
2016年9月天然橡胶价格
天然橡胶行情(2016.05.16—06.24)
全国42%的农户加入了合作社
天然橡胶行情(2016.02.29—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