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香蕉新品系‘热科2号’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2016-05-14张欣漆艳香彭军张辉强谢艺贤

热带农业科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抗病性

张欣 漆艳香 彭军 张辉强 谢艺贤

摘 要 以‘巴西蕉为对照,从植物学性状、果实性状和抗病性等方面对香蕉新品系‘热科2号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热科2号的综合农艺性状与对照相近,其中株高、果指长宽及产量均高于对照。此外,‘热科2号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抗性好,田间发病率为4.1%,较对照巴西蕉低75%,对其它病虫害的抗性则与对照相当,适宜在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发生区域种植。

关键词 香蕉新品系 ;‘热科2号 ;植物学性状 ;果实性状 ;抗病性

中图分类号 S668.1 文献标志码 A Doi:10.12008/j.issn.1009-2196.2016.06.005

Main Agronomic Characters of New Line‘Reke 2of Banana

ZHANG Xin QI Yanxiang PENG Jun ZHANG Huiqiang XIE Yixian

(Environment and Plant Protection Institute, CATAS, Haikou, Hainnan 571101)

Abstract The comparison between new line 'Reke 2'of banana and domestic main cultivar Brazil banana is conducted in terms of botanical characters, fruit characters and disease resista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rehensive agronomic characters of‘Reke 2is similar to the control, among which plant height, finger size (length and width) and yield of‘Reke 2a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Moreover, ‘Reke 2shows better resistance to 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ce race 4, and its field incidence of fusarial wilt is 4.1%, which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75%). The disease resistance of‘Reke 2to leaf spot disease, scab, bunchy top disease, nematodes, weevil, thrips and other pests are similar to the control.

Keywords banana ; new line ;‘Reke 2; botanical characters ; fruit characters ; disease resistanc

香蕉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的土传病害,化学防治、农业防治均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而且还存在防治成本高、环境污染严重、生态负面影响大等缺点,是我国传统香蕉产区面积逐步萎缩的主因[1]。实践证明,培育抗枯萎病香蕉优良新品种被认为是解决这一关键问题的最有效措施。然而,目前我国主栽香蕉品种均不抗病,一些新引进或自选的抗枯萎病香蕉新品种在产量和商品性方面与当家品种‘巴西蕉还有较大的差距,直接影响蕉农和消费者的接受程度,造成抗病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工作较被动[2]。因此,生产上迫切需要更多、更好的抗病优良品种,以促进我国香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笔者通过深入香蕉枯萎病重病区‘巴西蕉蕉园,收集具有一定抗性的优良单株,利用室内病原菌接种加大筛选压力和重病区大田筛选相结合的方法,选育出综合性状与‘巴西蕉相近的抗枯萎病香蕉新品系‘热科2号,于2016年3月20日申请了植物新品种权(申请号20160401.3)。本文对其植物学性状、果实性状和抗病性等主要农艺性状表现进行分析,并初步评价其应用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香蕉品系为‘热科2号,对照品种为‘巴西蕉,组培苗均来源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热带果树病害课题组。

1.2 方法

1.2.1 试验设计

试验地位于澄迈县福山镇红光农场松涛水库灌区,土质为砖红壤,中等肥力,‘巴西蕉枯萎病发病率超过60%,属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疫区,该地已轮作甘蔗2年,适合本试验的实施。

2014年6月中旬定植,2015年6月下旬采收。面积2.67 hm2,其中参试品系‘热科2号2.47 hm2,对照品种‘巴西蕉0.2 hm2,种植规格2 m×2 m,种植密度2 490株/hm2,采用水肥一体化灌溉,其它栽培管理措施按照‘巴西蕉的栽培技术来操作[3]。

1.2.2 项目测定

参照黄秉智等[4-5]的方法,分别在营养生长期、抽蕾期、雌花开放期、雄花开放蕾期、采收期及果实完熟期观测与记录‘热科2号和‘巴西蕉的植物学性状和果实性状。植物学性状按单株分别计数地上部吸芽数、叶片长宽比和果梳数并取平均值,测定假茎高度及其基部粗度、叶柄长度、叶片长宽、果穗柄长度及其粗度和果穗长宽并取平均值;记录假茎、叶鞘内表面、叶背中脉及雄花序苞片外表颜色;描述植株、假茎、叶柄、叶片、花序轴、苞片、雄花序、果穗柄、果穗的形态特征。果实性状以每穗果的第三梳果外排中间果测定果指长宽、果柄长度、果皮厚度、果肉硬度并取平均值;测定单果重和株产,并取平均值;记录生果皮、熟果皮、熟果肉的颜色;描述果指、果棱、果皮、花器官的形态特征。

参照谢艺贤等[6-7]的方法调查统计病虫害发生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植物学性状观测

植物学性状是香蕉重要生物学指标,它受品种特性的影响。以‘巴西蕉为对照,观测了新品系‘热科2号的39个植物学性状(表1),结果表明,以区分颜色和描述形态特征为主的27个性状与对照没有差异。以测定数据为主的12个性状中,‘热科2号的假茎高(性状2)312 cm,比对照高13%,差异明显;地上部吸芽数量、叶片长宽比和果梳数与对照相当;叶柄长、叶片长宽、穗柄长粗和果穗长宽均大于对照;假茎基部粗度小于对照。

2.2 果实性状观测

果实性状是香蕉产量的构成因素。以‘巴西蕉为对照,观测了香蕉新品系‘热科2号的15个果实性状(表2),以区分颜色和描述形态特征为主的8个性状与对照没有差异。以测定数据为主的7个性状中,‘热科2号果指长(性状1)27.3 cm,比对照长25% ;果指宽(性状2)4.5 cm,比对照宽18%;果柄长(性状5)33 mm,比对照长43%;单果重(性状14)252 g,比对照增加63%;株产(性状15)29.6 kg,比对照增加28%,差异均明显;果皮厚度和果肉硬度与对照相当。

2.3 抗病性评价

经田间调查,香蕉新品系‘热科2号对叶斑病、黑星病、束顶病、线虫病、象甲和蓟马等病虫害的抗性与对照‘巴西蕉基本一致,通过综合防治后,基本能够控制上述病虫害的发生。‘热科2号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抗性好,枯萎病发病率为4.1%,而对照‘巴西蕉发病率达16.4%。

3 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香蕉新品系‘热科2号假茎平均高度312 cm,属于高秆香牙蕉品种,综合农艺性状与对照‘巴西蕉相当,产量与抗病性均优于对照,是优质、高产、抗枯萎病品系。‘热科2号田间表现较抗枯萎病,在轮作2年甘蔗种植的蕉园,‘巴西蕉枯萎病发病率超过60%,平均发病率仅4.1%,较‘巴西蕉低75%,适宜在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发生区域种植。

该品系‘热科2号果指较长,是其自有特性,与施用激素无关,市场适应性还有待进一步检验。此外,‘热科2号是从香蕉枯萎病重病区获得枯萎病抗性的‘巴西蕉单株选育而来,而该单株为体细胞变异株,可能是组培诱导变异或自然芽变,且经8年的重病区品比、品种区域及生产试验,一直保持着植物学及果实性状稳定且枯萎病抗性强的特性,证明其抗病性和丰产性是稳定的,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郑可欢. 抗枯萎病香蕉新品种选育获突破性进展[N]. 农民日报,2014-6-21 (1).

[2] 刘伟清,李发钦,黄汉杰. 2个抗枯萎病香蕉新品种的引种试验及应用评价[J].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24):42-44.

[3] 张锡炎,许林兵,李宝荣,等. 巴西蕉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J]. 热带农业科学,2014,34 (11):1-5,9.

[4] 黄秉智. 香蕉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5] NT/T 1319-2007,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 香蕉[S].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6] 谢艺贤,符悦冠. 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程[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7] NY/T 2248-2012,带作物品种资源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程 香蕉叶斑病、香蕉枯萎病和香蕉根结线虫病[S].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抗病性
2012年水稻品种展示试验与研究
基于近红外光谱和LabVIEW技术的番茄抗灰霉病检测系统
小麦品种抗病相关分子标记检测研究
甜瓜枯萎病苗期抗病性鉴定技术研究
杂交中稻新品种展示结果分析
河南省小麦新品种对茎基腐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接种落叶型黄萎病菌棉株的棉酚和单宁含量与抗病性的关系
蚯蚓粪有机肥的制备及其对不同蔬菜产量和抗病性的影响
茄子抗青枯病研究现状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