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前农村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微课”应用途径
2016-05-14王念念
王念念
[摘 要] 分析“微课”运用中的信息技术条件和当前农村学校“微课”创作与运用状况的基础上,探索当前农村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微课”应用途径,努力发挥“微课”的教育教学作用.
[关键词] 微课 信息技术 应用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6)17 0037
“微课”作为信息化时代新兴的一种远程教育方式和学习手段,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认同,但由于信息化条件的差异,各地应用“微课”的情况参差不齐.在追求教育公平与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时代,探索当前农村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微课”应用途径,建立符合农村学校自身条件的“微课”制作、发布、学习的教学链,发挥“微课”的教育教学作用,成为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探究的课题.
一、“微课”运用中的信息技术条件分析
1.“微课”的制作条件 .
一般“微课”的模式有录播系统模式、“录屏软件+PPT”和“录屏软件+手写板+麦克风”模式.“微课”的制作工具并不昂贵,也不繁杂,但
能拥有几套完整的“微课”制作工具的农村学校并不多,具备制作“微课”技能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
2.“微课”在课堂运用中的信息技术条件 .
如果要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制作好的“微课”,那就需要在每个教室里安装投影系统和音频装置.只要教师能够拥有一台笔记本电脑,就可以播放“微课”.
3.“微课”在课外运用中的信息技术条件 .
在很多情况下,“微课”是基于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等形式而生成的,它是以辅导式的教学方式而存在的一种可以重复阅读的视频课程资源.因此,“微课”要能够被学生所利用,就必须具备网络平台、计算机、“微课”资源库、智能手机、传播平台、电子书包等.
二、当前农村学校“微课”创作与运用状况
1.功利“微课”现状严重. 近年来,各校组织各类“微课”比赛的活动屡见不鲜,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微课”的推广与普及.而事实上,教师创作“微课”往往是应付了事.另外,发表有关“微课”的论文的教师很多,而真正进行“微课”创作的教师却很少,甚至有人一段微视频都没做过.这些功利因素造成“微课”应用“雷声大,雨点小”的假繁荣现象.
2.意识与条件都在制约“微课”的创作与运用. 对学校而言,领导和教师的意识和观念是决定因素.很多领导认为,教师都用“微课”教学,那教师的作用何在?而且很多教学内容都是具有逻辑性、整体性、关联性的,教师用“碎片化”的“微课”如何实现有效教学?制作一段10分钟的微视频可能会花一两天的时间,并且制作的“微课”大多数没有发布平台,仍然只能是自己应用.因此,大多数教师还是选择用PPT课件上课.
3.发布平台与传播途径是“微课”应用最大的障碍. “微课”是要通过网络传播进行远程、在线学习的课程.由于农村学校无线网络覆盖率相对较低,也没有公共无线网络,学生通过“微课”学习都要利用手机无线网络,即便是学生可以拥有一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可是网络流量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种种因素导致“微课”利用率较低.教师制作的“微课”缺少发布平台,零散的教学资源无法形成完整的制作、发布、学习的教学链.
三、当前农村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微课”应用途径
1.团队创作. “微课”创作只凭一个人单打独斗是不行的,学校要以学科组或年级组的形式组成创作团队,并建立专门的“微课”制作室,配备录制工具.同一科目的教师可分成几个团队,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统一的、有计划的分工,在一定的时间内制作出针对某一单元或某一本教材的一系列“微课”作品,尽量确保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这是当前“微课”创作较为实际且有效的做法.
2.建设“微课”资源库. 因“微课”是一种可以重复利用的辅助教学资源,所以,建立优质的“微课”资源库是十分必要的.学校要以学科、册目、年级为栏目,并细化到某一个知识点,对制作完成的“微课”进行保存,建立资源库,并做好文件备份工作,确保以后重复利用.“微课”制作也不是固化的,教师还要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反馈与评价,对“微课”作出进一步的改进.当然,改进的“微课”只能进行重新录制,并对旧“微课”进行替换.因此,建立“微课”资源库是应用“微课”的重要保障.
3.利用信息网络平台. 利用现有的一些信息网络平台发布“微课”作品是当前信息技术条件下行之有效的途径.其一,学校可以依托各大网站建立学校博客,并在博客上发布“微课”作品,让学生搜索学校博客,进行“微课”学习;其二,建立QQ群,利用QQ群功能,上传“微课”视频,让学生通过加入QQ群,进行“微课”学习;其三,建立微信群,利用微信群的上传功能,发布“微课”,让学生通过加入微信群,进行“微课”学习.
总之,当前农村学校在“微课”制作和应用上还处于探索阶段.教师只有建立符合农村学校自身条件的“微课”制作与应用机制,才能有效发挥“微课”的作用,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特约编辑 嘉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