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支点
2016-05-14徐姝
徐姝
【摘 要】“中国梦”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丰富的内涵,为进一步促进大学生思想建设提供了一套新的理论依据。要深度挖掘并正确把握 “中国梦” 的重要内涵和深刻的寓意,找寻一条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素质。
【关键词】中国梦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且深刻地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是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对我国的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同时,这一重要思想也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的高度历史责任感,是党和国家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因此,“中国梦”这一重要思想不仅是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素质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是当代大学生的时代主题。而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对于是否能够从内心深处接受并认同这一想法,且付诸行动具有实际意义,因而将“中国梦”恰当地、合理地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势在必行。笔者将对“中国梦”如何有效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简要探讨。
一、努力营建“中国梦”式的教育氛围
校园文化是各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创造教育氛围的重要手段。以校园文化教育为载体,为大学生营造“中国梦”的良好教育氛围而提供了助力。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开展“中国梦”的相关宣传活动,将“中国梦”的丰富内涵、深刻寓意、所传达的精神散播到校园的各个角落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中国梦”的熏陶和感染。在校园文化中宣传“中国梦”时,首先要让学生能够看到“中国梦”,感受到“中国梦”,“触碰”到“中国梦”,比如说,通过宣传栏、发放传单、制作海报、板报等形式,形象地展现出“中国梦”的丰富内涵,从而提高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识以及接受程度。其次要让大学生能够实际参与到“中国梦”中。比如,开展“中国梦”的有奖征文活动,举办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微小说创作,制作与“中国梦”内容相关的微电影等等,以此来寻求“中国梦”与大学生之间的最佳契合点,从而碰撞出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要求的微妙反应。将“中国梦”融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可以拉近大学生与“中国梦”之间的距离,使得“中国梦”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的校园文化教育,意义深远,影响远大。
二、开展社会主义教育, 从而增强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同
开展社会主义教育,首先就需要加强大学生对国情、党情等的认知教育,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荣辱观,从根本上认识到“中国梦”对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刻意义,深刻理解“中国梦”的本质,正确区分“中国梦”和“美国梦”以及认清“中国梦”和“个人梦”的关系。只有实现了“中国梦”,“个人梦”的实现才有价值,因此要将实现“中国梦”放在首位,在此条件下不断努力地追梦并圆梦,从而坚定不移地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次,利用党团阵地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弘扬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同时这也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仅培养了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也是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点任务。
三、构建以“中国梦”为核心的教育阵地
对“中国梦”的宣传教育,不仅仅是对过去时代的总结,也是当代社会的需要。想要把 “中国梦”从理想转变为现实,就需要将“知”和“行”进行统一,而将“中国梦”知行统一的具体活动就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因此,要充分利用社会这个广阔的平台,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最大化,引导学生从基层做起,深入到农村,走进社区中心,走入到“中国梦”各色各样的舞台中,将自己获取的理论知识与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相统一,从而深刻地认识到“中国梦”的内涵。大学生在参与到社会实践过程中,可以直观地了解到国情,感受到国家的快速发展、文化的繁荣昌盛、体制的不断完善等等,深深地感受到“中国梦”的独特魅力所在。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激发大学生以社会价值为根本立足点,不断寻求追梦和圆梦的热情以及力量,最终促使大学生踏上追寻“中国梦”的漫漫旅程。
总之,以“中国梦”为教育新支点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思想上促进了大学生以“中国梦”为基础的理性教育,树立了以“中国梦”为目标的理想教育,从情感上提升了大学生以“中国梦”为责任的爱国主义教育,从觉悟上激发了大学生以“中国梦”为动力的人生价值教育,让大学生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稳,从而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张颐武.“中国梦”是历史自觉,是责任担当[N].北京日报,2012-12-03.
[2]李君如.实现“中国梦”的辩证逻辑[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3(03):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