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某高职院校学生互联网素养调查与分析
2016-05-14承晓伟刘雅峰张春兰
承晓伟 刘雅峰 张春兰
摘 要:文章通过对常州某高职院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和走访调研,分析和总结了常州某高职院大学生网络素养的现状,并就如何加强互联网管理,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提出了几点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互联网素养;网络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7-0320-054
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6.9%,网络已渗透进社会生活,融入个人生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和思维模式。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讲,互联网不仅是他们获取信息的工具,更逐渐成为其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较强的自觉性,但是面对错综复杂的网络世界时还是会受到互联网的侵害,从而引发一些社会问题,导致大学生的身心受到严重危害。因此,高职院校有必要加强互联网管理,进行互联网素养教育,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下面笔者以常州某高职院校为例,针对大学生上网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提出几点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对策与建议。
一、关于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常州某高职院校学生的互联网使用情况,本次调研团队对该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开展了实地调研活动,调研主要使用实地调研、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调研团队先后走访了该高职院校某二级学院的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总计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400份,回收率100%,其中回收的有效问卷390份,有效回收率为97.5%。本次问卷和访谈男生比例略高于女生(调研高职院校的理工类学生)。
(一)互联网的接触
大学生作为高层次人才,较早接触并熟练掌握了互联网这一新兴事物,调查中有71.2%的大学生网龄在5年以上,网龄不足1年的仅占2.1%。他们主要通过笔记本电脑和手机进行上网,宿舍是其上网的主要地点,占比在82.1%。每天上网时间集中在2小时,其中35.2%比例的大学生上网时间控制在1小时~2小时,也有小部分学生每天的上网时间达到3小时,甚至更多。当学生的上网时间达到3小时以上时,就表示已经对网络过度痴迷,这类人占到了20.6%。另外,高职院校学生上网的实际需求,娱乐游戏占76.3%,搜集资讯占69.2%,交友聊天占68.8%,浏览新闻占45.1%,网络购物占62.2%,其他占5.4%。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
(二)互联网信息的批判意识
互联网信息来源比传统媒体更加广泛和自由,在信息的时效性上是传统媒体无法相比的,正是由于互联网的这些特点使得互联网信息在内容上缺少必要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如果高职院校学生对互联网信息缺少正确的认识,对现实生活世界和互联网虚拟世界缺少正确的认识和识别,就极容易在互联网世界中迷失自我。通过调查高职院校学生对互联网上信息的看法,笔者发现:有90.6%的大学生认为互联网上的信息内容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多一些,有害身心的少一些;有7.7%的大学生认为互联网上的信息内容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少一些,有害身心的多一些;有1.4%的大学生认为互联网上的信息内容既不丰富多彩也不利于身心;有0.3%的大学生认为互联网上的信息内容丰富多彩,健康有益。
(三)互联网伦理道德与安全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学生的互联网道德意识淡薄,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意识的培养已刻不容缓。调查发现50%的学生从来没有访问过色情、暴力的网站,42.3%的大学生是偶尔访问,8.7%的大学生会经常访问该类网站。从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在校大学生对于色情、暴力一类的网站有一定的抵御意识,具有相应的网络道德意识。但是互联网问题对大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世界观和人生观造成了扭曲,从而引发了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
(四)信息检索与应用
信息检索能够使大学生有效利用互联网技术从丰富的互联网信息中检索出对自己学习有价值的信息,加工吸收,并转化成对自己有益的信息。有近84.3%的大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和网络慕课进行网上学习与实践。
二、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互联网管理与引导
由于互联网世界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从而使得互联网环境变得不可控,变得多元化。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正在形成中,在这种前所未有的自由状态下,如果缺失了必要的教育和引导就会造成大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扭曲。互联网还具有隐匿性和自由性等特性,高职院校学生拥有相对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如果缺少自制力,就极其容易受到互联网的侵害,甚至误入歧途。所以,高职院校有必要加强大学生的互联网素养教育,在素养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自觉遵守互联网道德规范,自觉抵制不良的互联网信息。一方面,要对大学生进行互联网法制、安全教育,预防和制止大学生互联网不文明行为和互联网犯罪,培养大学生遵守互联网规则的法制意识;另一方面,要加强学校的互联网管理,对宿舍内的互联网进行晚间定期中断机制,从而有效控制上网成瘾者的互联网使用时间。
(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加强校园互联网建设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可以避免学生因校园学习和生活过于简单枯燥而沉湎于互联网,并帮助大学生提升实际交往能力,让大学生由虚拟的互联网世界转到现实的人际交往中,正确面对现实世界,消除人际交往上角色错位的现象,摒弃对互联网的依赖心理,减轻大学生的心理负担。学校要积极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促使大学生养成健康有益的兴趣和业余爱好。同时,还要积极发挥大学党团组织的作用,将党和国家最新的政策方针和文件精神融入素质教育活动中,倡导大学生利用空闲时间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社团活动、体育活动、节假日社会实践活动等,以减少并杜绝大学生沉溺于互联网所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
校园互联网是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高职院校要把校园网站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一个高品位的思想教育与网络文化的系统工程来抓,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互联网成为传播正能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应该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内部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并与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形成覆盖全国乃至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占领全球网络宣传的制高点,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具体做法:一是加大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建设并维护好校园网站,占领和发挥好网络阵地的主动权;二是加强互联网设施建设,设立专人及时更新、充实网站内容,完善互联网服务,用正能量和优质的信息服务去吸引大学生,并采取技术措施,尽可能地屏蔽和控制网上的“垃圾”信息,把互联网带给大学生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此外,学校还要鼓励教师通过开设博客、QQ或微博、微信平台等,在思想上、学习上、人生指导上与学生在网络中开展各类交流。
(三)开设网络课程,创新教学模式
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他们从歪曲的互联网世界拉回来,教师不妨试试网络教学。网络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教学形式有别于传统教学,教学时间、空间、场地等都超出了传统教学的限制,使用的教学手段更加丰富,使用的资源更加生动有趣。学生可以通过影音、图像等多媒体信息资源进行学习,且完全不受时间、地点等方面的限制,还可在学习后通过信息平台与教师进行互动,实现了学习资源的共享。
现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相较于“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网络教学更注重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多样性,符合大学生的身心特点,能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互联网资源库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内容和素材,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需求、发展需要,选择对自身有用的信息资源,适时地自我调节学习进度。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必须运用好这把“剑”,让它有效地服务教学,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鲁汇.大学生使用手机互联网的行为和素养调查——以湖北大学知行学院为例[J].科技经济市场,2013(11).
[2] 肖立新.大学生网络素养及其培育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3] 吴勇刚.大学生网络素养与网络学习方式现状分析及提升和优化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
[4] 唐静.重庆市高校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调研及培养研究[D].西南大学,2010.
[5] 贺翰林.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4.
[6] 荣姗珊.安徽高校学生网络素养现状及其教育实践探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
[7] 王渊.基于科技伦理视角的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
[责任编辑 房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