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年中国外贸发展形势展望

2016-05-14肖新艳

对外经贸 2016年6期
关键词:发展形势展望外贸

肖新艳

摘要:当前,全球经济仍在低速增长区间,世界贸易深度下滑,外贸发展面临的形势较上年更加严峻复杂。我国外贸处于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外贸竞争优势转换尚未完全到位,外贸下行的压力依然较大。但外贸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党中央、国务院和商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稳定外贸增长的政策措施,积极效果正在显现。一季度,中国外贸延续了上年的下降态势,但已初现回稳向好迹象。贸易条件继续改善,结构进一步优化,质量不断提升。

关键词:外贸;发展形势;展望

中图分类号:F7526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6)06-0004-03

当前,全球经济仍在低速增长区间,世界贸易深度下滑,外贸发展面临的形势较上年更加严峻复杂,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但外贸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党中央、国务院和商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稳定外贸增长的政策措施,积极效果正在显现。一季度,中国外贸延续了上年的下降态势,但已初现回稳向好迹象。贸易条件继续改善,结构进一步优化,质量不断提升。

一、2016年一季度我国外贸运行特点

(一)进、出口降中趋稳

2016年一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80214亿美元,下降113%。其中,出口46393亿美元,下降96%,较上年四季度跌幅加深46个百分点;进口33821亿美元,下降135%,较上年四季度跌幅扩大17个百分点。从单月数据来看,3月当月出口由负转正,增长115%,是2015年7月份以来首次正增长;进口降幅逐月收窄,1、2、3月份进口降幅分别为188%、167%和76%。3月当月出口大幅回升一方面是由于2015年春节时间偏后,影响了三月份的出口,导致当期基数较低。另一方面,2015年以来我国陆续出台了多项稳定外贸增长的政策措施,政策效果陆续显现。

(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好于整体

一季度,我国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9594亿美元,下降66%,降幅低于整体出口3个百分点。3月,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2877亿美元,增长334%,拉动当月出口增长50个百分点。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回升,是供需状况改变、企业去库存见底、政策效果显现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复苏往往是通过物美价廉的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回升带动的,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积极信号。但是否可以延续这一态势,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一季度,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下降96%,与整体出口持平。

图32015年以来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月度出口增速(三)一般贸易占比继续扩大

一季度,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44826亿美元,同比下降102%,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59%,较上年同期上升06个百分点。一般贸易占比扩大体现了我国外贸发展的内生性逐步增强。加工贸易进出口23655亿美元,同比下降168%,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295%,较上年同期下降19个百分点。

(四)对发达国家贸易降幅小于整体

一季度,我国对美国、欧盟和日本出口分别下降88%、69%和55%,降幅均小于整体出口。对巴西、南非、加拿大和东盟出口下降472%、296%、164%和137%。对印度和俄罗斯出口均增长02%。

(五)大宗商品进口量增价跌

一季度,我国铜、天然气、原油和铁矿石等商品进口量显著增加,同比分别增长340%、224%、134%和65%,同期上述商品进口价格分别下跌248%、346%、409%和348%。

二、2016年影响我国外贸发展的国内外因素

(一)国际环境

1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缓慢。2016年,全球经济将继续保持复苏态势,但步伐缓慢,基础脆弱。2015年末至2016年初,全球资产市场波动加剧,发达经济体增长势头有所减弱,新兴经济体面临增长阻力,加上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预计2016年全球经济仍将位于低速增长区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测将2016年全球经济增速从34%下调至32%。近期,全球经济与贸易活动出现升温迹象。3月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为505,较2月上升05个百分点。3月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大幅回升,PMI出口新订单指数也明显上涨。从中长期趋势看,世界经济仍处于“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的下行阶段,周期性因素与结构性矛盾共同作用导致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缓慢。2016年全球经济原则上不会出现更大的危机,但也不能完全排除温和性收缩的可能。

2发达经济体呈现温和不均衡复苏。IMF预计,2016年发达经济体GDP将增长19%,较上次预测下调了02个百分点,与2015年持平。美国经济总体保持适度温和扩张,但一季度表现不尽如人意。工业生产在2月份下滑06%之后再下降06%,消费者信心也连续第四个月下滑,家庭通胀预期在历史低位,美联储可能会在更长的时间内维持低利率水平。IMF最新预测将美国2016年的经济增长率下调了02个百分点;欧元区正在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2016年经济有望温和复苏。但负债率的提高,也使欧元区经济面临潜在的风险;日本的量化宽松效果甚微,制造业现年内首次萎缩。受日元升值与部分新兴市场经济减速影响,日本外需不振,上半年经济活动将受到拖累。日本3月制造业PMI初值为 491,环比下降1个百分点,经济运行环境自2015年4月份以来首次恶化。消费税增税导致个人消费疲软,2017年或将出现负增长。IMF预计,2016年日本GDP增长05%,2017年将萎缩01%。特别是,4月初熊本发生地震,可能会使日本经济雪上加霜。

3新兴经济体表现分化,面临挑战增多。新兴经济体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加深,提高了资产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效率,同时也使得新兴市场所受冲击带来的溢出效应愈发明显。IMF预计,2016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GDP增长40%,较上一次预测下调了02个百分点。巴西和俄罗斯仍然深陷衰退;印度和亚洲经济体将继续保持预期增长,但增速明显放缓;部分新兴经济体面临困难的经济环境,贸易条件急剧减弱。

4全球经济增长减弱的风险。主要包括:新兴市场处于转型期,经济增长压力进一步上升;美元进一步升值,全球融资条件收紧,新兴市场国家面临资本流入减少和本币汇率大幅波动风险;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低位运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恐怖主义、难民潮及全球流行疫情等非经济因素冲击。

5世界贸易进入平庸期。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市场需求急剧下降,直观反映在世界贸易速度与世界经济速度的对比变化上。首先,世界贸易的变动幅度显著大于世界经济的变动幅度。其次,世界贸易增速在2012年之后低于世界经济增速。这和危机前20年世界贸易增速显著高于全球经济增速形成鲜明对比。全球需求放缓以及国际贸易减速,导致国际间围绕新一轮产业革命和价值链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贸易摩擦处于上升期。

(二)国内环境

2015年,我国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的发展态势,全年GDP增长69%。2016年一季度,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持续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我国GDP增长67%,开局良好,呈现阶段性筑底企稳特征。

1中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协调性显著增强。我国经济增速步入中高速增长,既是国际经济疲软和国内“三期叠加”等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也是我国主动调结构、实施创新驱动目标取向的结果。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经济增长仍然好于绝大部分经济体。从自身的纵向比较看,由于基数扩大,现在增长1个百分点所创造的价值和过去增长1个百分点所创造的价值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看,我国的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区域结构日益协调,单位GDP能耗不断降低,经济结构优化步伐逐步加快。

2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发生改变,仍具有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基本条件。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持续推进,发展空间广阔;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发展阶段不同,有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我国消费平稳较快增长,带动了服务业尤其是新兴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消费结构升级步伐持续加快,消费层次、消费品质、消费形态、消费方式和消费行为都在发生变化,中国正在从“世界工厂”变为“世界市场”;2016年,我国将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五大任务解决中国经济中的结构性矛盾。新的发展动能不断累积,有效需求继续扩大,政策红利进一步释放,中国经济仍将会保持增长平稳、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势头。IMF最新预测将中国GDP的增速上调了02个百分点也显示了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三、2016年我国外贸形势展望

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外需仍具极大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短期来看,出口或持续小幅改善。3月,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整体PMI均现反弹,全球经济活动复苏对我国出口有一定拉动作用。部分先行指数也在3月份出现了积极变化。2016年3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02%,比上月回升12个百分点,是自2015年8月以来首次回到荣枯线以上,显示制造业开始出现积极变化。3月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02%,较上月回升28个百分点,是近27个月以来首次升至临界点以上。3月,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137万亿元,环比增加6434亿元,同比增加1900亿元。社会融资规模继2月大幅下降后迅速反弹。新增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的超预期反弹,显示经济活动活跃程度增加。随着未来低基数因素减弱,加上全球经济复苏不确定性、国际大宗商品的震荡局面以及美联储加息窗口的临近,二季度外贸好转程度较为有限。

进口回升有更大的弹性空间。在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支持下,近期国内需求出现企稳迹象,各项经济数据短期内均呈改善。3月PMI进口分项指数由458%大幅升至501%,为两年最高值。随着我国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增速回升,对大宗商品需求放缓的态势出现改善。3月路透CRB商品价格指数环比上涨28%,布伦特原油价格上涨98%,大连商品交易所(DCE)铁矿石价格上涨44%,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价格上涨33%。若经济改善动能能够持续,叠加大宗商品价格环比继续企稳,未来进口或呈边际改善,量升价增,延续回升态势。

2016年4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促进进出口回稳向好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内容涵盖了金融、税收政策,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新业态发展及通关一体化等内容。该项政策措施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关注了稳增长,又兼顾了调结构。针对当前企业最关心的融资难、退税周期长、通关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提出了切实要求,将对促进外贸回稳向好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政策提到提高部分机电产品出口退税率,将对机电产品形成利好。

在关注外贸发展速度的同时,应当更加专注外贸发展的质量效益。近期,商务部对200家重点企业调研结果显示,一大批企业创新能力提高,意愿增强,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都取得了积极成效,国际竞争能力和企业生存能力明显提升。反映了我国外贸在转型升级过程有不少积极变化。企业要坚信我国外贸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随着新的竞争优势不断累积,新的商业模式蓬勃发展,新的空间不断开拓,中国的对外贸易仍然有广阔的空间。

(责任编辑:陈鸿鹏)

猜你喜欢

发展形势展望外贸
两栖“大拿”跑外贸
70年外贸大事记
看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形势论改革思路
国内外森林生物量碳储量估测现状存在问题及展望
国内延续性护理现状及展望
我国财会行业创新与研究
数字看重庆2015年前2月外贸
“展望” ——阿伦德
中国外贸乍暖还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