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猪的常见病病症及防治措施

2016-05-14赵景山孙德强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常见病防治措施

赵景山 孙德强

摘 要:我国的养猪业正处于稳定增长时期,养殖规模越来越大,养殖类型也相对复杂,现代集约密集、流动性强的养猪方式比较容易引发多种病原共同感染或者继发感染疾病,加快猪场间疫病传播。加之不同年龄、品种的猪抵抗力高低不同,猪群调动日益频繁,使疫病形势变得相当复杂,常见疫病有猪瘟、猪链球菌病、猪丹毒和猪喘气病等。

关键词:猪;常见病;症状描述;防治措施

近年来,养猪产业急速崛起,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居民收入,但是猪病种类日益繁杂,控制与治疗亦日趋困难。猪病对养猪产业影响巨大,是制约养猪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猪常见病如猪瘟、链球菌病、猪丹毒和猪喘气病等,严重影响养猪产业的经济效益,猪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理越来越受到养殖户的重视。

一、猪瘟

1.病原。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针对病毒毒性的不同可分为紧急性、急性和慢性。

2.发病特点。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传染源为病猪,病猪分泌物及排泄物、病死猪和受污染的饲料饮水亦可传播病毒,主要传播途径为接触,经消化道感染,可垂直感染。

3.症状。紧急性猪瘟病猪发病前没有任何表现,体温短时间内飙升至41℃,突然死亡,往往难以采取措施进行防治。一般出现在流行初期和初发病期间。急性猪瘟病猪一般精神较差,体温在40~42℃,呈现稽留热,弓背、寒颤、喜卧,且食欲不振甚至不食,喜饮水。结膜发炎,有脓性分泌物,出现脓性鼻液。初期便秘,粪便干硬,表面附着有白色肠液;后期腹泻,粪便恶臭,带有粘液或血液,病猪耳后、鼻端、腹部、四肢内侧皮肤及身体多处粘膜出现出血点。小猪常见磨牙、昏睡、转圈、侧卧或倒地抽动,眼神上翻等症状;公猪包皮发炎肿胀,内有黄色积尿,手压有浑浊恶臭尿液流出。慢性猪瘟多由急性转变而来,患病初期会出现体温升高,进食减少,饮水增多,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的状况,患病后期病猪逐渐消瘦、贫血,行走时四肢摇晃无力,没有精神。少数病猪会出现耳尖末端和四肢下部呈蓝紫色,坏死甚至脱落,患病周期可达一个月以上,最后大量死亡,死亡率极高。母猪在怀孕时患病极难发现,易对胎儿造成影响或致胎儿死亡。

4.防治。以预防为主,做好猪场的卫生消毒工作,未发生疫情地区应对猪进行定期的疫苗接种及不定期的免疫监测,已发生疫情地区应及时划定疫区并封锁疫区,疫区内未受感染猪应及时接种疫苗,同时无害化处理病猪。

二、链球菌病

1.病原。由多种致病性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败血性传染疾病,按病毒和致病部位不同,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慢性表现为心内膜炎、关节炎、化脓性淋巴结炎和组织化脓,急性常表现为脑炎和出血性败血症。

2.发病特点。链球菌分布广泛,所以链球菌病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病,春秋尤多。败血症和脑膜炎多发生于猪仔,化脓性淋巴结炎多见于中等体型猪。传染时地方性特点明显,主要传染源为带病猪及带菌猪,主要传播途径是伤口传染。

3.症状。脑膜炎:病猪一般倒卧在地,四肢呈游泳状。除去一般症状外,病猪还会有转圈、磨牙、运动失调和空嚼等症状的发生。常见于哺乳期猪仔或断奶后的猪仔。

关节炎:表现为关节发生肿痛症状,不便运动,严重的不能站立。一般由败血症或脑膜炎转变而来,发病时间一般为二至三周。

败血症:病情发作较突然,病猪一般体温升高至41.5~45℃,腹部出现紫斑,呼吸困难,出血尿血,伴随有便秘且粪便干燥。最急性无任何症状即死亡。

化脓性淋巴结炎:受感染淋巴结坚硬、发炎、肿胀,影响咀嚼进食,严重的吞咽困难。多见于颔下淋巴结。

4.防治。必须加强管理和卫生消毒力度,杜绝使用霉变饲料,发现病猪应及时隔离并治疗;对于病猪可注射抗生素、20%的复方磺胺嘧啶钠、复方长效制菌磺或林可霉素。

三、猪丹毒

1.病原。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俗称“打火印”。猪丹毒杆菌又称丹毒丝菌,为细长的革兰氏阳性小杆菌。

2.发病特点。本病常为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传染, 有时也发生暴发性流行。

不同年龄猪均有易感性, 但以个月以上的生长猪发病率最高, 个月以下和年以上的猪很少发病。猪丹毒一年四季都有发生,有些地方以炎热多雨季节流行最盛。猪丹毒经常在一定的地方发生, 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

3.症状。本病可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其中急性型常见,体温可升高至41℃以上,精神不振,鼻镜干燥,结膜充血,减食或停食,口渴,大便干燥,突然死亡;在耳根、前胸、背部、腹部、大腿上均出现形状、大小不一、界限明显、扁平肿胀的红色疹块,指压退色。

4.防治。氨苄青霉素(1g×2支),氨基比林(10mL×1支),地塞米松(5 mg×3支),混合肌注,每天一次,连用3天。如果治疗比较及时,按此方法可在注射后8小时左右降低体温,在1天内将有明显恢复迹象。以上均按50kg体重计算给药量。

四、猪喘气病

1.病原。本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猪肺炎支原体对外界环境和理化因素的抵抗力不强,排出体外后生存时间一般不超过36小时。

2.发病特点。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气候多变、阴湿、寒冷的冬季发病严重、症状明显。饲养条件和卫生条件不良以及突然改变环境条件都可使本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实践证明,感染蛔虫和肺丝虫时,由于幼虫在体内移行,可使病灶扩展而加重病情。

3.症状。本病的潜伏期依气候、饲养管理和个体不同而有差异,一般在11~16天之间,有的更长。 本病大多呈慢性经过,主要的临床症状为咳嗽和气喘,体温、食欲和精神都无大变化,随着病情的发展,主要症状表现明显和严重。

4.防治。本病可用猪支原体肺炎灭活苗预防,7日龄首免,每头颈部肌内注射2毫升,15~21日龄加强免疫1次,剂量为2毫升/头。 治疗可用替米考星注射液,0.1~0.2毫升/千克体重,肌内注射,每天1次,重症连用2~3天;土霉素注射液,0.2~0.4毫升/千克体重,肌内注射,每天1次,连用3~4次。

参考文献:

[1]黄武红. 浅谈猪的常见疾病的预防和诊疗[J]. 农业与技术,2013,02:132-133.

[2]吕珍,索觅如. 微型猪常见疾病的治疗和预防[J]. 当代畜牧,2013,11:36-37.

[3]孙玉红,康术美. 春季猪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控制[J]. 中国农业信息,2013,07:153.

作者简介:赵景山(1965-11-),男,辽宁凤城人,大专,辽宁省凤城市大兴镇动物卫生监督所,研究方向:畜牧兽医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常见病防治措施
miR-370与老年常见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秋季常见病要早防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蝴蝶兰软腐病的防治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分析
几种牛羊常见病的预防及控制
春季羔羊的饲养与常见病的防治
家猪常见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