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邳州市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初探

2016-05-14刘超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邳州初探栽培技术

刘超

摘 要:为了探索邳州市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途径,本人在邳州市铁富镇进行了田间试验,关键在于选好品种,确定产量目标,选好地块茬口,配方施肥,科学田间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适时收获,才能获得超高产。

关键词:邳州;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初探

一、确定主攻目标

1.品种选择选择广适多抗。超高产田穗、穗粒对产量贡献并重的品种,如淮麦33、济麦22。

2.冬前管理主攻目标促根增蘖。壮苗越冬。采取肥水管理和农艺措施,促弱、稳壮、控旺,达到群体合理,个体健壮,根系发达,叶片肥厚,叶色正绿。查苗补种,中耕保墒。春季管理主攻目标促弱控旺,协调小麦群体与个体、地上部与地下部的关系,提高分蘖成穗率,搭好丰产架子。达到穗头足、穗子大、茎秆壮、不倒伏。开花后灌浆期的管理主攻目标 养根护叶.协调碳氮营养,促进有机物的合成与积累,防止早衰和青枯,确保优质高产。

3.适时播种为了提高基本苗的分布均匀度,个体生长健壮度和群体生长整齐度,要进行精播细管。提高种子质量。选用粒大饱满、生活力强、发芽率高的种子,搞好种子的加工精选.去除瘪籽、破籽及土块等杂质种子,推广种衣剂包衣,防治地下害虫和病害,确保一播全苗。采用半精量机条播、玉米秸秆全量还田,施足底肥。日平均气温达到14℃~16℃播种为适宜播期,一般在10月5~15日,亩播种量6~8 kg。播种时要下种均匀、深浅一致,提高播种质量。播种前每10 kg种子用春泉拌种剂20 g进行药剂拌种。

4.肥料运筹按目标亩产量650 kg,确定全生育期每亩施纯N21kg、P20512- 15kg、K2010- 15 kg、锌肥1-2 kg。基肥:拔节孕穗肥为5:5。拔节孕穗肥分二次施用,一是3月底前后小麦基部节间基本定长,叶龄余数为2.5叶时,亩追施尿素9.0 kg加K207.5kg;二是在小麦叶龄余数为1.0叶、剑叶露尖时,再追施尿素9.0kg/亩。视情况可增施2.0~3.O kg壮蘖肥或返青肥及l ~2 kg磷酸二氢钾作后期的叶面喷肥。

5.产量构成及其特点

选用淮麦33号小麦品种,总结多年高产栽培经验的基础上.为了探索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途径及调控对策。2016年本镇选用淮麦33号小麦品种,进行了小麦超高产攻关栽培。本攻关田位于邳州市铁富镇张庄村,面积12亩,地势平坦,土质壤土,前茬玉米,亩产量水平在502kg。同时与高产栽培田块对比,攻关田实现预期目标,实收亩产651.5 kg。

二、播前准备

1.地块选择。选择土壤肥力较高、土层深厚、团粒结构良好的地块。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丰富,才能持续均衡地供给养分,保证小麦生长期内部脱肥、不早衰,正常成熟。高产攻关实验表明,超高产田土质以中壤为最好,两米土层内没有过沙过黏的层次。土壤肥力指标是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1.3%以上,碱解氮90毫克 /千克,速效磷27 毫克/千克,速效钾110 毫克/千克防止后 期。土质过于黏重的地块,适耕期短,坷垃多,难以达到苗齐、苗匀;土质偏沙的地块,保水保肥力差,后期供肥水能力不足,也不易获得超高产的目标。土壤团粒结构良好,水、肥、气、热的状况才协调稳定,保水保肥作用好,能为小麦正常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2.增施有机肥,平衡施肥 。超高产田的施肥原则:一是增施有机肥,有机肥、无机肥 配合使用;二是要氮、磷、钾配方施用;三是氮肥后移施用,以延缓高产田后期衰老。要达到产量在600千克/667平方米的超高产目标,每667平方米施肥总量为有机肥3000~5000克,纯氮(N)16~20千克,磷(P2O5)10~12千克,钾(k2O)7.5~10千克。其中全部有机肥、氮的50%、全部磷肥、钾的70%作基肥随翻耕施入地下,余下30%的钾肥施于畦面,50%的 氮肥在拔节期追肥。

3.精细整地。采用机耕,深耕细作,足墒下种。耕深23~25 厘米,不漏耕,耕粑配套,无明暗坷垃;平整后作畦,以便浇水。播前墒前不足时,应造墒播种。

4.合理密植。选用具有超高产潜力的品种,建立合理群体结构和产量结构。河南、山东、河北省的超高产实践表明,有两类品种以不同的产量偶获得超高产栽培,一是分成穗率高的多穗型品种,这类品种达到每700千克/667平方米产量结构是穗数54 /667平方米、穗粒数33 粒、千粒重46克左右。为此,其群体结构应为:基本苗7万~10万株/667平方米,总茎数为计划 穗数的1.2倍,春季最大总茎数为计划穗数的1.8~2 45万~50 万穗/667 平方米。泰山23 号和济麦22 号属分蘖成 穗率较高的多穗型小麦品种。二是分成穗率较低的大穗型品 种。这类品种达到每公顷700千克/667平方米产量结构是穗数45万~50万穗/667平方米,穗粒数48粒、千粒重45千克左右。为此,其群体结构应为:基本苗13万~15 万株/667 倍,春季最大总茎数为计划穗数的2.5~3倍,穗数45万~50万穗/667 平方米。泰山23 麦22号属分成穗率较高的多穗型小麦品种。

三、提高播种技术

1.适期播种。超高产试验表明,10月7~12日,日平均气温下降到16左右,是小麦最佳播种时期。

2.适量播种。基本苗是创建合理群体的基础,按照品种成穗特性,确定适宜的基本苗,是建立合理群体结构,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夺取高产的关键。精播的播种量要求基本苗数为10万~12万株/667 平方米。穗数要求,中穗型品种在35万~45 /667平方米;多穗型品种,穗数可达50万穗/667平方米左右。

3.提高播种质量提高播种质量,要在精细整地的基础上,把握好两个方面:一是播种前进行种子精选,采用种衣剂包衣;二是使用精播机播种,播种时,精确调整播种量,严格掌握播种深度3~5 厘米,要求播量精确,行距一致,下种均匀,深浅一致,不漏播,不重播,地头地边播种整齐。

四、田间科学管理

1.冬前管理。一是冬前管理要因苗进行。出苗不匀时,要在植株开始分 蘖前后,进行疏苗、匀苗,以培育壮苗。对遇到异常暖秋或暖冬气候,麦苗发生旺长或超过合理群体时,应及时采取镇压、深锄断根(7~10 厘米)或喷施壮丰安控制旺长。二是浇好越冬水。一般在11 月底到12 月上旬日平均气温下降到5浇越冬水,不施冬肥。浇好越冬水,有利于保苗越冬,预防小麦发 生冻害,同时有利于越冬后早春保持较好的墒情,以推迟春季 第一次肥水管理。

2.返青期管理。一是锄划松土。攻关田小麦返青、起身期应控制肥水,主要管理措施是人工划锄,要求划锄1~2遍,达到保墒、增温、除草的目的,促进麦苗早返青、早生长。二是起身期化控防倒 伏。前期没有化控的麦苗。于小麦起身期采用壮丰安40毫升/667 平方米对水20~30千克均匀喷雾,控制基部节间徒长,防治后期倒伏。三是化学除草。可选用2,4-D 水剂等除草剂。

3.起身至拔节期管理。一是拔节期视苗情合理运筹肥水。起身、拔节期是小麦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此时视苗情合理运筹肥水,既可提高小麦 分蘖的成穗率,又可增加穗粒数,为提高小麦单产打下良好基 础。超高产田地力基础好,苗情长势壮,春季第一次肥水管理的时间推迟到拔节中后期(倒二叶露尖至挑旗期);对成穗率 较低的大穗型品种,春季第一次肥水管理的时间应在拔节中前 期(倒三叶露尖至倒二叶露尖期),利于提高分蘖成穗率。拔节期追施氮肥,即氮肥后移,防止后期群体过大,是小麦超高产的关键技术。二是防止倒伏。超高产麦田,地力过高和前期 施肥过量是引起倒伏的重要原因之一。管理上除推迟浇水施肥 时间、氮肥后移外,此期喷施多效唑、矮壮素等控制小麦生长,可以矮化株高,防止倒伏。三是病虫害防治。此期是小麦全蚀病、纹枯病、根腐病等根病和丛矮病等病毒的又一次浸染 扩展高峰期,也是为害盛期,应加强综合防治。

4.抽穗至灌浆期管理。一是浇好开花水和灌浆水。小麦挑旗期至开花期是小麦需水临界期,各类麦田均应保证小麦挑旗期有充足的水分供应,土壤墒情不足时应适时浇挑旗水。浇好这一水有利于减少小花退化、促进小花的发育,增减穗粒数,并增加土壤深层蓄水,供后期吸收利用。开花灌浆期浇水,应视土壤墒情灵活掌握。一般于开花后15~20天,视墒情浇好灌浆水,延缓植株衰老。此期要注意防止倒伏,这是超高产栽培的关键。二是防治病虫害和叶面追肥防早衰。

5.病虫草害防治。(1)麦田化除越冬前气温稳定在10℃以上进行冬前化除,以单子叶杂草为主的田块,在杂草2~4叶期每亩选用6.9%骠马60~80ml对水40—50 kg喷雾;以双子叶杂草为主的田块,在小麦4.5叶期、杂草基本出齐后,每亩选用20%使它隆乳油30~40ml对水40~50奴喷雾;单、双子叶杂草混生的麦田,可将相关药剂进行复配使用。视防治效果,辅以春季化除。(2)病虫害综合防治 于小麦返青期防治纹枯病、麦蜘蛛、蚜虫。小麦纹枯病每亩用井· 枯200 ml 或40%井· 腊芽60 g对水50 kg喷雾防治,对麦蜘蛛和蚜虫,每亩用30%氰戊· 辛硫磷50~60 IIl l 或25%氰·乐80~100 ml 对水喷雾。小麦抽穗开花期,主要防治小麦赤霉病、白粉病、锈病及小麦蚜虫、灰飞虱。赤霉病:每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 g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75 g对水50~75 kg喷雾。白粉病、锈病:每亩用75 g的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对水50 kg喷雾。小麦蚜虫、灰飞虱: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2 000倍液对水50 kg喷雾。也可药肥混喷,一喷多防、病虫兼治,增粒增重在调控技术上重点做到对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蚜虫发生较重区分别在4月23和5月1日防治病虫害,亩用50%抗蚜威10 g或10%Ⅱl t虫啉10 g加15%粉锈宁100g再加叶面肥对水50 k喷洒防治。

五、适时收获

小麦高产最适宜的收获期是蜡熟末期,此时品质也最好。蜡熟末期的长相为植株叶片枯黄、茎秆尚有弹性、籽粒颜色接近本品种固有光泽。

参考文献:

[1]苏北冬小麦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石红卫-《农家科技旬刊》-2015

猜你喜欢

邳州初探栽培技术
邳州消防出实招 打通“生命通道”
最美的风景
——江苏邳州老年大学校歌
邳州走出一条特色养老服务之路
烟基项目管护模式初探
分层、过滤、循环教学法初探*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尾矿库排洪系统封堵技术初探
忆江南·家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