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城县茶叶产业发展初探

2016-05-14杨秀德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水城县初探发展

杨秀德

摘 要:本文概述了水城县近年来发展茶产业的现状及取得的经验体会,在发展茶产业层面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解决,笔者根据这一实际,提出了发展茶产业粗略的建议。

关键词:水城县;茶叶产业;发展;初探

水城县隶属于中国凉都六盘水市,位于贵州省西部,最高海拔2861米,最低海拔635米,属温凉湿润的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2℃,年平均降雨量1200毫米。

一、现状

水城县土壤肥沃,雨量充沛,热量充足,云雾较多,漫射光富裕,生产的名优绿茶纤维素少,氨基酸、咖啡碱等有效成份高,富含硒元素,色泽鲜嫩,香味持久,品质优良。近年来,水城县绿茶通过生产、加工、营销比较,在省内外具有较好的品质优势。

水城茶叶种植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早在清朝乾隆年间,蟠龙木城茶被列为贡茶。20世纪40年代蟠龙木城和米箩就有一定数量的茶园。1992年,杨梅林场与天津津黔公司合作,在杨梅林场种植茶园2400亩,在2008年以来,水城茶叶的区域布局从原来的杨梅扩大到新街、龙场、顺场、玉舍、保华、蟠龙、比德、果布戛、米箩、南开、金盆、勺米、陡箐、鸡场等15个乡镇。茶园品种主要以福鼎小叶、乌牛早为主。目前,水城县茶叶加工企业9家,茶园面积20万亩,可采摘面积约6万亩,茶叶产品主要有“水城春”系列产品。2015年干毛茶总产量410吨,总产值8990万元以上。

二、取得经验

1.茶产业扶持政策成了“新常态”。2010年以来,水城县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茶叶扶持政策,以2000元/亩的标准补助茶叶经营业主和农户,进一步理清了茶产业建设的思路,为茶产业顺利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茶农建园科技水平明显提升。水城县组织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到茶园建设乡村开展农业适用技术培训,使广大茶农掌握了良种茶苗和无性系茶苗深沟栽培、地膜覆盖、保水科学使用等适用技术,广大茶农建园水平得到提升。

3.茶产业专业化组织得到发展。2013年以来,水城县先后成立了县级茶叶协会、15家茶产业建设公司和20余个村级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

4.茶产业品种得到优化。根据水城县境内自然气候和土壤特点,茶园建设品种结构得到合理搭配,全县以福鼎小叶、乌牛早品种为主。

5.茶产品加工得到提高。自2011年以来,水城县蟠龙春茶厂、米箩春茶厂、新街乡青龙春茶厂加工厂相继建成,使全县的茶叶产品的加工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三、存在问题

1.农民没在茶叶生产上获利,种茶积极性普遍不高,把发展茶叶作为致富路子的意识不强,致使生产发展缓慢。

2.政府扶持力度不够,投入机制未形成。茶叶生产基地建设、加工企业建设、品牌打造、市场开拓等各环节所需投入较大,市、县扶持只在基地生产环节,而加工、创牌、市场等环节扶持机制未形成,导致产业做大做强难。

3.基础设施不配套,项目捆绑资金整合难。茶叶基地建设所需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能配套建设,导致基地不通路,水利灌溉跟不上,茶苗种植遇到干旱死亡现象严重。农业、财政、林业、扶贫4个渠道安排茶叶上的项目,存在投入标准、实施时间、资金报帐不统一等问题。

4.人才队伍匮乏,技术服务不能满足茶叶产业发展需要。全县540名农业技术干部中,茶叶专业毕业的只有2人,直接搞茶叶产业的只有6人,技术人才奇缺,严重制约着茶叶产业的发展。

5.产业链短。水城县现只利用春茶,夏秋茶没有开发,更深层次的深加工更难起步。

6.经营主体实力不强,对茶叶种植业务知识欠缺。企业对茶叶各环节技术要领把握不准,导致只种不管,种了无实力管,出现了已建基地送人都也无人要的现象。

7.自然灾害严重。种植茶叶后造成成活率低下、成园少。如2010—2012年,每年均按1万亩以上推进,均以春旱严重而死亡。

四、建议

1.政府加大投入力度,为茶叶产业做大做强提供保障。在利用中央和省两级项目资金的前提下,将市“3155工程”规定每亩1000元补助资金列入市、县两级财政预算,作为市、县两级对茶叶产业扶持的专项资金,待验收合格后,采取一次性兑现的办法及时兑现,减轻生产者的投入压力。并将此形成长期的投入机制,确保资金足额及时拨付到位。

2.研究落实茶叶产业品牌创立、加工厂建设、市场开拓的具体扶持办法,帮助企业减轻压力,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3.参照开发区招商引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给予茶叶产业企业减轻税赋压力。

4.统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与茶叶产业基地捆绑建设,做到同步完善建设水、电、路等基础设施。

5.加大茶叶产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力度,满足茶叶产业所需技术人才。将茶叶专业技术人才列入特殊紧缺岗位,纳入绿色通道引进人才。对现有从事茶叶产业工作的农技干部送到大专院校进行培训,建设一支能满足工作需要的队伍。利用农技培训费,从茶农中选出一批加以培训,真正对茶农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其素质,培养一批乡土人才。

6.茶叶产业种植后见效前五年,按退耕还林政策的补助标准连续补助农民五年,以解决未见效前其生计问题。

7.按照建设一片、成功一片、见效一片的原则,循序渐进地推进茶叶产业建设,把着力点放在规范、标准、高效、高产示范茶园的建设上,用示范引领带动,提高茶农积极性,逐年加大建设规模任务。

猜你喜欢

水城县初探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烟基项目管护模式初探
分层、过滤、循环教学法初探*
尾矿库排洪系统封堵技术初探
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水城县荣获全国第二届“关爱明天 普法先行”活动多项殊荣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