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农村环境治理现状、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6-05-14李洪斌刘军
李洪斌 刘军
摘 要:农村环境问题是制约农村发展的主要因素。总结农村环境问题,分析原因,探索适当的解决途径是建设新农村必由途径。
关键词:农村;环境;治理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一些地方环境污染不断加重,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农村环境治理问题,日益上升为“三农”问题的新焦点。
一、农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导致面源污染加剧。种植、养殖规模扩大,化肥、农药、农膜使用量也随之剧增,多种农作物由零星种植发展到规模种植,由自然半自然状态发展到精耕细作;规模化畜禽水产养殖全面提速,畜禽粪便排泄量成倍增长。据统计,农村化肥年施用量4700多万吨,农药年施用量130多万吨,农膜年残留量45万吨,养殖业、加工业年畜禽粪便排放总量25亿吨。国内大约有2300万家乡镇企业,其中制砖、水泥、铸造、炼焦四个行业能耗占整个乡镇企业能耗的56%,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国的1/6。以上数字说明,当前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加剧了农村面源污染,加大了土壤有毒物质的积累和河流水质的污染。
2.农村基层环保机构不健全。目前,城市环保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向农村延伸有限,而农村基层环保机构或有或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村环保工作管理的缺位。城市环保部门只能主要针对大中城市环境、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污染治理工作进行监管,根本无暇顾及数量多、范围广的小城镇和农村环保工作。
3.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农村环保资金投入明显不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环保投入要达到GDP的1.5%,要使环境改善则须达到GDP的2.5%。而目前农村的环保投入远远没有达到这个水平,与环境的保持与改善要求的投入标准差距更大。由于投入严重不足,致使农村整体环保基础设施薄弱状态改善进程不快。
二、制约农村环境整治的原因
目前农村环保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既有农村基础设施薄弱、法规不健全等客观和历史原因,也有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措施不扎实、资金投入不充足等主观和现实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对农村环保认识不到位。不少人在污染防治工作上存在重工业轻农业、重城市轻农村的思想。一些人对农村环保工作在思想上存在畏难情绪,认为农村面积广阔、村民居住零散,建设农村环保体系很难。还有人认为农民素质普遍较低,组织发动难度大。在这些错误认识的主导下,一些农村乡镇一味强求经济效益,盲目建设、引进污染严重的生产企业。有的一味追求政绩工程,而对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不够,投入不多。
2.农村居民环保主体意识普遍不浓厚。农村居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但生活方式并没有随之发生根本改变。农村居民文化水平和素质总体较低,对环境危害的源头和危害程度往往认识不清,比较看重眼前有形的经济利益,而忽视潜在的环境危害。
3.农村环保法规体系不够健全。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行政关系的行政法律规范性质的农村环保法律法规不多,在一些农村环境领域还存在立法空白。现行的一些农村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也已不能适应农村环保发展的需要。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治型法律秩序仍未被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治型法律秩序所代替。农村干部群众,政策性意识浓厚、法律性意识较淡薄,致使许多法律法规在农村实施过程中给予政策化,以政策的原则性、实践性、灵活性代替了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范性、稳定性,造成农村市场经济法治建设障碍重重。
4.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科技研究应用滞后。一方面,农业项目效益比较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关注和参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研究热情不高。另一方面,农药、化肥施用不科学。同时,农民接受、应用农业科技不积极、不广泛。大部分农民仅凭过时经验盲目耕种,不仅投入大收益小,而且还使土壤结构受到破坏、土地生产力下降和病、虫、草抗药性增强,进一步导致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三、加强农村环境整治的途径
相对城市的环境污染而言,农村的污染源、污染范围、污染程度、污染物质及其危害性都具有不确定性,农业的面源污染不像点源污染那样直观,治理难度相当大。清醒认识当前农村环保形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加大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力度,加大农村面源污染整治力度,加大基层环保队伍建设力度,是农村环境治理的有效途径。
1.加强农村环保宣传,积极引导村民人人参与。农村环保离不开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做好农村环保工作必须充分发挥农村居民主体作用。(1)广泛开展宣传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方式,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科技普及教育,清除农村干部群众在思想上存在的模糊观念和认识误区,不断增强环保忧患意识,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农村环保防治自觉性和积极性。(2)积极倡导文明生活风尚。积极倡导农民群众自觉摒弃不注意爱护环境卫生习俗、风气,逐渐养成良好、文明的日常生活卫生习惯。(3)号召农村党员干部当好环保带头人。组织、发动农村党员干部在环保工作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当好环境保护的宣传员、示范员,坚决抵制和纠正各种损害环保行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身边村民积极投入农村环保工作。
2.立足长远持续发展,科学制定农村环保区域规划。以保护植被、水系和耕地为主旨,立足于现有自然资源条件,按照地势地貌类型,科学制定农村环境保护总体规划。(1)整合环保、农业、林业、建设、水利等部门力量,立足保障国土生态安全和维护自然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指导乡镇、村庄的规划和建设。(2)推动县区、乡镇编制农村环境整治总体规划。各地各级根据本地环境容量、生态状况、人口数量和小城镇、农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制定农村环境整治总体规划。
3.增加农村环保投入,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资金投入是搞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必要条件。(1)各地各级财政部门应优先确保农村环保必需经费支出,不断加大对农村环境建设的投入。(2)积极创新投入机制,探索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运用市场机制,鼓励和支持金融部门、社会团体、工商企业等社会力量加大向农村环境建设投入。(3)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他们在农村环境整治中的主体作用,引导农村先富起来的能人、民营企业家积极向农村环境整治提供捐助,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加义务劳动,做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4)结合“农村改厕项目”、“农村清洁工程”、“农村沼气工程”等项目,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补助。注重整合各类资源,不断改善农村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把资金重点投入改善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和工业废水无害化处理及农业面源污染和畜禽、水产养殖污染治理能力。
4.大力开展科技攻关,引导农民科学生产。(1)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的推广,加快研究和大力推广污染土地的治理和修复技术、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等。(2)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生产模式,倡导和推行生态农业,坚持实施农业清洁生产,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农田水微循环利用等新型生产模式。指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农膜和畜禽、水产养殖饲料。(3)加大规模化养殖业污染治理的力度,搞好作物秸秆等资源化利用。(4)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监测,及时全面反映污染治理进展情况和效果,为农村基层组织和广大农民群众提供科学、具体、准确的信息。(5)在重点保护区域和生态环境脆弱、敏感区建立一定梯度的检测站,随时随地对农业面源污染情况进行监测,并将监测信息公之于众,接受广大农民群众的咨询和监督。
5.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加强日常管理力度。尽快建立健全农村乡镇环保机构,加快建立乡镇一级环保所,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污染的整治和农村环境的管理工作。(1)建立长效环境管理制度。建立实施清洁生产促进制度、农业环保责任制度、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定量考核制度和兽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户集、村收、乡镇运、县区处理”机制和农村环保基础设施管理制度。抓紧制定出台“以奖代补”的考核办法,推进农村环保工作落实。(2)提高农村自身环境管理能力。从乡镇、行政村到自然村,设立专兼职的环境监督人员,对农村环境进行全方位日常监督。组织各村庄制定村民卫生守则,并对已有的村规民约进行补充完善,把保护环境的相关内容写入村规民约。(3)着力加强农村环保执法力度。加强农村环保执法队伍素质建设,强化提高农村环保执法人员执法能力和水平。充分运用行政、经济和法律的手段,着力清除目前部分农村企业在意识上存在“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对未按规定履行“环评”报批手续而先建的项目,一律责令停止建设;对屡遭投诉超标排放污染物,严重污染河流和水源区的企业,坚决予以依法严肃处理。
作者简介:李洪斌(1963—),男,江苏大丰人,研究方向:村镇建设环保管理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