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高校博物馆学生志愿者实践概况

2016-05-14山本桃子孙佳茹

中国教师 2016年6期
关键词:东京大学馆内展馆

山本桃子 孙佳茹

在日本,高校博物馆作为将大学科研成果展示给社会的场所之一,长年肩负着社会寄予的“社会教育”责任。它作为大学的一个附属机构,收藏品多为学术资料或捐赠品等,拥有独家收藏品的多样性、广揽单领域专业性的同时又兼容跨学科的学际性特点。本文通过介绍一群活跃在东京大学综合研究博物馆(IMT)的学生志愿者,以东京大学综合研究博物馆导览活动“学术探险”探讨学生志愿者如何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学习与成长以及该教育活动是如何开展的。

一、IMT展馆

东京大学综合研究博物馆,作为日本最古老的高校博物馆之一,建于1964年,所藏资料来自不同学院,众多领域不同专业的资料“共处一室”的陈列方式,即是馆名“综合”二字的含义所在。该馆不但在资料整理和馆内导览工作上,积极投入高校学生志愿者,还凭借志愿者的力量开展了面向儿童的教育项目,获得前来参观者的一致好评。该馆将项目的进行主导权完全交与学生志愿者的运作方式,对今后更好地开启志愿者人力资源的活用,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现在,东京大学综合研究博物馆的藏品分列3处展出。除本乡总馆、小石川分馆外,于2013年投入运行的“IMT展馆”地处东京火车站前,备受瞩目。馆名原文“intermediatheque”,可直译为“架构媒介实验馆”,取“架构多样媒介,创造崭新文化”之意。

IMT展馆由日本邮政公司与东京大学综合研究博物馆协议运营,展品皆由东京大学提供,特别展的研究部门人员也由东京大学工作人员充任,因此可将该展馆看作高校博物馆的成员之一。无论在展览手法还是教育项目的开展方面,它都非常具有特色,其中很突出的一项教育活动是“学术探险”(Academic Adventure)。

二、“学术探险”教育活动的开展

IMT展馆由大学生志愿者负责的活动,皆可看作大学生与来馆者“互受教育活动”的一环,即大学生通过向来馆者进行展览的介绍等活动,不但为来馆者提供教育服务,自己也可在这一过程中获得锻炼,受到教育。在这里,专职馆员为了让学生志愿者更好地成长为活动带头人,自觉地扮演后援的角色。这些教育特点在“学术探险”活动的开展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学术探险”是由高校学生志愿者以中小学生为对象开展的免费馆内导览讲解活动的称呼,带队进行讲解的学生志愿者被亲切地称为“媒介中间人”(Intermediate)。参加该活动的孩子将由一名或多名大学生志愿者领队,获得一次时长40分钟的馆内参观。特别强调的是,此处负责带领青少年进行馆内参观的不是专职馆员,而是大学生志愿者。其实,在其他的一般博物馆中,许多志愿者作为业务帮手获得招募后,被允许负责的工作内容十分有限。虽然这是出于博物馆资料过于贵重的考虑,但同时也为人员活用带来阻碍,甚至有的博物馆因为专职馆员工作繁忙,担心不能给予志愿者到位的指导或害怕培训工作的繁杂,竟然干脆不招志愿者。在这样的大环境中,能像“学术探险”活动这样,充分尊重志愿者的自主性,授权其自由决定要介绍的馆内展品,自由决定讲解内容与方式,自由决定导览目标等细节规定,非常稀少。

负责“学术探险”活动的学生志愿者每周三上午在IMT展馆聚会3个小时,这期间,互相协助其他人完成馆内解说计划——“我的学术探险故事”。这些学生不但来自东京大学,也有的来自早稻田大学、日本大学等私立学校。虽然专业不同,有生物学、地球科学、考古学、社会心理学等,但他们有一个共通点,就是对博物馆抱有浓厚兴趣。正是这些专业各异的大学生,用他们各自的“学术探险”故事实现了青少年与展览之间的媒介作用。

每周三开馆前,志愿者在馆内一边思考导览路线和内容,一边环绕馆内进行实际练习,根据需要翻阅馆内研究资料,查找讲解展品的故事,组织解说内容。如果当天刚好安排学校来参观,则会带领孩子在馆内进行“学术探险”体验。若无学校团体的接待安排,则各自投入“我的学术探险故事”的思考创作中。整个活动过程中,决定给青少年学生讲何种“学术探险”故事,全部由大学生志愿者计划。但是从零开始构思讲解故事的大学生“媒介”,在构思“我的探险故事”过程中都意识了哪些方面,这是我们比较关心的。为此,我们对3名志愿者进行了简单的问卷和采访调查,简述如下。

“媒介”志愿者意识调查概要

调查手法:第一次问卷调查,第二次访问。

调查对象:A.研究生,2013年4起开始参加该活动

B.大四学生,2013年6月开始参加该活动

C.大四学生,2013年9月开始参加该活动

构思我的“探险故事”时,最重视什么,并说明重视理由。

A.第一,不刻意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难易度限定讲解内容,这可以给他们机会,让他们自己感受学习新知识的可能性。这也符合IMT展馆理念,希望来馆者能够感受到自身的可能性与世界的可能性。第二,力求讲解浅显易懂,提高相互的沟通。因为我希望孩子们参加完“学术探险”后能够理解内容,获得充实感。第三,自己构思的故事首先要能陶醉自己,满足自身的求知欲。在带领学生进行探险前,如果不能积极地看待自己的解说计划,就算是好的内容也不能打动别人。

B.我比较注重的是,对馆内众多资料进行讲解时,注意持有一贯的主题及明晰的讲解重点。我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是,希望孩子们参加完我的“学术探险”后,还想来博物馆。为此,我总是努力地传达给孩子们“博物馆原来这样有趣!”的观点。另外,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实际观摩思考的乐趣,比较注重多让他们思考。

C.让孩子们通过“比较”的方式享受这个过程。进行比较,是研究事物的第一步,所以不单单结束于观察,还要通过比较,才能有更多的发现。在大学,我经常使用分析或比较的手法进行研究,所以希望孩子们能够至少在进入高中前,有机会体验 “比较”的乐趣。

上述被访者有一个共通点,就是站在儿童的角度构思冒险故事,竭力希望丰富青少年在博物馆的探险经历。尽管他们被赋予任意选定解说展品的自由,但他们不是无谓地随性选定,而是站在听众的立场,从容易理解的角度对展品进行取舍。

三、“学术探险”活动的积极意义

具体来说,第一,赋予大学生新的学习机会,这是最值得一提的。在选择“学术探险”馆内探险路线及选定介绍展品的这一构思、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大学生志愿者会学到许多知识。此外,在活动中,大学生有机会带团导览非自己专业领域的主题展览,通过实际行动在为中小学生讲解的过程中学到新知识。例如,社会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讲解鸟的标本制作,文学部学生介绍非洲乐器等。每一次的讲解,都会让志愿者在非专业领域完成一场“自我探索”,在交叉学科的实践活动中学到新知。

第二,高校博物馆作为连接高校和社会的“窗口”,开展的“学术探险”教育活动可以向青少年提供教育机会。孩子借助学校的“实地调研”或“全校外出旅行”的活动机会来到博物馆,接触真正的展览品,加深认知,为他们带来新鲜感。例如,志愿者会请孩子们对自己喜爱的鸟儿标本进行解说,说明喜欢的缘由和鸟儿的特点等。通过向儿童提问这种开放式问题,加深孩子对展品的认知,进一步带动儿童日后在学校的学习兴趣。

第三,减轻博物馆专职馆员的工作量。实际上,工作人员不必亲自带领孩子们参观,从入馆到退馆的一系列工作,以及馆内的讲解工作也都由大学生志愿者代理。每次活动时,只要有5~10名的“媒介中间人”,即使40人的班级,也不会陡然增加工作人员的负担。

IMT展馆的活动实践与其他场馆相比较,在对志愿者人力资源利用这一点上,十分成功。“学术探险”教育活动自2013年开始启动,虽然还在路上,但已经得到各学校的良好评价,尤其是受到和孩子们及一起参观的班主任和学校管理人员的好评,暂可看作成绩斐然。今后,我们还会继续对该项目进行调查,希望能够为日本博物馆的运营方式和“学术探险”教育活动的进一步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作者单位:1.日本早稻田大学教育学研究科 2.日本早稻田大学教育·综合科学学术院)

责任编辑:孙建辉

sunjh@zgjszz.cn

猜你喜欢

东京大学馆内展馆
新馆落成
曾宣称“不录用中国人”东京大学教师道歉
日本东京大学内部治理体系探析
寻宝博物馆记
一起跳
逛图书馆
广州国际车展展馆参观指南
浅析东京大学本科课程设置的特点及其启示
我们的世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