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牛“民科”

2016-05-14无明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2016年6期
关键词:科班出身仁天皇矿长

无明

在科技世界中,存在着这样一群人:他们没有受过科学训练,也无意接受科学训练;不懂科学理论,但对科学研究感兴趣,并致力于研究科学。他们往往希望一举解决某个重大的科学问题,试图推翻某个著名的科学理论,或致力于建立某种庞大的理论体系,但却不接受也不了解科学共同体的基本范式,因此不能与其进行基本的学术交流。他们被称为民间科学家(简称“民科”)。

一谈起“民科”,大多数人都嗤之以鼻,你或许能从他们的典型理论中找到原因:在汽车前方挂一块磁铁,磁力将使汽车向前,从而形成一个永动机系统;如果将铁粉撒入河流中,鱼类食用后,使用磁铁可以将其轻易捕捞;枪炮一般都有后座力,如果将两把枪反向组合在一起,同时开枪,则后座力相互抵消……这些看似搞笑的理论,在“民科”眼中却不容置疑。

然而,并非所有的“民科”都让人敬而远之,比如下面这两位就被大家称为最牛“民科”。

天皇爱上虾虎鱼

虾虎鱼在动物学上属于虾虎鱼科,鲈形目,与鲈鱼和金枪鱼是一个目。然而,跟体型庞大的金枪鱼相比,虾虎鱼的体型要小得多,是世界上最小的脊椎动物之一。

明仁天皇是虾虎鱼研究领域的权威。和绝大多数皇室成员一样,明仁天皇毕业于东京著名的贵族私立大学——学习院大学,然而他在大学里学的是经济学专业,并非生物学出身,研究虾虎鱼纯属自己对海洋生物学的浓厚兴趣。

为采集虾虎鱼标本,明仁天皇亲自到日本各地捕捉,北至北海道,南到冲绳岛。在2002 年出版的日本鱼类图鉴中,他负责其中350页的内容,并亲手绘制了很多鱼类插图。2006年,他还发现了一个虾虎鱼的新物种,为表达对他的敬意,学术界将这种虾虎鱼命名为明仁樱虾虎鱼。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明仁天皇并非生物学科班出身,也算“民科”的一员。他在生物学上的成就说明,是否是“民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研究成果能否经得起同行评议。

矿长改行做研究

1861年,在德国巴伐利亚州侏罗纪末期的地层中发现了一块独特的化石,化石中的脊椎动物长着超长的尾椎骨,翅膀上长着爪子,这种动物后来被命名为“始祖鸟”,并成为爬行动物进化成鸟类的关键性证据。然而,鸟类是由爬行纲中的哪一类动物进化而来,又是如何进化的,一直存在争议。

2013年3月,美国杂志《科学》发表了一篇论文,通过11件早期鸟类的研究标本,解释了早期鸟类的进化过程。《科学》上的这篇论文发表之后三天,《自然》杂志也在线发表了一篇论文,论文通过研究早期鸟类卵泡揭示了鸟类的生殖演化。该论文有几点重要发现,一是早期鸟类和恐龙一样,性成熟早于骨骼成熟;二是早期鸟类虽然和恐龙等爬行动物一样有着两副输卵管和卵巢,但只有一副生殖系统是有效的,这个变化可能与需要减轻体重以适应飞行有关。

这两篇重要论文的作者都是来自中国的郑晓廷。三天之内,在《科学》和《自然》两个顶级期刊上连续发表论文是极为罕见的。然而让很多外行人更诧异的是,郑晓廷并非科班出身——他是初中肄业。

郑晓廷对自己的学历从不隐瞒,他原本是矿工出身,后来成为金矿矿长。和传统的土豪们不一样,郑晓廷对古生物有着极大的爱好,不仅虚心向专家、教授系统学习古生物的知识,还倾尽全部财力建造了全世界最大的自然地质博物馆——天宇自然博物馆,收藏将近40万件标本。

巨大的标本量对于古生物研究来说极其重要,郑晓廷不仅建立了博物馆,还根据一些教授的建议,组建了自己的科研团队,以便更好地研究这些宝藏。为感谢郑晓廷在鸟类起源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古生物学界将一种与始祖鸟有关的恐龙命名为郑氏晓廷龙。

从天皇到矿长,虽然都不是科班出身,但无法阻挡他们为生物学研究做出重大的贡献。他们区别于广大“民科”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他们会系统地学习研究方法、脚踏实地,而不是靠吹牛和空想博人眼球。

猜你喜欢

科班出身仁天皇矿长
日本天皇在皇宫种水稻
论非科班出身主持人与科班出身主持人优势和劣势
“真诚关系”
矿长的记性
边卫呼叫转移
裕仁天皇如何逃过审判
明仁天皇“暗战”安倍
回炉
剩者为王
管得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