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确“四练”要求 “练笔”代替“周记”

2016-05-14徐雁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练笔构思选材

徐雁

【关键词】练笔;选材;构思;语言;书写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8-0061-01

“周记”,顾名思义,每周一记,就是对自己一周以来的学习、生活、思想加以记录。“周记”和“大作文”是两种常规写作训练形式。美国教育家克伯屈将学习动力分为“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两种。一个人仅靠外部动力时,一有问题就会放弃,如果出现干扰,就会把它当作借口而停止行动。写作也不例外,要想强化学生的内部动力,让学生自觉自愿的练习,首先就要帮助学生明确周记的写作价值。

一方面,要想提高写作水平,不懈的写作训练是必经之路。周记相较于大作文,往往更具有训练优势。作文本应是作者“情郁于中,发之于外”,有感而发,绝非无病呻吟,更非瞎编乱造,周记避开了命题作文的弊端。另一方面,周记可以真实而完整地记录每一个青春的脚印、每一段成长的心路。无论是从功利还是非功利的角度而言,周记的写作价值都不可小觑。

但是,在进行周记训练时学生如果没有较高的写作自觉,往往会顺其自然,简单罗列记录,写成“流水账”。因此,我认为,有必要重新“正名”,用“练笔”来代替“周记”,给学生提出明确的写作要求。

“练笔”,即练习写作。它既可以借鉴“周记”每周一次的形式,又暗示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需要持之以恒,长期积淀的,对于写作应持更加认真的态度。正名之后,我给学生提出了“四练”,即四项具体练笔要求。

一练选材。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挖掘新鲜、生动而有内涵的素材,不做“无米之炊”,拒绝“无病呻吟”。教师可以以多样化的练笔形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如,可以设计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增加感知生活的触角,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而改善学生写作“先天不足”的现状。在必修一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的第二板块“体悟人生”学习之后,我结合教材内容组织“给父母的一封信”活动,让学生给父母写一封信,在收到父母的回信后让学生当堂拆阅。简单的活动带给学生的心灵触动却是无与伦比的,很多学生泪洒信笺,在感动中笔尖自然流露真情,写作内容自然鲜活而充实。

二练构思。如何框架结构,如何谋篇布局,必须酝酿成熟再落笔成文,坚持“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可以进行写作技法的指导,指导要能够有所针对,系统进行,循环渐进,不断强化。

三练语言。从追求语言的流畅到优美再到深刻,语言需要积累,也需要打磨。在训练中教师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从学生的练笔中发现闪光点,哪怕是一个恰到好处的词语,一个不落俗套的句子,一段细致生动的描写,一点闪动着思想火花的感悟。对于练笔之中跳出来的佳作,教师绝不要“轻易放过”,在班上朗读、张贴,或是推荐投稿,都是不错的尝试。在评讲佳作的时候,我还常常请小作者分享一段“创作谈”,以强化激励效应,将易于模仿的写作经验推而广之。

四练书写。工整美观的书写往往令人赏心悦目,为写作加分。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做起,在点点滴滴中,提升个人的素养。

将“周记”更名为“练笔”,这一“正名”过程让学生有了明确、具体的写作要求,也会督促学生认真将其付诸实践。如能持之以恒,至少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态度与习惯,而一旦养成良好的写作态度与习惯,又何愁写作水平无法提高?

(作者单位:南京市第十三中学)

猜你喜欢

练笔构思选材
我爱你,妹妹
分析找出题目限制之外的范围,开拓思维,广泛选材
巧借文本 有效练笔
浅谈“摘抄”在作文教学中的妙用
博物馆书画展览设计研究
读写“三结合”,彰显练笔精彩
插上“双翼”放飞理想
选材“碰头”好热闹
开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