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如何联系现实
2016-05-14沈兵
沈兵
如今江苏各地的中考作文紧随高考作文命题的动向,呈现出紧扣时代热点的特征。例如苏州市2015作文题:出发,可以说是人生常态。一种期待,一次召唤,一个承诺。凡此种种都可能成就一次出发,让你去经历,去收获……这样的作文题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其目的就是要学生关注社会、联系当下并发表自己的有针对性、有见解、有一定深度的观点。这也是议论文容易得高分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们先看一段优秀作文《言为心声》中的理论联系现实的段落:
然则再看当下,刘再复说这是一个“矮人时代”,人们为了权力、金钱、名利拼命缩小身躯钻向社会的塔尖。权力和意识的山头林林总总,使我们艰于呼吸视听。于是我们不难看到,《霸王别姬》之后再无陈凯歌,张艺谋的《归来》成为他的“归去”,冯氏幽默后满是讽刺与无奈。如今的文艺市场,看似风生水起,电影院场场满座、一票难求,书店从来不乏畅销书籍,但于这热闹下持一冷眼,便会发现,人们端着的,不过是一只只自慰的空碗罢了,言为心声,文艺作品的庸俗化,无疑是作家本人的庸俗化。
显然,由于这段文字联系现实,纵横捭阖,笔笔如刀,直刺当今要害,指出庸俗化的心态必然产生庸俗化的作品。这个段落体现了说理的现实针对性,使文章很接地气,也很有时代感。这也证明了联系现实对于议论文的主要好处:彰显时代感、具有针对性以及体现思辨性。
那么联系现实一般都写哪些内容呢?首先选择关注社会的内容,包括时政热点、文化现象、民族传统等。正如南通2016年一模考试作文中,出现的联系现实,从文化的角度谈中国文化不必以仰望之姿示人,而应抬头挺胸,有自己的文化之姿,阔步自信地走在新世界的前沿,这样的文章,联系现实有高度,发表见解有深度,很受阅卷老师的青睐。
其次要看具体的段落写法。一般来说联系现实段落除安排在开头、结尾,起到吸引注意、引起共鸣的作用之外,主要集中在文章的倒数几个段落部分。在这一部分联系现实能基于前文论证充分的基础上,有一个视野提升和亮点凸显的作用。当然,无论怎样联系现实,与前文的基本论证观点要保持一致。
方法之一:从反面现实论证前文论点,提升文章的高度和视角。
基本步骤:指出现象(含必要的提示性词语,如反观当下……,如今的中国……,时代的洪流泥沙俱下……)揭示实质或明确危害、提出对策或引起反思。
示例(满分作文《中国,咱慢慢来》)
时下中国,百年来的自卑、自尊、憧憬与焦灼使人们迫不及待地去迎接那似乎必将到来的一派歌舞升平(指出现象)。我们似乎渐渐失去耐心,失去沉稳,只因一些同胞失去了对传统文化的记忆(揭示实质)。轮船、高铁、飞机,科技的进步使天涯比邻,经济的签约日益频繁,而谁又能保证,那些“合同”比孔子木车上的典籍更使人信赖(引起反思)。
方法之二:对前文的论点进行必要的补充,体现思想的辩证性,逻辑的严密性。
基本步骤:重申上文观点、提出补充论点、指出现象、揭示实质、提出对策或引起反思。
示例(满分作文《软硬兼施,处世大道》)
“该硬则硬,该软则软”,“软硬”兼施,区别“随便”写写李明
我的语文课堂,因为有着各种机遇,学生便平添了无数个“随便”写写的机会。下面就“随便”采撷几个剪影,以示“随便写写”成效之大端。
一、 “撞”个模特
课堂上,针对“阿长”(《阿长与〈山海经〉)的形象,孩子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就是爱背后嚼人舌根的人呗。”
“‘大字的睡相,我的天哪,真的不敢恭维哎。”
“规矩太多啦,就是个事儿妈,跟我妈似的,唠唠叨叨,十遍八遍不嫌多啊。”
无需多言,孩子们已经较好的把握和理解了“阿长”这一人物形象,读写不分家,动笔试试吧。
无巧不成书,她背着大大的书包推门进来,生病晚来,找不如撞,就你啦。
“轩姐,有胆量给我们当个模特吗?”我笑意盈盈地看着200斤以上块头的她,再怎么善良的面容此刻在她眼中都是不怀好意吧。
平时豪爽大方、才气斐然、甚至有些坏坏的痞气的她,本就黑红的脸庞登时变得有些黑紫色,眯着那对已经看不见的笑眼:“老师,我没得罪你啊,好吧好吧,各位手下留情啊。”
全班哄堂大笑,还没等我提什么写作要求,教室内已经一片纸笔摩擦的刷刷声。仅仅 对待人心中的“软硬,方能造就和谐自我。”(重申上文观点)。然而,当我们内心的情感与理智冲突、“柔软”与“坚硬”矛盾时,还须要审视客观事实,理性与感性并举,做到“硬不失软,软不忘硬”(提出补充论点)。
反观当下,人们对待心中的“柔软”与“坚硬”的态度似乎有些动摇。面对老人该不该扶,许多人因对被勒索的恐惧而止步不前,无视道德良知,将“硬”“软化”。而我们对待家人常常十分苛刻,“我的事不用你管”常挂嘴边,甚至连对待陌生人的客气都没有。是因为太亲密了吗?在我看来却是“软”在“硬化”(指出现象以及揭示实质)。究竟何时软何时硬,如何避免偏执,造就和谐自我,或许我们该反思了(引起反思)。
这段文字联系现实,补充说明当内心产生矛盾时,应该审视客观,理性思考,使得说理更加谨慎,并在联系现实中批判各种异化,体现了说理的针对性,使得文章很接地气。
按照以上两种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操作和模仿,再加上自己的匠心独运,往往能升华出更好的写作效果。
反观当下,“范儿”却似乎变了味儿。有人把一身名牌当作“范儿”,有人把满口洋文当作“范儿”;有人认为玩世不恭很有“范儿”,还有人认为愤世嫉俗才是“范儿”(指出现象)。其实,他们都犯了浅薄、低俗的错误。殊不知,“范儿”是崇高人格的自然表现,是高尚情感的真实流露,装是装不来的。一味装“范儿”,只能不伦不类,贻笑大方(揭示实质)。要想真正有“范儿”,还需不断的修炼自我,遵循本心,由内而外的散发出属于自己的“范儿”(提出对策)。
以上两种方法,基于议论中心的联系现实,一般放在文章倒数几个段落的现实状况而言。其实有一些文章在联系现实时,还有一些大胆的运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市明德初级中学(215431) 15分钟,不少人已然放下笔,热烈交流起来,相互推荐之后,轩姐的形象就这样定格在了我们的心中。
人物描写:
“她的身体很壮,不论是坐着还是站着,都像一堵墙一样挡在我的面前。‘嘻突然她一转脸,嘟着嘴,卖了个萌。”
“轩姐脸上的肉只能用‘一堆一堆来形容。相比之下,她的一双小眼睛,就不算引人注目了,但我却常注意她的眼,那里透着一种让我精神一振的光。”
“声若巨雷,脸涨得通红,嘴张得大大的,兴奋的手臂来回摆动‘哈哈哈哈……,气势磅礴的声音已经浩浩荡荡地闯入我愣愣的耳膜。”
“她‘咣当一下瘫坐在椅子上,椅子痛苦而不满的呻吟了一声,好像要被她吞没一般,不过终究颤颤巍巍没有坍塌下去。”
一节课下来,轩姐发表获奖感言:“外表看似十分平静,内心犹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有关人物描写、人物形象的各种写作手法,什么都不用说,什么都是多余的,一切如烟花般,声势浩大的绚丽绽放开来。
二、 浓在深秋
今天是个大大的让人惊喜的晴天,一扫前几日的阴霾,走在操场上,抬头,一丝云都没有,记得老舍先生笔下的秋天里是有白云的,天蓝得清凉,透彻,一个念头闪现。
坏笑着走进教室,学生沸腾了,“老师,痛快点,写什么?”“别这么笑,笑得人心里发毛。”吩咐穿好外套,拉开窗帘,打开门窗,一股温暖的阳光从南边射入,跳跃在桌面、学生的脸上身上,欢笑。一股透着寒意的风不由分说从北面闯入,顿时感觉被“飕飕”地包裹,缩手,跺脚。让学生感受“阳光”与“秋风”两重天,感受秋的温度,感受秋的寒意。
看看秋树,看看落叶,看看远山,看看石壁上的爬山虎,写写眼中看到的浓浓的秋意。
凝神,静思,动笔,悄然无声……
且看笔下的精彩:
“看着远处的山,连绵的。想起这山的春天,嫩嫩的绿,藏着叫人欢喜的一片生机。待春风温柔的抚摸时,便摇摆着,唱欢快的歌。如今,秋风自然不似春风般轻柔,但它也不凛冽,只是带着四面八方的寒意而来,让人全身是真的沁在冰凉里,血管也好像冻住了,由里而外的凉。山的颜色不免浓了许多,近处的叶,脉络依稀可见,由时光描画,天空与远山的边缘相接,阳光并不浓烈,叫人十分喜欢泡在里面,现在它笼着那深秋,这是炭笔也勾不出的温柔。”
突然间感动无比,对他们肃然起敬。
三、 自由地写
推门而进,教室内,擦黑板的学生正在抱怨,“数学老师的板书密密麻麻,我得吃多少粉笔灰啊,黑板不会小点吗?”
于是这节课就与《黑板》结缘了:眼中看到的,心中想到的,真正领悟到的,热烈的讨论,洋洋洒洒,一挥而就,有些语句都成为了我们心中的经典:
“推开窗户看到的是景色,而推开你,看到的是海,是知识的海。”“你犹如一艘船,总是承载着什么,或许是知识,也或许是时光。”“三年时光,数学公式被擦去,古诗被擦去,黑名单被擦去,那些日子也终将被擦去。”
“而一直看着我们长大的黑板呀,擦不掉的是那些年热血的青春。”“我们在长大,黑板在变老。”
周国平先生,说活着写作是多么美妙,我们未必可以达到那种境界,但我们仍可做到“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因为天地之间如此宽广,因为生活本身如此五彩斑斓,正处于生命成长的关键期、对自然与生命有着敏锐感受力的中学生,当然不必画地为牢、作茧自缚,在看似轻松寻常的“随便”写写中,汩汩喷涌着一个个青春少年的纯真情怀,镌刻着他们生命体验的印迹,浓缩着写作本身的快乐和生命成长的欢欣……
看来,我还要将“随便”写写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