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究导入艺术提升教学效率
2016-05-14石炳柏
石炳柏
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学的艺术手段之一。设计成功的导入,会让学生尽快明白一堂课的学习内容、学习目的、学习重点,为整堂课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为理想的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讲究导入艺术,在此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做如下几方面探究。
一、结合实际,合理设计
导入设计应该明确一些必须遵循的规则,首先,要密切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已有知识、生活经验、认知水平等,采用相应的导入方法。不要将导入变成模式化、单一化的教学程序。
比如,教学《为你打开一扇门》,不同的教师,采用了不同的导入方法,有的从新生升入了新的学校,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的生活实际,过渡到课文题目上来。有的首先对什么是文学做了精辟的讲解后,自然而然介绍到了这篇同样描绘文学的课文。不管采用哪种导入方式,我认为最关键的还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力求在最关键处做文章。
二、设置悬念,引领探究
悬念是文艺作品中经常运用的表现技法,它可以使人对未知情节的发展变化怀有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同样,有针对性地设置悬念也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悬念式的导入也可以使学生对问题产生强烈的兴趣,产生积极探究的欲望。
比如,在执教《天上的街市》这篇课文时,我设置了这样的悬念式导入:在我国曾经有一位著名的诗人,他常常在茫茫的黑夜,仰望浩渺的星空,希望从闪闪的星光中找寻到他的理想,有谁知道这个诗人的名字呢?这一问题立刻引起了学生们的关注,有的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答案似是而非,想急于确认是否正确,而不知道的则迫切想知道答案,这样的悬念有力推动了课堂教学的开展,可以说是一个成功的导入。
三、联系生活,拉近距离
联系生活导入,就是结合学生关心的话题,生活感受,近期的重大新闻事件等展开讨论,自然而然地将学生引领到课文中,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情感的体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比如,执教《在烈日和暴雨下》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我们在暑假期间,如果赶上烈日当空,酷热难耐或者暴风骤雨的天气时,如果没有什么特别重要的事情,一般都会安静地呆在家里的。可是在黑暗的旧社会,那些为了养家糊口奔波的车夫,即使在烈日和暴雨的天气中也要去拉车赚辛苦钱,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在烈日和暴雨下》,去感受一下旧社会人力车夫的悲苦与不易。
四、引用故事,事半功倍
用富有哲理的故事来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思维,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比如,我在执教《岳阳楼记》时,给学生讲述了范仲淹“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故事:有一次,年幼的范仲淹问一个算命先生:“我以后能不能当宰相?” 算命先生看了看他说:“你小小年纪,口气是不是有点太大了?”范仲淹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那你看我可不可以当医生?”算命先生感到很好奇,问他说:“你的两个志愿为什么差这么大?”范仲淹回答说:“唯有良医 和良相可以救人。” 算命先生感动地说:“你有这颗存心,真良相也。”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方法 刘正洪
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呢?笔者认为,关键是教师要树立人本思想,把广阔的课堂时空留给学生,想方设法让学生在语文课上真正“动”起来,让课堂成为展示学生的舞台。在此,我将根据自己多年来语文教学实践,谈些肤浅的做法。
一、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
语文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师应具有强烈的人文意识,善于做教学上的有情人,以“情感”这一非智力因素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在分析《蜡烛》的主题时,学生们大多不知从何说起,整个课堂气氛十分冷淡。为了顺利解读《蜡烛》的主题,不至于让学生无从思考,我要求学生用“我被 所感动,原因是 ”的句式说话,以引导他们从内容上去感知文章的美。
通过小组讨论,五分钟之后,学生们纷纷举手。学生发言、教师点评,我又设计了这个环节:可是老师还有一个疑问,难道作者仅仅是为了表现这一个主题吗?我们是否可以将这一主题再推而广之? ……本节课,我尊重学生的认知实际,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并将发现的机会给了学生,让学生敢在课堂上“动”起 五、借助教具,形象导入
多媒体具有集声文图画于一体的功能,可以给学生带来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增强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使学生更专心、更主动地投入到对知识的探究之中。
比如,在执教《甜甜的泥土》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一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关母爱的画面也随着歌曲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歌曲播放完我讲道:一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歌颂了伟大的母爱,道出了天下儿女对母亲的依恋。“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拥有母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感受课文《甜甜的泥土》中,撼动人心的母爱!多媒体导入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气氛,明确了整个课文的情感基调,那些声图并茂的画面引领学生走进了充满母爱的世界之中。
六、常识导入,开门见山
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所要教学的课文内容,介绍相关的知识,直接导入新课,这样的导入开门见山,简单明了,效果也是比较理想的。比如,在执教《陋室铭》时,我作了这样的导入: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洛阳人,著名诗人。他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得罪当朝权贵,被一贬再贬,短短半年的时间被逼搬了三次家,他的住房越来越小,最后住的是一间很简陋的房子。 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出了一篇脍炙人口的《陋室铭》,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样的导入直指学习的内容,省去很多烦琐的介绍、渲染等,使学生直接进入课文的情境探究知识,节约了时间,提升了效率。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需要我们广大初中语文教师长期的探究和实践,结合教学中的客观实际,运用具有创新性、趣味性、实用性、高效性且被学生喜欢的导入手段,唯有此,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提升效率,并步入完善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