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艺术之花装点语文教学

2016-05-14宋志娟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课本剧语文课程想象

宋志娟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还强调了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巧妙地让艺术之花在语文教学中绽放,装点出绚烂、芬芳的语文世界。

一、善用音乐,“听”出效果

音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这与语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语文教学中,把音乐与语文有效地结合起来,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联想空间,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1.歌曲导入,兴趣盎然

好的课堂导入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或轻快、或沉重、或喜庆、或悲伤的音乐来导入。如朱德《回忆我的母亲》这篇课文,我们可以用阎维文的歌曲《母亲》导入;《空城计》这篇课文,我们可以用《三国演义》电视剧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导入;《石榴》这篇课文,我们可以用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导入……使用这些切合课文内容的歌曲,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很快地进入文本情绪中。

2.歌声收尾,意味丰厚

在教学时,用合适的歌曲来结束课堂,也能起到意味丰厚、回味无穷的作用。比如在教海伦·凯勒《我的老师》这篇课文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结束语:“海伦她能取得如此傲人的成绩,与她的老师有着很大的关系,与她心存感激之心有关系。我们也需要如此,感谢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感谢老师教我们知识,感谢朋友给我们友谊……我们要永远有一颗感恩的心。”随后播放歌曲《感恩的心》,在音乐悠扬声中结束教学,效果肯定不错。再如《背影》这篇课文,我们可以用筷子兄弟的歌曲《父亲》来结束教学;在教《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这则消息时,我们可以用歌曲《北京欢迎你》来结束教学……

3.音乐再现,理解深刻

在流行歌曲风行的今天,很多古代诗词被配上曲谱,在大街小巷中传唱。教学这类课文时,可让学生学唱相关歌曲,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例如,在学习苏轼《水调歌头》这篇诗歌时,就可以在课堂播放王菲演唱过的歌曲《明月几时有》,让学生跟着学唱,并在旋律声中体会这首歌的内容与情感。在学习余光中的《乡愁》时,可以在课堂中播放由佟铁鑫演唱的电视连续剧主题曲《乡愁》,在音乐的感染下,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会有更多的体会。

4.配乐朗诵,情境动人

文本中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可以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配乐朗读来体会。如果能再借助音乐这种情感的艺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产生强烈的共鸣,那学生就会对课文所表达的情感体会变深。比如朗读《再别康桥》,可以用《神秘园》乐曲来作为背景音乐。朗读余光中的《乡愁》,可以用马思聪的小提琴曲《思乡曲》来配乐。朗读杜甫《望岳》时,可以为它配上古筝曲《高山流水》来渲染意境,促使学生捕捉课文传送的美的信息,丰富想象与联想的审美感受。

二、妙用美术,“画”出效果

1.以画激趣

美丽的画面能一下子抓住人的眼球,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在导入教学前,用精美的图画导入教学,也能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迅速进入文本情境。还记得笔者曾选取“写人记事类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作为一节市级公开课的内容,主题为“景物点缀,锦上添花”。在设计导入时,我想从电影中选取一段优美的景物画面,于是决定从韩国著名电影《雏菊》中截取。我把影片中开头、中间、结尾的画面重新组合拼接:无垠的乡间草甸绿意融融,悠悠旋转的风车在远处招手,曲折窈窕的小河静静流淌,遍地的雏菊灿然绽放,抱着画板的女孩,摇摇晃晃地走过独木桥,长发在风中飞舞……从学生的反应当中,我感受到了他们心灵的震撼。随后我又用诗意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水到渠成地导入了这节课的内容。

专家对这样的导入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样艺术的导入有一种震撼心里的力量,打动了学生,也打动了在场的我们。”

2.以画解文

通过绘画来表现和理解文章内容,可以填补语言与形象间的空白,这个填补过程正是学生创新的过程。比如学习朱自清的《春》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以绘画形式将朱自清笔下的春进行艺术再创作。学生在描绘绿草如茵、百花争艳、鸟语花香、春雨缠绵等画面的同时,就是对课文内容的形象化复述。这对于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敏锐感受生活、丰富联想情境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再如学习古诗《使至塞上》时,可以让学生用绘画来感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学习《湖心亭看雪》时,也可以让学生用绘画来体会“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的绝妙。

3.以画导写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幅图画,在不同的情感、兴趣、爱好、性格、体验的孩子眼中,感受不尽相同。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图画来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例如教师可以出示有利于学生产生联想和想象的不完整图形,让学生进行填画,创作想象作文。笔者曾在黑板上画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把画补完整后进行作文。有的学生把它想象成一块画布,使它有了色彩;有的把它想象成一台录音机,使它有了声音;有的把它想成计算机,有的把它填画成一辆车…… 由抽象的图形到生动的画面,到写话成文,是创造想象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样有趣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思维得到启迪,学习积极性得到调动,创造潜能被激发,写作欲望被唤醒,真正起到了以画导写的作用。

三、巧用表演,“演”出效果

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积极主动地构建自己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当中,倡导突显学生主体性,注重学生探究性学习。而课本剧编演集音乐、舞蹈、文学、美术等多门学科为一体,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为“源”,以学生主动参与再创造为途径,体现了新课改要求的中学语文教学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的宗旨,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途径。

1.理清情节

教师在分析叙述性比较强的文本时,用课本剧表演来理清故事情节,往往令人印象深刻。比如话剧、小说、寓言、童话及刻画人物思想感情的精彩片段,都是教学中排演课本剧的极好资源,都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通过表演,无论是参与者还是观看者,对文本的情节肯定更清楚,不易遗忘。

2.感受细节

教师在分析细节描写时,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通过肢体语言与文字相对

猜你喜欢

课本剧语文课程想象
PEP《英语》六(下)课本剧Freer and happier
快乐的想象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