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写作学角度看《纪念我的朋友金枝》
2016-05-14陈嘉敏
金仁顺的短篇小说《纪念我的朋友金枝》发表于人民文学2015年第九期,小说以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叫金枝的姑娘的情感故事。故事中女主人公金枝在情窦初开、不经人事的年纪就爱上了男主人公袁哲,并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如一株活泼、执着的向日葵一直用仰慕的目光痴痴的追随着袁哲。
情节分析
不同的叙事性文学作品,其情节的处理各个不同,有的作品在意象和隐喻层面(或象征层面),有的作品在客体世界层面(如在写实性的、以情节取胜的作品中)。很显然,《纪念我的朋友金枝》这篇小说是属于后者。本文情节跌宕起伏,结构层层推进,其中作者还对情节进行了创新,即故事的高潮和转折——金枝在袁哲婚礼上高调示爱后,摆酒道歉时又与新娘聂盈盈硝烟四起大打出手,金枝被玻璃杯砸到脸破了相受了伤,之后彻彻底底消失了十八个月。这十八个月看似情节的断裂,但正因留白拓展了文本叙事结构的时空,使文本的内涵更加丰富,情节发展变化也有了一个过渡期不至于太突兀(如金枝外表形象大变样,袁哲婚姻走到崩溃边缘)。文本在叙事设计上除了第三人称的讲述,还穿插了金枝与“我”的对话,在体验主体的叙述线索中,使得情节描写更有了现场感,增强故事的真实感。
人物分析
韦勒克和沃伦的《文学理论》中提到“塑造人物最简单的方式是给人物命名。每一个‘称呼都可以使人物变得生动活泼、栩栩如生和个性化”。首先我们不妨来谈谈“金枝”这一人物形象的“姓名符号”。金枝,小说文本中没有写她的家庭父母情况,提及聂盈盈时反而提到其先仕后商、人脉通天、财大气粗的父亲。这样的比较之下,聂盈盈这样的白富美千金小姐更适合“金枝”这一称呼。但是,金枝是完全凭借自己一套行之有效的推销手段在医药代表行业如鱼得水,让自己生活得很滋润;凭借自己热情、爽朗的人格魅力成为不能缺席的“饭局局长、朋友圈灵魂”;甚至整容,金枝也是“把所有这些女明星融化了,然后浇铸到‘金枝这个模具里。”这些都似乎是在向读者表达,金枝是自己活成了“金枝”,人物鲜明的个性化一直都有体现。
人物塑造的方式有许多种,有静态型的,也有动态型或发展型。后者特别适用于长篇小说,但它不大适用于戏剧以及短篇小说,因为叙述时间是有限的。而这篇不到万字的短篇小说在塑造主人公金枝时没有以一段详细的描写来介绍体貌,而是通过情节的推展,在叙事的过程中将金枝的形象跃然纸上,正如亨利·詹姆斯在他的《小说的艺术》一文中所问的:“如果人物不是事件的决定者,那他会是什么呢?如果事件不能展现出人物来,那事件又是什么呢?”事件是刻画人物的基础,金枝这一人物形象塑造正是在一件件事件的表现上生成的。小说开头就是“金枝说她爱袁哲。她一直这么说,不断地说。”以及中间发生的整蛊婚礼、喝酒闹事、出国整容、聚会情乱等一串串故事(其实更像是事故),直至结尾“‘金枝说,她爱你!我对袁哲说,‘她爱死你了。”都能感受到金枝这个人物的热烈大方,乐于表达,敢爱敢恨,尤其是对袁哲那份坚决、执拗、肝肠寸断的爱,让我一下子联想起奥地利小说家斯台芬·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两位女主人公都是在毫无阅历,毫无准备时就一头栽进命运,就像跌进一个深渊……
曹霞在其《肝肠寸断的古典爱情——评金仁顺的〈纪念我的朋友金枝〉》说金枝是一个“爱的英雄”,爱得那么坚决、明艳、蓬勃、热烈、丝毫不给自己留后路。我们都知道那样的爱是灼人的、悲剧的,在日常生活中是没有活路的,但我们却不得不在它的烈度和光焰下凝视仰俯,因为那样的爱已经成了信念和信仰,不会消亡。
抛弃了自己主动性的爱,充满了迷乱的自我感动。男人和女人爱的不同在于,女人总是以彻底和决绝的姿态飞蛾扑火,太狭隘,太放纵。不过反过来思考,其实她的这种爱虽然很极端,然而纯粹!生活本身就是具有两面性的,人们可以这样选择,也可以那样地选择。在这个物质化的社会里,大家可能会更多地去追求一种“快餐”的感情生活,但是不能因为金枝追求了一种“变态”的爱就不算是爱,这或许就是人的灵魂深处的美好。
环境分析
最后从环境的角度来读这篇小说。《纪念我的朋友金枝》的写作背景就是我们当下的时代,写的是都市现代生活的种种,仔细读来能看到多种现存的社会现象,有医药行业的潜规则、两性观念的过于开放、韩国整容的受人追捧、“小三”现象的普遍以及结尾的医疗事故等等,虽这些只是一笔带过,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业时代对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审美情趣的冲击与侵蚀。而小说的主线着眼于现实生活中年轻人的情感困境,他们学习顺利、工作稳定、生活有保障,却把情感生活处理得乱七八糟。
金仁顺在她的文学创作中提到,在对周围生活的观察中,她发现本该植根于日常生活中的幸福,变得“仿佛依稀”,大家对幸福失去了方向,“这可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普遍问题”。而她,“即使没有能力解决问题或者找到出路,至少我可以努力把这种困惑表现出来。”这也是文学艺术受社会的影响,但它也影响社会的表现。
陈嘉敏,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