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济宁地区为例调查儿童攻击行为与亲子依恋关系

2016-05-14冯艳玲

青春岁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攻击行为亲子关系健康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儿童的健康发展。其中,所出现的最具影响力的问题便是儿童的攻击行为。攻击行为是儿童健康发展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社会行为,对儿童的身心健康都有极大的影响。本文以济宁地区小学的儿童为研究对象,对儿童的攻击行为与亲自依恋关系做出了调查分析。采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来研究儿童攻击行为与亲自依恋关系。目的是了解儿童攻击行为与亲自依恋的关系,促进儿童心里的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亲子关系;攻击行为;影响因素;儿童学生;健康

依恋是儿童与父母之间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情感联接,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对儿童以后的发展有着而深远的影响。攻击行为是指有意伤害他人(包括身体和心里)的行为方式或者语言表达倾向。攻击通常还涉及愤怒或者想伤害他人的心里状态,对儿童攻击行为的研究是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保护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以往的研究表明,早期的依恋关系与儿童的攻击行为存在密切关系,与存在攻击行为的儿童相比,正常儿童的心里更加健康和积极向上。本研究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济宁地区小学儿童的调查,对儿童攻击行为与亲自依恋关系做出进一步的探讨。

一、小学儿童攻击行为的特性

以济宁地区某小学为例,调查了小学儿童攻击行为的一般特性。儿童的攻击行为比较频繁,没有规律性,因此在研究过程中比较困难的进行研究统计其共性。儿童期是社会性青春性的萌芽期,开始参加一些游戏活动和团体组织,同时,又因为现在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必要的人生价值观和与他人交流的经验,因此便产生了攻击行为。儿童更多的以身体攻击而不是语言攻击为主要手段。比如,一起玩滑梯的时候,因为先后顺序或者玩的次数时间等发生矛盾,因为缺乏社会经验和与人交往过程中的忍让大度原则,因而经常用手脚等这样的行为方式来攻击对方来发泄自己的不满和愤怒。

1、攻击行为的性别年龄差异

男性的直接攻击行为明显高于女性,而女性的间接攻击行为高于男性,不同情境下攻击行为也有较大差异。本调查在济宁某小学进行了问卷以及观察,对于问题:“你有没有出手和别人打过架?”有93%的男性回答有,有41.2%的回答没有。由此可见男性的攻击倾向明显高于女性。在对有过攻击性行为的孩子进行调查时发现,94.5%的男性攻击的对象是同性之间,从数据可以看出男孩在面对同性时更具攻击性;相反女孩的攻击对象没有明确的性别倾向。在对1到3年级的儿童抽查过程中,有70%多的男性在面对矛盾或者攻击时会选择告诉老师或者父母,而4到6年级的儿童则有近81%的人选择自己解决问题矛盾或者直接进行攻击行为的反抗。此调查进一步证明了,攻击行为的年龄和性别都有较大差异。相同年级的儿童,男的比女的更具有攻击性,不同年级相同性别的儿童则更倾向于高年级攻击性比较突出。

2、不同家庭因素背景攻击行为的比较

不同家庭类型儿童攻击行为、亲子依恋抽样调查数据统计显示,不同家庭类型儿童的攻击性、母子依恋、父子依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单亲家庭的儿童攻击性最高,重组家庭次之,健全家庭儿童攻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亲家庭儿童亲子依恋得分最低,健全家庭儿童亲子依恋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小学儿童亲子依恋特性

亲子依恋作为儿童最早与外界建立的联系系统,是儿童心理社会化正常发展的重要基础。亲子依恋是儿童与父母的關系主要指孩子在两岁前寻求并企图保持与母亲或主要抚养人的身体接触和情感联系的一种倾向性。依恋的对象一般为母亲。但是近几年调查研究发现,依恋的对象逐步由两岁学龄前儿童过渡到小学儿童甚至中高级学生,其中亲子依恋的表达方式略微不同。学龄前儿童主要表现为微笑、啼哭、咿咿呀呀、依偎、追随等,小学儿童主要是心理依恋,较长时间依赖父母,更倾向于让父母为其做决定甚至规划人生。其中小学儿童的依恋特性以心理依恋为主。

(2)亲子依恋的性别差异比较

对双亲依恋不同性别儿童调查取平均值情况比较发现,女生在母子依恋、母亲亲近、父子依恋方面高于男生(P值均<0.01),但在父亲亲近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学儿童的母子依恋高于父子依恋(P<0.01)。

二、亲子依恋关系的影响因素

依恋是儿童早期生活发育中必不可少的社会关系,也是个体对社会性发展和面对世界的开端。早期正确的依恋关系不仅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以及适应社会化的程度,而且影响成长过程中的人格完善。结合已有研究以及最新的研究进展,通过对小学儿童的亲子依恋关系的问卷和随机访问,总结出了儿童亲子依恋关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父母抚养儿童的抚养质量、母爱是否缺失、心理健康教育程度、家庭是否和睦以及父母对儿童的教育方式。父母在孩子面对矛盾或者问题的时候,应该正确的起到引导的作用,在理解孩子正常叛逆期的情况下,运用科学的手段和方式方法,对其进行批评和教育。同时,父母之间的关系是否和睦,家庭相处模式是不是和谐温馨,也对儿童起到一定的依恋作用。儿童在接受养育的环境中是否得到充分关爱,是否被精心抚养,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依恋安全。

三、结语

本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亲子依恋在儿童攻击性发展过程中有很大的影响作用。父母对孩子的过度关心可能会影响其日后的心理健康发展。母亲作为主要抚养人,对儿童的行为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意义,我们在对攻击性儿童采取干预措施时应注意方式方法,注意科学的引导并注重改善亲子关系。另外,单亲家庭以及重组家庭的儿童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并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以预防其攻击行为的产生,使儿童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作者简介】

冯艳玲(1994—),女,山东省菏泽人,济宁医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生。

猜你喜欢

攻击行为亲子关系健康
为何有人动辄大打出手
住院精神病人暴力攻击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如何应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攻击行为
雌蠼螋会照顾自己的孩子吗
亲子舞蹈特定价值的研究
代孕子女亲子规则认定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