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古代文化中的融合传播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2016-05-14葛骥文

青春岁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融合传播

葛骥文

【摘要】融合传播是文化的一种传播形式,不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生活中,融合的思想理念都这有重大的作用。通过对中国国代融合思想的研究,分析了“言象意”的融合方式,并确立了以“象”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在“诗和画”的融合传播中,列举了当今的高科技图像的应用进行了阐释。我国具有悠久的文明历史,在文化的传承中必须要弘扬精髓的部分,并在现代文化的融合中展现文明社会的存在意义。

【关键词】古代文化;融合传播;言象意融合;诗画融合;现代意义

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并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形成了独有的东方文化氛围,纵观古往今来,优秀的传统文化一直推动思想的进步。在现代化文化传承和发扬中,要不断的学习古代的文化精髓,将现代思想和古代文化做出完美的融合。这种融合的形式主要表现为言象意的融合、诗画的融合。将古代的哲学思想和追求的生活已经引进到现代化的社会生活中,消除现代生活的压力,并融合出更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思想内涵。

一、言、象、意之间的融合

言、象、意作为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三个重要命题,其间的关系得到了众多哲学家的探讨,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哲学。老庄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道”,但由于语言的局限性,因此真正的“道”是“不可言的”。《周易》中提出的“立象以尽意”成为了一种解决此问题的方法。《周易·系辞》中说:“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以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由此可见,作为对“言”局限性的补偿,“象”成为了“尽意”的重要载体。因此,从这一角度而言,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象”成为了联系“言”和“象”之间的桥梁,在言象意三者之间的融合中,“象”成为了这一过程中的核心。

中国古人通过“言象意”相融的方式,较好地解决了用“有限之言”、“有限之象”尽“无限之意”的目的。如果说在中国传统诗词中,这一种“言象意”的相融还主要是体现在“想象中”,而在当代融合传播中,这种融合就可以实实在在地体现在“视觉”中。中国古代文化中的这种“言象意”之间的相融不仅为当代融合传播提供了古代文化视角的解释,而且还为当代以图像为核心的融合传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融合传播应该提升传播自身的品味和层级。在文字传播的时代,是以理性思辨见长。但是随着以有声电影和电视的出现,世界逐渐呈现为图像传播的时代,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又推进了融合传播时代的到来。学界对当下图像传播的批判之一便在于图像传播浅薄、肤浅,过于强调感官刺激,从而使受众降低甚至是丧失了深入思考的能力。虽然我们并不认为这是由图像本身所带来的问题,但是,我们却不得不承认这一批评的确切中了当前图像传播的某些流弊。所以,以图像为核心的融合传播虽然可以实现文字与图像、声音的融合,其传播的深度可能会有所增加,但是以上的批评仍然值得警惕。因此,借鉴中国古代文化中的“言象意”相融的思想,重视言象的表达,但同时又应充分意识到“言外之意”和“象外之意”的重要性,从而提升融合传播的丰富性和多义性。

二、诗与画的融合

在中国的古代文化中,通过诗词歌赋来表达文人骚客的思想是主要的形式。我国古代的诗词表现力极为丰富,不仅对仗工整,还更多的渲染了山川、河流、烽烟和战火的波澜壮阔,诗人们寄情于山水之间,将豪情壮志寄托于景物中。“诗情画意”是对古代诗词的准确描述,通过对诗词的理解和臆想能够勾勒出美好的自然风光。同样在古代的绘画中,通过线条的表现能够透露出绘画者当时的心境,已经作者的性格与际遇等。这种古代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形式对后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图像和绘画的形式表达人物的内心活动,不仅仅体现出了艺术气息,在现代化的科学实践中,更多的体现了科技与智能。

在古代的诗画融合中,通过文字和绘画的结合,更加清晰的表达了诗词与绘画的意境,这种相得益彰的配合,无论是在视觉上还是在文化的认知中,都产生了丰富的融合效果。在现代的图像技术融合中,不仅在古代融合思想的基础上进行了突破,还利用了高科技技术,将更多动态结构、影响和数据分析等在图像中呈现出来,使图像分析在现代科学实践中发挥了实际的应用价值。无声电影的出现,使得图像从静止变得活动起来,使得图像传播的效能大大增加;有声电影和以及随后出现的电视则实现了图像与语言(有声语言)融合传播的新形式,并且其开拓的传播方式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在当代,随着电子科技、网络技术等的迅猛发展,以图像为中心的融合传播变得越来越明显。媒介融合时代的图像传播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图片或者影像传播,而是混合了语音、文字、图像的融合传播;图像本身也不仅仅是写实性的,而是融合了动漫、Flash的多样式的融合传播。这种以图像为中心的融合传播在强化信息传播的认知功能和情感体验功能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所蕴含的“詩画相通相融”的思想在当代图像融合传播中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而且同时也可以为当下图像融合传播的提升提供有益的借鉴。

三、体悟式思维:言象融合与诗画融合的根基

以图像为核心的融合传播时代的到来,则为人类重拾“象思维”提供了现实可能。在前图像传播时代,文字是主要的传播信息的载体,而文字是以“理性分析”见长,因此前图像传播时代是一个以“理性思维”主导的时代。图像传播时代的来临,则冲击了这一在西方文化语境以及现代中国语境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理性思维方式”,以“象”为核心的新的思维方式逐渐形成。众所周知,图像传播对受众的冲击力在于图片、影像所具有的直观性和现场性,而这些无一例外地首先是诉诸于受众的视觉,引起感觉上的震惊,然后再是本身的体悟。所以,在当代图像传播时代“扯住眼球”成为一句流行语,实际上也表明了图像传播所带来的受众认知世界方式的巨大改变。但是当下图像传播过度强调了视觉的刺激而忽略了深层意义的传播,因此遭到了不少的批评。而当代融合传播既融合了以思辨见长的文字传播,同时又融合了以感官形象为中心的图像传播,这就为平衡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在人类认知世界和感受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提供了条件。

四、结语

通过对上述的分析表明,融合传播的媒介手段是通过诗词歌赋建立的,然而这只是古代文化的主要融合形式,在现代的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并不多见,现代化的生活形式多种多样,其融合的形式也就千百种。但是无论是在古代融合中还是现代的融合中,其融合传播的核心却没有改变,那就是情感和意义的传达。并且这种传达的传播者和受众者都要认清事物的意像与本真,将更优秀的文化思想应用于现代化的生活中来。

【参考文献】

[1] 朱 雪.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价值研究[J]. 西华大学, 2013(05).

[2] 陈继红. 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论域、问题与趋向[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3(11).

猜你喜欢

融合传播
区域文化为何要走全面融合传播之路
跨界整合创造融合传播新商机
创新提升,推进媒体融合从“相加”迈向“相融”
融合传播环境下文化类视频节目的创新思考
融合传播背景下广播电视产业经营发展升级路径
为《两地书》重新包装
融合传播语境下的媒体“新闻行动”创新探索
河南广电全媒体系列评论创新实践探索
融合创新,让新闻动起来、活起来、亮起来
电视节目与微博的融合传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