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2016-05-14李婧娟

青春岁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师资培养比较研究学前教育

李婧娟

【摘要】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二胎政策的推行,学前教育也将面临更大压力,我国学前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各个方面均需在良好的政治经济环境中得以良性发展。教师是教育的实践者,教师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着教育质量。而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师资匮乏,优质教师资源严重不足。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在分析对比近现代海峡两岸学前教育发展历史的基础上,从政策与文化以及具体实施策略对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影响等方面着手,对大陆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给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比较研究;学前教育;师资培养

师资匮乏,优质幼儿教师奇缺现象成为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软肋之一,这一问题不解决,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终归是一句空话。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师资,所以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了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上。

一、大陆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历史进程

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历史进程受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多方面影响。近年来,大陆学前幼师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如同大多其他行业,我国最早开办幼教师资训练班及幼稚师范的,是外国的教会。1889年,美国卫理公会在苏州英华女中创办初期就曾办过幼教师资培训班。1940年,陈鹤琴在江西泰和创办了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这是我国第一个公立的幼稚师范学校。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培养幼儿园教养员的正规机构主要有中级幼儿师范学校和初级幼儿师范学校。除此之外,师范学校附设的师范速成班、短期师资训练班以及高等师范教育等,也为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有限条件下培养正规幼儿园教师提供了多种渠道。

1952年,教育部在《关于高等师范学校的规定》中指出高等师范学校设置的教育系要分设幼儿教育组,培养中等幼儿师范学校的专业课教师。随后开设幼儿教育专业的高师学校还有西北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等。“大跃进”时期,山东、福建等地的高师院校成立了十几个幼儿教育专业,“文革”期间,幼儿园教师教育工作几乎完全停滞。

改革开放以来,面对社会发展及学前教育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提高幼儿园教师素质,改革学制培养模式势在必行。一些幼儿师范学校开始实行“三二分段模式”,招收三年制中专应届毕业生,学制2年,毕业时颁发大学专科文凭。20世纪90年代,部分学校的幼儿教育专业开始采用五年一贯制大专培养模式,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5年,毕业时发大专文凭。

随后发展了高等师范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在1978~1979年间,原来设有幼儿教育专业的等高等师范院校先后恢复招生。到2008年,开设幼儿教育专业的高校已达58所。另有23所高校在2008年申请开设幼儿教育专业并通过审批,自2009年开始招生。目前,全国可以招收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院校共有29所。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已有部分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幼儿园担任一线教师。

2010年7月,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把普及学前教育当作国家教育总体战略重点之一。有关学前教育的《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文本在22章中占了一章,70条中占了3条(480字),而且在《规划》的其他有关章节、条目中都有所涉及。

2014年12月,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教师教育综合改革,经高等学校申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专家会议遴选,并经网上公示,教育部确定了80个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在分类推进卓越教师培养改革包括了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提出要适应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要求,构建厚基础、强能力、重融合的培养体系,培养一批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综合素质全面、保教能力突出的卓越幼儿园教师。

二、台湾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历程

台湾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也经历了奠基期,政策急转期、摆荡期以及当前的多元开放期。于1979年11月21日,废止《师范学校法》,公布《师范教育法》,师范专科学校是幼教师资的专门培育机构,但此时的师专如同之前,在国校师资科与后来的普通师资科的分组选修中,有一“幼稚教育组”。

自1982年11月6日,公布《幼稚教育法》,将原本属于命令性质的《幼稚园设置办法》,提升至法律层次。由于需短时间内补足大量幼教师资,对于幼教师资的专业度及学历的要求就比较放宽,致使幼稚园教师的学历以高中(职)居多,及短时间内取得教师资格,造成专业形象低落及社会地位无法提升的诸多问题。

1983年至今,逐步发展到大学学历为主、多元管道培养。本时期为多元并呈期,有鉴于前一阶段的幼教师资培养的乱无章法及罔顾专业性发展,教育部核准自72学年度(1983)开始,由4所师专试办日间部二年制“幼稚教育师资科”,招收高中(职)毕业生,予以两年的专科教育训练,成效不错,继《幼稚园教师登记及检定办法》的精神,幼教师资培养又恢复以“职前培养”的方式,纳入师资教育的正式体制。

1991年台北市立师范学院首先成立“幼儿教育学系”提供专科学历的幼稚园教师进修。接续1994年《师资培育法》颁行,大学学历成为幼稚园教師的法定资格。《师资培育法》所揭示的师资培育自由化的原则,除了师范大学校院外,一般大学也可以从事师资培育。

总体上看,海峡两岸的幼师培养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探索期,但在学前教育师资培育的发展上,有其相同与相异之处。

从近十几年的观察,两岸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制度发展,无论是在政策法令,还是培养机构层面,表面上都呈现大同小异的发展,这种小异比较是时间前后现象。大陆有专门培养学前教育师资的机构,而一般的师范大学与学院仍设有学前教育系,大学的学前教育系毕业生,是中等学前教育师范学校的学前教育师资的主要来源。在台湾如此的现象并不明显,比较类似的是台湾师范大学家政学系,设有学前教育的专门选修组,其毕业生除了担任中等学校的家政科教师,有一部分也会在师范学校担任教师。继90年代后的两岸学前教师师资培养的发展,在培养机构方面,台湾己全面提升至大学层级,处于成熟期;而大陆则是中等与高等教育层级并存,尚处于发展期。大陆学前教师有分级制度,对专业知识能力的提升有帮助,这是台湾值得学习的地方。

综上所述,通过对比海峡两岸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培养历史及具体实施情况,得出政策与意识形态对幼师的培养有着重要影响这一结论。要想健康良性发展学前教育事业,政府层面要提供良好的发展土壤,稳定宽松的环境,加上政策的积极支持。而具体实施措施方面,台湾与大陆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各有利弊,应该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幼儿教育重要文献汇编(上)(下)[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112.

[2] 洪福财. 幼儿教育史——台湾观点[M]. 五南图书出版社, 2002:126.

[3] 蔡春美. 近四十年来我国幼儿教育师资之培育[J]. 台湾教育资料集刊, 1988,13.

猜你喜欢

师资培养比较研究学前教育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研究
校园足球师资培养途径探究
关于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个人见解
中外数据新闻编辑流程比较研究
各国税制结构与我国的比较研究
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欧美出版教育产学研一体化的三层面
浅析媒介体制比较研究的框架设计和技术逻辑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