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90后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几点思考

2016-05-14龙思

青春岁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道德素质行为习惯素质

【摘要】如果说,不拘一格的“鸟巢”是现代中国符号的代表,那么,“90后”大学生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出生成长的。“90后”大学生成长于中国快速发展的时代,其思想、素质、行为与心理特征同80后与70后相比,有着比较大的差距,本文对90后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以及他们的素质、行为与心理特点进行一些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开展对90后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几点思考,以希望更多的人关注他们的成长与成才。

【关键词】90后大学生;素质;养成教育

90后大学生入学前后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他们的素质与心理特点如何,直接关系到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养成教育是德育的根基,加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必须从抓实养成教育入手。优秀的道德素质和文明修养,对于正在学习“做人”的90后大学生而言意义尤其重大。抓好养成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培养新时期合格人才的需要,也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需要。

养成教育,已经有不少学者研究,也给出了不同的解释。如姬晨认为“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训练活动使受教育者的言行规范化,标准化的教育过程。”“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持续的有序管理和教育,使大学生自覺将学校的校风校纪内化为行为规范的过程,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笔者认为养成教育就是要把行为从未开化培养为开化,从不文明行为培养为文明行为,由非道德性培养为道德性,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大学生养成教育活动从内容上划分,可包括人与人的养成教育、人与社会的养成教育、人与自然的养成教育、人与自我的养成教育;从培养目标上划分,可包括基础文明行为养成、人文素质养成、职业精神养成;从指导范围上划分,既包括对学生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对学生思想、语言等的锻炼。采取以自我教育为主,学校教育为辅的方式,培养学生养成一种礼貌待人、团结协作,学会理财,遵纪守法,善于交际,乐于思考,勇于创新等良好的行为习惯,使校园逐步达到行为文明、仪表文明、语言文明、环境文明。

一、对90后大学生道德素质的要求

90后大学生正处于各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时代既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使大学生的成长面临更多的艰难,因而高校必须重视和加强养成教育。它既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给高校德育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

1、市场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对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90后大学生成长于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时代,容易受到市场经济对文明与道德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何正确培育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文明素养,这对90后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它关系到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旺与发达。

2、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培养的是具有优良道德素质的大学生。知识经济时代是软实力竞争的时代,对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除了要求具有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较强的运用知识的能力之外,更要求具有全面的、优良的道德品质。

3、信息网络化的迅速发展需要具有优良道德素质的大学生。90后的大学生是网来网去的一代,他们伴随着计算机信息网络化的迅速发展而成长。网络给他们带来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使他们跨越了地域、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进行着自由互动式的沟通与交流,使人的思维意识进一步趋于完善与成熟,并正在改变着人的工作、生活及思维方式。但互联网也给他们价值观带来了思想意识被西化、国家观念和民族精神被淡化、道德失范以及自立创新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弱化等等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在此情况下,90后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二、90后大学生实施养成教育的路径选择

1、要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塑造人文精神,注意养成。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在高校已成为21世纪教学改革探索热点。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与一个人的文化素质修养休戚相关,二者相辅相成。把大学生的做人放在第一位置,把育人作为每一位教师与员工的天职。在人文素质教育中,要渗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成才道路、民族自尊、治学态度、工作作风、思想方法等内容,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内化为自己的品质,从而塑造良好的人文精神,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培育他们的文明素养。

2、要重视家长老师的教育引导,言传身教,示范养成。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学生经常以所接触的人为榜样进行模仿、尝试,并逐渐形成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对青年学生成长影响最大的外界因素,莫过于离他们生活最近、最值得他们信赖的父母和老师。教师的道德行为、价值标准、工作态度,言谈举止、衣着打扮等都会对学生有所引导,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养成起到熏陶作用。教育者的道德与文明意识、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受教育者道德人格水平的提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学生的道德与文明养成教育中,老师、家长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作用,以身作则、积极引导,通过“言传”和“身教”给学生以文明的教育、美的熏陶,影响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文明修养。

3、要严格规范教育与教学管理制度,管理育人,强化养成。俗话说: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不少因为没有制度的约束而养成不良习惯和品质的例子。因此,当前我们的养成教育的首要前提,是以使学生从对规章制度等成文规则的敬畏开始,到对校园、社会上不成文习惯的敬畏,至对校园、社会上纷繁复杂的现象的背后的基础性秩序的敬畏,最终在其内心生成一种对事物、他人、社会中的一些应然的制度、规则、习惯等基础性秩序的敬畏为支撑点,重视校园基础秩序,使学生言行习惯中体现此中包含的学生之为学生的品性,使一切的制度能真正的被遵守,一切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才能养成或才有养成之必要,让他律转化为自律。

4、要加强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活动,锤炼品质,培养养成。大学是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的场所,如果学生不接触社会,就会与社会需求脱节。高校应组织大学生运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一技之长开展便民服务活动,他们在实践中了解到社会对所学专业的需求,看到自己的用武之地,进一步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在实践中提高技能,学会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提高判别是非的能力。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改造其主观世界,在提高能力的同时提高道德水平、增强德育实效,最终实现自身人格的塑造,完成完整意义上的“人的现代化”。

5、要增强自我教育意识,净化自身,促进养成。学校文明行为训练目的是培养大学生各方面的文明习惯,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文明素质。它也是行为主体在正确教育思想指导下为使自身行为更符合社会规范而自觉进行的内在教育活动,是自我教育过程。实践证明,对学生道德观念和生活习惯的培养不能只靠强制规范和一味灌输,学校要始终注重把道德养成教育同大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体验、参与和实践中,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真正做到知行统一。

三、小结

总之,在大学生校园中开展多种形式的文明养成教育,让90后大学生从中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是我们高校的教育培养的目标与宗旨,在此过程中要结合90后的学生特点,开展各种教育与实践活动,让大学生营造树立正确的“三观”与“三义”,使得他们终将成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级人才。

【作者简介】

龙思,女,陕西汉中人,陕西师范大学2013级教育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道德素质行为习惯素质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简论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状况的实证研究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
数学素质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