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中国歌曲《小河淌水》的文化之旅

2016-05-14谢刘艳

青春岁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文化意义意境

谢刘艳

【摘要】《小河淌水》是根据中国云南地区的风土人情创作的一首具有地方特色的经典歌曲,从作品问世以来,传唱范围遍及大江南北,改革开放后更是走出国门,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爱。《小河淌水》这首歌曲不仅仅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一颗明珠,从某种意义上说,更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符号之一。

【关键词】小河淌水;意境;文化意义

《小河淌水》这首歌曲长久以来被误认为是云南地区的一首民歌,而关于这首歌的来源,学界仍存在着争议,主要为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这首歌是由作曲家高梁先生在四十年代所创作,在吸收了云南山歌与伊克昭盟民歌《蒙古小夜曲》的曲调之后,创作出《大田栽秧秧连秧》。如今传唱的《小河淌水》在歌词上与《大田栽秧秧连秧》并不相同,而音调上可以看出所差无几。由于解放前的记谱是根据传唱而来,因此一直以来都被误认为是云南的一首民歌,也没有去考证创作者为何人;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小河淌水》是由尹宜公先生根据云南民歌《放羊调》整理改编而成,最开始曲名为《月亮出来亮汪汪》,后经江鹭主编的提议,更改为《小河淌水》。且不论这首经典之作究竟由谁创作,如何创作,可以肯定的是这首歌来源于民间,且一部分素材取于民歌之中,是一首具有云南地方特色的歌曲。

《小河淌水》是一首地地道道的情歌,被誉为“东方小夜曲”。它的歌词物象是最普通的月亮,山,小河是以及妙龄阿妹,这些普通的物象集合在一起却并不普通,再经由尹宜公之手,构成了一副在月光皎洁的晚上,美麗的阿妹在月下思念远在深山的阿哥,山下清幽的河水承载着阿妹的想念,伴随着轻柔的风吹过山坡,阿妹在山间声声呼唤着阿哥的美好的画面。这首歌曲的曲调也是极美的,旋律在羽调式上层层递进,句与句之间高地相和,衔接自然,形成互答形式。它的节奏舒缓自由,为夜晚的幽美自在奠定基调。《小河淌水》的曲与词之间浑然天成,相得益彰,将整首歌都赋予了生命,歌中的一切都变得灵动鲜活。一首简单歌曲,却表达出不一样的民族美,传递出最质朴、真挚的民族情。

《小河淌水》是云南这块风水宝地孕育出来的明珠,它自产生,每一个音符之间透着云南地区的自然之美,我们能从每一个字词中捕捉到它的灿烂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情怀,它的存在彰显着一种独特的文化美。这样的歌曲注定要从地方走向世界,它的歌曲本身的魅力及它的文化美也注定被世人所褒奖赞扬。

1953年云南籍歌唱家黄虹在北京参加全国民族歌舞汇演,所唱歌曲就是《小河淌水》,她在演唱中将歌词用方言演唱,这一次的演唱令这首歌瞬时火遍全国,黄虹也因为这首歌成为国内知名令大众耳熟能详的歌唱家。随后黄虹又带着这首歌参加了布达佩斯世界青年联欢节,并随着中央组成的访问团出访罗马尼亚、波兰、东德等东欧的人民民主共和国。在这一次又一次的出访中,黄虹依然选择使用方言去演唱,这样独具民族特色与地方色彩的《小河淌水》令国外观众被深深折服,给他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也为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小河淌水》逐渐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最好的名片之一。

1954年至1960年黄虹带着《小河淌水》又先后出访了朝鲜、缅甸、日本、苏以及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毋庸置疑的受到一致好评,拉近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距离。1995年至2000年,中央民族广播乐团先后三次在维也纳金色大厅进行演出,其中两次演奏了《小河淌水》,古筝独奏和中央民族广播乐团的合奏非常成功,使用演唱外的形式的《小河淌水》独具一格,魅力不减。

2004年吴碧霞在莫斯科举办的中国文化节的开幕式上演唱了《小河淌水》,她精湛的演唱为这首歌曲又增添新意,让俄罗斯人民听到一首不一样的《小河淌水》。

2005年,左贞观在《小河淌水》这首歌曲的基础上改编出了一曲《小河淌水小提琴协奏曲》,并与俄罗斯爱乐交响乐团在昆明首演。随后的一年,《小河淌水小提琴协奏曲》奏响北京大学百年讲坛,这次的小提琴版的《小河淌水》,赢得场内掌声不断,十分成功。

同年,宋祖英在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举办了独唱音乐会,并演唱了《小河淌水》,这一次的演唱中,宋祖英为适应国外观众的听觉习惯,在民族声乐的基础上融合美声唱法去演唱,追求“字正腔圆”,宋祖英甜美的歌声和美声民族结合的唱法演唱的《小河淌水》给美国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促进了中美之间的文化交流。

2007年中俄两国合作共同打造了芭蕾舞剧版的《小河淌水》,至此《小河淌水》的形式更为丰富,这样有新意的创作,为《小河淌水》日后更多形式的出现缔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并且让中俄两国之间在文化上的合作与交流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008年,《小河淌水》这首优美的歌曲回荡在在备受世界瞩目的北京奥运会的闭幕式上,让世界更加深刻的记住了这首来自中国云南的歌曲。

在近两年里,《小河淌水》在歌曲的改编上又出现了一个优秀的版本,这个版本的演唱者是知名歌唱家龚琳娜。这个版本的《小河淌水》更接近原版,却又较之原版更多一些原始空灵的感觉,经过龚琳娜的干净清澈的嗓音和别具一格的演唱方式,使的这首歌在歌曲的韵味上回归山野自然,清新悠扬。

至今为止,《小河淌水》历经多种改编,从国内单方演出到与国际合作,多人以不同的方式演唱,亮相的形式不局限于演唱的范围,各种乐器及影像、剧版的《小河淌水》更是层出不穷,《小河淌水》从云南走向世界,让世界聆听到中国歌曲的美妙,感受到中国音乐和中国文化的魅力,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标识之一。相信在未来,《小河淌水》这首歌曲的艺术魅力会越来越光华璀璨,继续在中外文化交流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本文指导教师:田 洁

辽宁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510146060

【参考文献】

[1] 世界经典名曲《小河淌水》纪实[M]. 民族音乐, 2012.01.

[2] 黄良全. 一条从云南流向世界的“小河”——《小河淌水》赏析[M]. 职大学报, 2012,6.

猜你喜欢

文化意义意境
春色满园
高校内应对综艺活动教学研究
光影意境
一朵花的意境
中美国家形象广告视觉文化意义的二元差异
关于《奥赛罗》戏剧文化意义的思考
论书评的意义及其独立性
环境——雕塑意境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