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路径选择

2016-05-14蔡胜男

党史文苑 2016年6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志愿学院

蔡胜男

[摘要]厦门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党支部在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过程中,突出专业优势,紧扣当前工作热点、难点和新要求,提出“微机构”“微平台”“微服务”“微愿景”的“四微”服务理念,以服务为载体创新学生党建工作。

[关键词]志愿服务高校学生党建创新

在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中,党员志愿者开展的服务活动是其中最具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形式。厦门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以“四微”志愿服务这个载体作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举措,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途径,密切党群关系的桥梁纽带,开创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新局面。

一、以“四微”志愿服务为载体,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

1.夯实“微机构”,钩织大网络。厦门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成立“中心党支部”,由院党委书记牵头,两位副书记统筹安排工作,各位辅导员具体指导,组织安排开展学院学生党建工作。各学生党支部的组织设置则引入“网格化”概念,基础构成是将支部按年级和大类划分成立,同时,以楼栋党小组、党员工作站、党员互助站、“以一带五”党员帮扶小组等为主要形式,在全院范围内建立了30多个影响较好、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积极传递正能量的“微机构”组织,学院全体学生党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加入一个或者多个小组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进而钩织形成一张影响范围大、内容丰富、覆盖面广的志愿服务的大网。

2.建设“微平台”,跟上新形势。利用移动互联网,学院在2014年下半年即以专业方向开设党建相关微信平台5个,为学生团员和党员提供了一个涵盖“了解时政热点、学习先进理论知识、提高党性觉悟、展现党员风采、开展支部活动、提供志愿服务”六大主题功能的学习和交流平台。微信平台是一个宣传先进典型阵地,是一个向师生展示党员风采的窗口,是一个汇集思想交流讨论的载体,关注的人群不仅仅有学生党员,还有很多非党员的学生,这对于吸引更多优秀学生加入这个先进的集体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3.开展“微服务”,收获好效果。党员志愿者组建成立的“微机构”就是以不同的服务内容而区分,人数一般在10人左右。各学生党支部的志愿服务“微机构”根据广大学生群体的具体实际要求,服务范围辐射全校,分门别类组织党员志愿者开展“小家电义务维修”“计算机基础培训”“海韵存包代管服务”“爱心邮差”“爱心募捐”“C语言流动课堂”“以一带五学业帮扶”“快递代收”“关爱晚晴——与退休老人共享科技生活”等“微服务”。此外,还牵手校内外相关机构和部门进行共建共享、社会调研、科普宣传等活动。例如:选派优秀党员参与厦门大学后勤集团的夜校工作,为后勤集团的员工们培训计算机操作基础、PS操作技术、办公软件应用等;与附近的科技中学共建,为农民工子弟提供义务课外辅导;等等。

4.满足“微愿景”,增强吸引力。“微平台”设置了“党员来帮忙”这个栏目,不仅报道党员志愿者开展的各项服务活动,还可以收到粉丝反馈。粉丝的反馈中除了具体的服务需求,还有一些粉丝的心愿和心声以及对活动开展的评价和看法。学院中心党支部的专门负责人会收集这些“意见”,进行整理和分类。其中,批评的声音是改进服务完善工作的动力,肯定的声音是对学生党员志愿服务付出的嘉奖,均会返回给对应的服务小组或党支部。还有些建议则是广大群众的小小的“愿景”,学院中心党支部会及时梳理群众的这些“微愿景”,进行服务安排,并逐一分解到个人、小组或者支部那里。一些个人的需求,由个别党员提供“点对点”服务;一些共性的需求,则会进行集中安排,或者组织规模较大的活动一并提供帮助和服务。2014至2015学年累计开展各类服务100余次,收到许多好评,增强了服务组织对优秀学生的吸引力。

二、开展“四微”志愿服务,增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

1.开展“四微”志愿服务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建设,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推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青年志愿服务精神是以“关心人”“服务人”“发展人”为其价值核心,这与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层面上的要求都是统一的。学生党员作为党员群体的重要组成,开展志愿服务不仅是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展示,更是在组织建设上塑造了一个群体的良好形象。

2.开展“四微”志愿服务是对学生党员入党后继续教育的丰富。在服务活动中,学生们感受到一名共产党人的责任和光荣,感受到集体的凝聚力和先进性,进而加深对这个先进组织的认识,坚定入党动机,实现入党誓言。学院的“四微”志愿服务体系,跟上时代步伐,通过创新形式,构建与当下匹配的沟通交流平台,满足服务者和被服务者双方的需求,确立良好反馈和服务机制,真正做到激发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热情,增强学生党性修养,促进学生不断自我完善。而一些共建项目和调研、科普活动,则有助于帮助学生开阔眼界、认识社会、锻炼能力、增长才干。

3.开展“四微”志愿服务契合高校学生培养目标。理论的学习离不开实践,在“育人”这一主题上,高校除了引导学生在学业和知识的修养上不断提升,品质道德上不断向上向善,在实际动手操作和实践中也要身体力行,把学习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在开展各项“微服务”中,学院学生党员能利用专业优势开展志愿服务,提供技术支持和帮助,比如针对后勤工作人员的计算机培训、面向全校范围开展的“C语言流动课堂”,这都是学生将所学化为所用的积极形式,对于学生党员个人能力也是一种锻炼和提升,他们在付出的过程中也收获成就感和帮助他人的快乐,进而增强其个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对于非党员学生群体,则起到了示范、激励和凝聚的作用,引领创先争优的良好风尚。

三、对“四微”志愿服务的几点思考

一是“微平台”的管理问题。一个平台的运转需要专人管理、专人负责。学生党支部组成人员每年都因学生毕业而发生一些变动,对于“四微”志愿服务平台的运转要有继承有发展,以免出现断层。

二是志愿服务的考评机制问题。中心党支部对所有参与志愿服务的学生党员进行考核和评优,可以给予物质奖励,但应当以精神奖励为主。在民主评议和考核中,可以对志愿服务有所侧重,评选先进时可以作为优先条件。

三是要坚持服务与提高并举。“微服务”虽然实现了精细化服务的目标,但有时候也会流于低水平低层次,服务做到了,但提高的目标没有实现。因此,志愿服务还是应该立足专业,精心设计志愿服务项目和内容,才能让服务对象切实感受到帮助,同时也可以创建品牌、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增进学生党员的自豪感。

四是应该继续把这个志愿服务体系进行挖掘和升华,在管理和制度建设上继续深化。建立党员志愿服务管理制度,建立党员志愿者个人档案,实行戴牌制服务时亮明党员身份,针对党员志愿者开展专题技能培训,力争建设服务基地,改变游击或者运动式的服务模式,避免“微服务”成为“零散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有林,严建骏.学生党建工作的质量提升路径[J].教育评论,2015(8).

[2]吴彬.专业志愿服务: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新路径[J].高教学刊,2015(21).

[3]聂东雪,梁永丽.大学生党员志愿活动项目化管理的创新研究[J].科教导刊,2015(1).

[4]郭纯平.广西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J].青年与社会,2014(3).

责任编辑/马永义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志愿学院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初等教育学院
我志愿……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学院掠影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