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建设及其政策

2016-05-14刘晓东

党史文苑 2016年6期
关键词:法令边区根据地

刘晓东

[摘要]在当年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我党积累了宝贵而又丰富的建设经验。比如依照苏区的土地政策原则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法令条例,采取实际而又稳定的财政、金融、社会政策,更有严厉的反腐政策等。对其进行研究对当今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建设政策 时代意义

一、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中心问题——土地政策

1932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作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前身的寺村塬游击革命根据地建立。中共把领导农民开展土地革命斗争作为主要任务。

1932年4月20日,中共临时中央作出《关于陕甘边游击队的工作及创造陕甘边新苏区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其中关于土地分配写道:“组织和领导农民群众起来没收一切地主绅士,祠堂庙宇及帮助反革命的富农的土地,将它平均分配给苦力,雇农,贫农和中农。地主绝对不能在任何名义的掩饰之下分得土地,富农只有在他自己耕种的条件之下分得一份劳动的土地。土地应该按照人口与劳动力的标准来平均分配。在分配土地时,不仅要顾念雇农和贫农的利益,而且要顾念中农的利益。只有在农民群众愿意和直接拥护之下,才能实行平均分配一切土地。一切农民过去的欠债及租税应立即废除。”[1]p64当时的政府基本按照该决议中的土地政策去执行。初期侧重于“打土豪,分财物”,除少部分用做军需,其余则分给农民。

作为初创时期,寺村塬游击根据地的土地政策还存在着相当大的缺陷。,多采取军事手段“打土豪,分财物”,并没有将群众发动起来,红军一走,根据地又回到了原来的样子。寺村塬革命根据地失败之后,陕北红军在1933年建立了照金革命根据地。在这一时期,土地革命斗争依然是主要任务,当时的土地政策同样是按照决议及《中华苏维埃土地法大纲》来执行,但较之寺村塬阶段有了长足的进步。

在照金时期,根据地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寺村塬时期所暴露的问题,而自身又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政府在这个时期主要是领导民众进行打土豪、分田地的运动,在具体的划分方法上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定:一是谁种归谁,确认佃农对租种土地的所有权,不再向地主交纳佃租。二是由贫、雇农代表统一丈量全部没收的土地数目,测定每块土地的标准等级,然后按照人口与劳动力相结合的标准分配。分配的原则是,贫雇农享有优先权,对土地不足的中农给予适当补充。边区政府联合中农、维护贫雇农利益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

在南梁时期,根据地制定了更为详细的土地分配方案:“没收富农出租部分的土地,地主参加劳动的可以分地;分川地不分山地,因为山地很多没有人种,川地也是种一年休息一年;中心地区分土地,边境地区不分,当边境地区变成中心地区后仍分土地;田、苗一齐分,农民最需要的是苗,若分田不分苗就会降低农民的情绪;没收地主富农多余的土地、牛、羊分给雇农、贫农和缺土地牛羊的中农;红军家属分好地,具有分地的优先权;阶级划分以主要生活资料的来源和剥削或被剥削的程度来决定;争取与改造流氓参加生产。”[2]p185

从上述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我们可以了解到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土地政策的不断完善,这些具体政策,不仅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而且使粮食产量得以提高,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对当时根据地的巩固、建设与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全面发展

1934年11月,陕北红军在南梁荔园堡召开了第一次陕甘边工农兵代表大会,会议贯彻了“七月决议”的精神,大会还通过了诸如《政治决议案》《土地决议案》《军事决议案》《财政决议案》《粮食决议案》等重要文件。这对当时根据地许多重要而又等待解决的问题提供了思想上的指导以及制度上的规范和保障。

在南梁时期,整个根据地有了全面的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商业方面。发展贸易,开设集市,成立银行,发行货币。首先保护小商贩的利益,鼓励白区商贩到苏区做生意,“每逢集日,白区商人运来兰白布匹、粉连纸、绿红纸、油墨、食盐等物品,又在集市上购买牲畜、土特产、大烟、白洋、熟米、细粮、马料等”[3]p426,这极大地促进了苏区经济的繁荣。同时南梁政府借鉴中央苏区的做法,设立货币兑换处,可以直接用苏币兑换银圆,禁止使用国民党货币,大大地维护了苏币的信用。边区政府的一系列措施,满足了边区人民的生活需求,保护了中小工商业者的利益,搞活了边区的经济,促进了边区的经济流通,对边区的繁荣发展具有建设性意义。

(二)文化教育方面。边区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文化教育工作,主要是兴办列宁小学,发展农村教育,在一些村子里办起了成人扫盲识字班,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加通俗易懂,教材由边区自己编写。同时,《布尔塞维克生活》《红色西北》等不定期油印刊物在边区创办,有力地宣传了革命理论。由刘志丹任校长、习仲勋为政委的陕甘边红军干部学校也在根据地创办,为我党培养了大批的红军干部和优秀人才[4]p143。

(三)反腐败方面。对于党内出现的腐败现象,苏维埃政府出台法令明确规定:党内任何军政干部,贪污十元钱以上即执行枪决。当时的陕甘边领导人习仲勋后来回忆说,正是这条法令,对干部们起到了强大的威慑作用,自此在党内再未有过腐败贪污的事件发生。

(四)社会组织方面。南梁时期在社会领域也有颇多建树。对于根据地诸多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以及革命群众的权利保障,根据地成立了一些基本的群众组织,例如雇农工会、贫农团等,这些组织加强了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三、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建设及其政策的时代意义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作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其在各项建设过程中,特别是在统一战线和土地革命方面,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政策,这对于后来中共中央及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各项建设具有不小的借鉴作用。对于当前同样也具有启迪作用。

(一)在确保中央法令政策权威的前提下,一定要注重各地的不同实际情况,切忌“一刀切”。因为全国各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文化背景及社会条件存在着较大差异,如果不从地方实际情况出发,会挫伤地方的积极性,更为严重的是容易因地区差异出现混乱。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正是因为从实际出发,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政策,才使得工作更有成效。

(二)在形成决定、决议过程中,一定要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建设过程中,每一项决议都会经过所有与会人员的充分讨论并投票表决,严格执行群众路线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当今,出现了由于缺乏论证而出台的法令条例,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对此,借鉴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做法,健全社会听证制度并密切联系群众是十分必要的。

(三)事物在不断发展变化,社会的发展亦然如此,因此,法令政策的制定与完善也要与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在每一个阶段,社会基础的变化会极大影响着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所制定的法令政策。因此,要时刻关注着社会变化对法令政策制定的决定性影响。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中,不同阶段的法令政策也随着形势的变化经历着不小的改变。所以,及时修改乃至废除过时的法令政策,与时俱进,也是推进各项建设的重要一环。○

参考文献:

[1]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陕甘边革命根据地[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7.

[2]习仲勋文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

[3]刘凤阁,任愚公.红二十六军与陕甘边苏区[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5.

[4]杨元忠,李荣珍.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硕果仅存”的特质和历史原因[J].甘肃社会科学,2013(4).

责任编辑/梁发明

猜你喜欢

法令边区根据地
乘风破浪的法令纹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提升下垂的嘴角 淡化法令纹
中世纪英格兰劳工法令的颁布、执行及其影响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华法令治疗肺栓塞的临床观察
中共根据地反缠足依据的演变(1928—1949)
徐向前重视川陕根据地有线电通信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战斗在皖浙赣边区的刘毓标
陂孝礼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创建
《中共闽浙赣边区史》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