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荣桓思想政治工作运用儒家伦理的启示

2016-05-14黄秋莹

党史文苑 2016年6期
关键词:罗荣桓伦理思想儒家

黄秋莹

[摘要]民主革命时期,罗荣桓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创造性地开展了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了鲜明的思想政治工作特色。其中引人注目的就是成功地运用了儒家伦理思想,表现在倡导“和谐”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坚持“仁爱”的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秉持“智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等方面,给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深刻启示。

[关键词]罗荣桓思想政治工作儒家伦理

罗荣桓是人民军队的政工巨匠,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则和方法为指导,不仅创造性地开展了思想政治工作,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形成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从自身所受教育的实际出发,重视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结合,批判性地借鉴了儒家伦理思想。

一、罗荣桓思想政治工作中运用儒家伦理的源起

罗荣桓重视从中国传统儒家伦理思想中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形成鲜明的思想政治工作特色,是与他的生活背景、教育经历及实践活动分不开的。

1.儒家伦理思想的显性影响。1902年11月26日,罗荣桓出生于湖南省衡东县寒水乡南湾镇,当时正值列强完成对中国的瓜分、清政府处于崩溃边缘之际,社会思潮处于传统儒家思想与近代西方民主思想大碰撞的时期。他的家庭虽然很贫寒,但在当地算是书香门第。祖父罗汇吾,自幼读书,到老也没有考上个秀才,当了一辈子塾师。父亲罗国理,从小跟父亲读书,很有学问[1]p1。早在罗荣桓8岁入私塾之前,父亲就教过他《三字经》《百家姓》,还教他背过唐诗。生活在这样一个具有浓厚书香味的家庭,受到传统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入私塾期间,先生要求罗荣桓天天去念、去读他当时并不太理解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等,但这种思想仍无形中滋润和涵养着罗荣桓的心智。例如1915年读高小二年级时,老师出了个《论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题目,让同学们作文,罗荣桓在他的文章中颂扬了大禹的高贵品德,表示要学习大禹不辞劳苦、坚韧不拔的精神,为救国救民做一番事业[2]p4。可见,幼年接受的中国传统式私塾教育,虽然有着封建教育的弊病,但其中儒家伦理却对罗荣桓的影响极大,是其后来对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视和一生为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深厚思想根源。

2.儒家伦理观的隐性浸染。儒学自西汉以降成为中国的官学,儒家伦理思想早已从根基处塑造了中国人的道德情感与价值判断。“儒学的主要精神与价值理念,是当代中华的民族文化认同与伦理共识之基础。”[3]儒家思想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的基因,每个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中华儿女,其思想显然都受到了儒家伦理思想的隐性浸染。对于成长于中国传统文化、旧民主主义思想与新民主主义思想激烈碰撞时代的罗荣桓而言,也不例外。但是,罗荣桓善于并敢于用辩证的方法对待儒家伦理思想。正如毛泽东所言:“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4]p534因此,中华民族的文化“胎记”与中华民族的特殊基因决定了罗荣桓思想政治工作中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二、罗荣桓思想政治工作中儒家伦理思想的呈现

1.倡导“和谐”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谐”是儒家伦理的追求目标。学者张舜清认为,“中和位育”是儒学体系中具有统摄性的伦理观念,它集天道观、人生观、方法论和实践理性于一体[5]。所谓“中”是指,一切事物的运动和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行为处事只有根据事物客观规律而做到适当的程度,才能达到最佳的预期效果,这个适当的程度就叫“中”;“和”原是指音乐上的众音协调,引申开去,是指任何事物自身内部也都包括诸多矛盾因素,只有这些矛盾因素处于和谐状态时,事物本身才会发展;所谓“位育”,指的就是万物处在其应当在的位置上或使万物处在一个合理的本来的位置上,各在其位,各安其所,这样,万物才会井然有序,和谐共生,不断发展[6]。

罗荣桓思想政治工作的伟大之处,体现在作为一名“资深政委”,与同级军事主管、上级中央领导之间政治关系方面,能够做到把握好正确思想政治路线的选择,能够在与军事主官存在异议的时候从中斡旋,以保证正确方针的贯彻执行,促进各种关系的融洽与和谐。为了加强领导,维护部队团结,1945年,他在《关于目前部队政治工作的指示》中指出:“确实掌握正确的干部政策,调整各部分之间、新老之间、新来干部与本地干部之间的关系,贯彻团结的方针。”[7]p243为了确保各兄弟部队之间的团结,1948年他参与东北、华北野战军的作战部署以后,和谭政主持起草了《平津作战的政治动员指示》,指出全歼华北敌人,占领平津,对于全国取得胜利的意义外,特别强调团结友军、遵守纪律、力戒骄傲,要求各部队教育干部战士主动地团结华北兄弟部队,充分发扬我军友爱互助精神,在发生争执与纠纷时,不论有理无理,均应忍耐、退让,检讨自己,原谅对方,宁可自己吃亏,不可因此伤害对方感情[7]p290。此外,他还提出要积极加强团结党外民主人士,提出“团结至上,团结战胜一切”的口号。

在毛泽东创建、发展红军的初期,罗荣桓坚决贯彻实施毛泽东提出的建军原则,虽然是红军中早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倡导者和中共“政委”元老之一,但他仍然做到不露锋芒,以一颗平和之心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毛泽东身处逆境,失去权力时,则挺身而出,坚决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1960年10月林彪提出“要带着问题学”毛泽东著作,罗荣桓认为这是把毛泽东思想庸俗化、教条化,提出学习毛泽东著作一定要从根本上学,融会贯通,要紧密联系实际,致使后来被林彪污蔑为反党。1961年,针对当时只强调红而忽视贬低专的问题,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他提出:“红,主要是一个方向问题。红要带领专,要保证专的实现,要帮助专,实现专的要求。红与专不能脱节。专业技术院校如果不用更多的时间学习专业技术,就专不了。红是空红。”这一时期,罗荣桓对上级采取不卑不亢的“中庸之道”,尽一名共产党员的“位”,为了国家和党的“育”,坚持原则,坚持真理,力挽狂澜,极力减轻“四人帮”突出空头政治所带来的危害。

2.坚持“仁爱”的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仁爱”是儒家伦理的核心理念、基本精神和价值追求。“仁爱”思想在罗荣桓的思想政治工作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彰显,并成为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原则。

第一,关爱与尊重他人。尊重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儒家伦理的重要特色,而在罗荣桓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坚持了尊重他人人格和尊严的原则。幼时的罗荣桓曾经因错遭受过教书先生的严厉体罚,他痛恨体罚,反对压迫式的教育手段。这件事情对罗荣桓的影响深远,直到晚年他还经常讲这个故事教育孩子们:“现在不会有竹戒尺打我们了,可是如果不自觉,不好好学习,将来会后悔的。社会的‘戒尺是会惩罚我们的。”而罗荣桓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坚持平等对待受教育对象,充分尊重受教育对象的人格和尊严,将自己放在与受教育者同等的地位上;并且坚信思想教育的力量远远胜过体罚的作用,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才能做到使人心服口服。罗荣桓认为,军事管理是带有强制性的,而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则要强调更加艰苦耐心的说服教育与发扬较多的民主,在具体的工作中,应当关爱并平等地对待教育对象,主张以关爱与平等为原则对待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共产党队伍中人员较为混杂,有旧军阀、国民党部队、甚至是地方土匪武装投诚的军官、“头目”,可谓鱼龙混杂,这些人身上有很多旧时代上级对下级进行打骂、压迫的陋习,但罗荣桓做到以说服教育为主,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党、我军中的政治管理风气,为中共部队的政治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第二,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做到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而宽以待人。罗荣桓从任连党代表开始,坚持以身作则和关心战士,获取他们的信任,然后再根据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工作。他深知:只有以身作则,才能得到部下的信任;只有获得信任和敬佩之后讲话才有说服力。在中央苏区,有一年,因为天气酷热,蚊虫叮咬,战士们有许多生了疮,影响了战斗力。当组织上规定大家不要喝生水、不要吃辣椒的时候,身为军团政治部主任的罗荣桓,也严格地这样做了。他是湖南人,最喜欢吃辣椒,尤其在物质生活极其菲薄的情况下,能带头不吃辣椒,可不容易呀[8]p17!更可贵的一点,他能把理论信仰转化为真学真信真行的具体行动。从革命军队中基层连队干起,与贫苦农民出身的广大战士同甘共苦。他当了元帅,不让子女坐一回他的小车,对警卫战士关怀备至,以自己的模范行为践行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以毛泽东评价说:“荣桓同志是个老实人,又有很强的原则性,能顾全大局,一向对己严,待人宽,做政治工作就需要这样的干部。”

3.秉持“智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智”是儒家伦理的重要道德范畴,也是儒家思想追求的一个理想人格。罗荣桓是任人唯贤的典范,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向来重视培养提拔新生力量。他常说:“培养干部只在老干部中打圈子,路子会越走越窄。我们配备干部,不能一律看资格,要重视德才,只要有发展前途,就要认真培养,大胆使用。”红军时期,他经常把十八九岁二十来岁的青年干部放到基层去锻炼,使部队工作搞得生龙活虎、朝气蓬勃。经受了锻炼的年轻干部,茁壮地成长,很快就提拔为中上层的领导干部[8]p9。他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看到同志们的优点就表扬,发现其不足和毛病则立即批评指正。同时,调查研究是罗荣桓获取思想政治信息的可靠渠道。思想政治信息的获得大都靠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这是由思想政治信息的复杂性和离散性的特点所决定的。可以说,掌握调查研究的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罗荣桓的思想政治工作从不以主观臆断作为依据,这体现了儒学中的“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毛泽东曾经说过,“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生活、了解生活,才能够对教育对象认知,从而做到因材施教。

“信”是儒家伦理思想的一种重要为人处世原则和思想品质,取信于民是儒家思想的奋斗目标。罗荣桓在其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中都是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他指出必须紧密地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帮助群众克服困难,提高群众对我们的信任程度[7]p164。罗荣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善于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广泛听取和吸收群众的意见。他多次强调:“我自己能有多大本事,还不是依靠大家的努力。”同时,他还注重利用群众去教育群众,这种取信于民而利之于民的方法使得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越发有效。

三、罗荣桓把儒家伦理思想融汇于政治工作的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观,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9]罗荣桓把儒家伦理思想融汇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创造性地推动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为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一是要牢固树立“和谐”作为思想政治工作核心目标的理念,建构服务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原则与内容体系。当代大学生的竞争观念不断加强,自我意识不断觉醒,个性越来越张扬,尤其是独生子女比较明显,使得保持和谐人际关系的问题更为突出。如何建立合作、包容、明礼、诚信的和谐大学生关系,是当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课题。革命战争时期,对于传统文化大都持否定的态度,罗荣桓却能够清醒而又独立地科学对待传统文化,把“和谐”置于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的首要地位。这启示我们要进一步全面理解传统文化,创造性地借鉴与运用“中庸”“和而不同”等概念范畴,启发大学生致力于良好和谐人际关系建设。

二是要牢固树立“仁爱”作为思想政治工作关键原则、“智信”作为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方法的理念,充满感情地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当前,思想政治工作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教育的主客体之间关系的疏远,工作效果不理想。传统的所谓鱼水关系、一家亲关系,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好作风越发少见。相反,大量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工作作风却普遍存在,消极腐败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其结果不仅达不到教育效果,反而更加冷漠。罗荣桓科学借鉴传统文化中“仁爱”思想,对于广大工农群众倾注了真情实感,并且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从而成为具有深刻感召力的一代儒帅,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夯实工作作风,务求实效。

参考文献:

[1]王卓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故事:罗荣桓[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5.

[2]朱文峰.罗荣桓传[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

[3]郭齐勇.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中国现代化[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6).

[4]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张舜清.论儒家“中和位育”伦理观及其现代价值[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6]李国娟.“中和位育”的现代社会价值——论传统儒家思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

[7]罗荣桓传[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

[8]回忆罗荣桓[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7.

[9]习近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N].人民日报,2014-01-01.

责任编辑/马永义

猜你喜欢

罗荣桓伦理思想儒家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通城起义:罗荣桓元帅之路第一功
以儒为本与因时之变:颜之推的家庭社会伦理思想论
两方对特殊教育人文关怀的伦理思想
马克思伦理思想中的“道德”理念
儒家视野中的改弦更张
欧茨小说《大瀑布》中的生态伦理思想探究
从“以直报怨”到“以德报怨”
——由刖者三逃季羔论儒家的仁与恕
罗荣桓与萧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