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窗格图案几何纹饰及其艺术特征

2016-05-14陈志玉

关键词:艺术特征

陈志玉

摘 要:本文对传统窗格中的几何纹饰做了简要介绍,对窗户的起源及其发展做了阐述,从形式美、寓意美以及空间意境美三个方面论述了传统窗格图案中的几何纹饰的艺术特征,从中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

关键词:传统窗格;几何纹饰;发展渊源;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TU-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6-0220-03

中国传统窗格图案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文化底蕴雄厚,风格多样而又统一,具有独特深厚的传统民族特色。传统窗格图案中的几何纹饰由于线条简洁凝练、富有文化内涵,成为现代设计中常用到的符号,在现代设计中得到广泛的传承与发展。从贝聿铭的香山饭店到王澍的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等设计作品中,从酒店、商场、餐饮等公共空间到普通家居作品,其应用范围从顶棚造型、立面装饰、隔断到装饰挂画等,我们都能觅到传统窗格几何纹饰的踪迹。因此,有必要了解、研究中国传统窗饰中的几何纹饰的发展渊源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传统窗格图案中的几何纹饰形式概述

几何纹饰作为中国传统的主要装饰纹样,是将各种直线、曲线以及圆形、三角形、方形、菱形等构成规则或不规则的几何图形的装饰性纹样[1]。几何纹饰也是传统窗格图案中最常用的纹饰之一,其主要构成形式有四种:(1)纯几何形态构成的纹样,如条纹型、柳条纹、方格纹等,这些几何纹饰单纯由线条组成,构图简洁朴素,简单实用。(2)由自然形态进行高度抽象后形成的图案,其中包括对自然现象再现的云纹、波纹、冰裂纹等,对动物身体模仿的龟背纹,对植物花卉等图案的提取如柿蒂纹、花瓣纹等。(3)对生活器物抽象而来的纹饰如灯笼锦、套环纹等。(4)由象征吉祥平安等题材的符号或文字形成的纹饰如卍字纹、寿字纹、如意纹、盘长纹、方胜纹等。以上这些图案又相互交织,组成了无数样式的窗格图案,如风车锦、步步锦等。传统窗格图案中的几何纹饰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它是人们通过抽象思维,对自然界存在的客观事物及图形进行的有意识地重新排列、组合、变形,从而形成具有高度概括、简洁的纹饰,这些几何纹饰是人们对自然世界和现实生活认识的深化。

二、中国传统窗格几何纹饰发展历程

(一)窗的起源

两千多年前,老子在其著作《道德经》里说:“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说文解字》中则释“在墙曰牖,在屋曰囱”。由此可以推断出,在古代没有“窗”字,窗是由穴居顶上排烟的洞口“囱”演变而来,囱是最早期的窗。2002年浙江杭州瓶窑镇“卞家山”遗址中发现了距今4000多年前的两具陶屋,其中一具陶屋在四坡顶的四个面都开窗,窗洞很小,呈三角形,这是我们今天能见到的最古老的窗的实物模型。

(二)中国传统窗格几何纹饰的发展

夏商时期虽然出现了城市、宫室、住宅,但至今没有具体建筑形象可考。西周的青铜器和战国的木椁上有十字格和斜方格的窗格形象。从汉代的墓葬出土文物中,我们可以看到墓主人的陪葬品、明器上出现了窗式,汉代的殉葬品大多是陶制的房屋、碗、罐等,从这些名器上,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单层的房屋和多层的楼阁,在这些房屋和阁楼上还可以看到单扇窗和两根立柱之间的落地窗和上下两段的窗,窗格已有多种几何式样,如直棂、卧棂、斜格等。窗格的出现是窗发展历史上的一个进步,汉代在诗歌中已经有了关于窗的诗句,如汉代诗人枚乘的《青青河畔草》中曰:“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魏晋时期出现了大量的直棂木条,增强了窗的采光功能。隋唐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建筑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发展,作为建筑上密不可分的窗,也相应有了较大的发展。唐代山西五台山的南禅寺大殿和佛光大殿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两座大殿的窗户均为直棂窗。从汉代至唐代,窗始终是以一种简单的方式出现,窗格图案基本都是几何纹饰,窗户以直棂窗为主,固定不能开启,窗的功能和造型都受到一定限制,当时人们注重的是窗户的实用功能。

宋代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战乱,作为历史上又一重要的时期,宋代把建筑艺术成就推向了一大高峰。在宋代国家安定、百姓生活安逸,推动了建筑从唐代的粗犷到宋代的细腻轻快、繁复感性的方向发展,整体的建筑开始趋向舒适,注重华丽的装饰和感官的愉悦,这些特征也出现在窗式的演变上,在宋代,窗的功能已经从单纯的通风采光扩展为建筑的重点装饰对象,开关窗越来越多,在类型和外观上有很大发展,窗户成为建筑装饰的重点,逐步成为表现人文内涵和争比奢华的重要部位,而且南北窗式风格迥异,建筑窗式等级观念明显。宋代直棂窗的做法开始多样化,并且有了槛窗、横坡窗等。宋朝颁布了第一部官订的关于建筑设计与施工的专著《营造法式》,它把门窗列入了“小木作”的范畴,详述了门窗的样式做法,并配有大样和尺寸。

明清两朝的建筑留存于世的数量多,类型也丰富,这时期有大量窗的实例。明清时期建筑工艺水平提高,窗格的式样日趋新颖,地域广博的华夏民族在窗户的工艺性上形成东西南北各个不同的风格,窗户得到全面发展。这一时期,特别是明永乐至清康乾盛世,中国建筑艺术成就最为卓越的时代,以紫禁城为代表的皇家建筑,其气势恢宏的整体布局,成就了全世界绝无仅有的建筑文化遗产,其窗格图案的装饰华丽更甚其他每朝每代。而随着商品经济发达,涌现了一批批如徽商、晋商等财富众多的商家,乡土建筑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乡土建筑质朴、精致,在窗式上也费尽心思,窗格中的几何纹饰形式越来越多样。其中明代崇祯时计成在其园林专注《园冶》中记录有16种漏窗式样,明代漏窗样式已经达到很高水平。清代创造出许多复杂而且美观的几何纹饰,如套环纹、波纹等,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清工部颁布的《工程做法》,是清代官方颁布的关于建筑标准的书籍,其中也对门窗的做法做了详解,清代将大木作称为“大木构架”活,小木作称为装修活,其中又把建筑四周露在外面的门窗等称为“外檐装修”。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窗格图案镌刻着各朝各代的历史,记录着当时人们的美好的思想观念、审美意境的演化进程,也同样有力地证明着我国古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传统窗饰中的几何纹饰的发展演变大致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实用到审美的过程,反映了不同时代社会生活与文化审美的变化。

三、传统窗格图案中几何纹饰的艺术特征

(一)几何纹饰形式美

对称是传统窗格图案中的几何纹饰最常用的形式,从皇家建筑到民居建筑的窗格图案中,处处可见古代匠师对对称性形式的不懈追求。对称性构图可以赋予建筑形式以静态的美,对称性构图具有稳重、安详、古朴、自持的气质。如浙江东阳卢宅的窗格,采用席纹锦,两扇窗户采取一样的形式,形成总体的对称,但在单扇窗户中则采用了上下、左右对称构成,没有明显的中轴线,其构成的格子宽度一致,但长短不一,稳重中不缺活泼。均衡也是传统窗格图案构成中常见的重要法则,均衡中心必然在其中轴线上。由对称造成的均衡,使人的注意力在浏览整个物体两侧时感到同样的吸引力。传统民居、私家园林等经常可以看到均衡的几何纹饰的窗格图案,如利用万字纹进行斜向排列,首尾相接形成螺旋状,又像流水中呈现的水旋状,体现了一种无始无终的形状,象征着生命的永无休止,但总体又体现出均衡的态势。

重复也是几何纹饰的构成法则之一,重复就是以一种纹样的基本形为基础,在整扇窗格内重复排列。在中国传统窗格几何纹饰中,重复的形式随处可见,常采用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的构图,重复是传统窗格几何纹饰中最常见的传达方式,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通过构成形式的反复出现达到和谐美的艺术效果。在直线型的几何纹饰中,不断的重复形成了稳定、细腻之感,而曲线型几何纹饰如波纹、云纹、套环纹、柿蒂纹、花瓣纹,以一个细小的纹饰为基本形,然后不断重复使用,无限延伸,生动活泼,给人以丰富的联想,产生无限多的想象。不断的重复也可产生节奏感。福建宁化等一些民居中常采用的席纹锦用大小一致的格子做横向和纵线叠加重复逐层排列,细看有向右下角的排列整体的箭头,又有重复向左上角,又有如层层堆高的图案,看似简洁,实则构图丰富,营造出很强的节奏感和空间进深感。江南私家园林中的窗格形式,经常是多扇细长的窗格以相同的图案重复排列,连续重复反复排列,在连排的门窗格心中大面积的装饰图案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与感染力,窗格上每个图案又犹如盛开的花朵,层层扩散又有渐变的效果,形成了对称、节奏和韵律。

总之,传统窗格几何纹饰通过构思和组织,巧妙安排图案,借助对称与均衡、重复与变化、节奏和韵律等形式美的创造法则,使窗格线条流畅而富于变化,不但具有规律、节奏、有序、韵律的理性美,同时还富有韵律感,展现了传统窗饰几何纹饰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几何纹饰寓意美

中国传统建筑不但要满足实用功能,具有形式美感,还要有文化表意,追求天人合一、物我交融的文化内涵。传统建筑门窗在建筑立面中所占面积较大,窗的格心是整个窗户中间的位置,也是通风采光的主要部位,是整扇窗户装饰的重点,这种文化内涵必然也会表现的淋漓精致。中国传统窗格中的几何纹饰常用谐音和隐喻等具有象征性的题材表达这种文化内涵,通过象征手法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概念通过建筑空间而具体化、形象化。传统窗格图案几何纹饰在造型时借助于动植物、自然现象、生活器物、吉祥符号等具有象征平安、吉祥、如意、福寿的题材表达一定的文化内涵,将直接或间接产生的具体形态转换为精神世界的感性认识,通过抽象和概括,体现出几何纹饰的美感,增加了审美情趣,透露出“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美好愿望。如菱形纹图案相依相护、绵绵不断,寓意代代相传、子孙振振;龟背锦由龟背纹抽象成多个正八角形图案组合在一起的一种窗格图案,意为“延年益寿”;海棠纹寓意春色满堂、春色永驻、光明磊落、堂堂正正;灯笼锦寓意“前途光明”;方胜纹寓意吉祥福寿、延绵不断;步步锦代表了步步锦绣、前程似锦等。中国传统窗格中的几何纹饰被赋予了生命和意识,这些几何纹饰引起人们联想会意,给人以美的愉悦,是中国人内心对吉祥降临的深切渴望,它是中华民族特殊信念的一个象征,寄托了普通民众的善良愿望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是中华民族理想、智慧的积淀[3]。

(三)几何纹饰意境美

中国传统建筑不只是提供一个供人使用的空间,而是创造出传情达意的时空综合艺术。古代人们运用他们独特的匠心营造出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空间环境,通过具体的、有限的空间形象传达微妙的耐人寻味的情调气氛,从而使人们进入物我合一的广阔空间,使体验者睹物会意,触景生情,感受到有限空间中的无限意趣[4]。传统窗格中的几何纹饰是表达空间意境美的重要手段之一,首先,窗格中的几何纹饰本身作直线型或曲线型的透空花格,有的在节点处做一些小雕刻以求变化,这些窗格层次丰富、空间跳跃,在有限的空间中展现出超然物外,是空非空,似有还无的空间意味。其次,窗还承担着分割室内外空间的功能,几何纹饰的窗户包含了映衬、虚实、曲直、开合、动静、隐显,要取舍朝晖斜阳、日光月影、雾雪霜露、芭蕉叶雨[5]。传统窗格图案以纹饰的细腻丰富,构图与景色的高度融合,将窗与景浑为一体。站在室内透过窗户可以欣赏户外的山光水色、一草一木,而在室外透过花窗还可欣赏室内精美装饰,户外和室内的空间似隔非隔,室内外景致若隐若现,把室内外空间装点成一幅立体的画。尤其是当阳光透过窗格,在室内墙壁和地面上投射出生动的光影幻化成迷人的图案,而且光影还会随着时间的变换而不断移动位置,表达出传情达意的时空艺术。窗格图案让固定在墙上的窗户有了跃动的生命,显现出中国古典的美学精神。窗户巧妙的将建筑内外的世界连接起来,使两个世界有了奇妙的联系,窗户使窗内外的景物变得朦胧,朦胧的隔离使窗格图案变得更有味道,营造出深层的意境[6]。

四、结语

传统窗格中的几何纹饰形式简洁凝练,历史久远,蕴含深刻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展示了深厚的形式美、寓意美以及意境美等艺术特征,体现了它在中国传统窗饰中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田自秉.中国纹样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2〕王振复.建筑美学笔记[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3〕黄汉民.门窗艺术(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4〕毛兵,薛晓雯.中国传统建筑空间修辞[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5〕朱广宇.中国传统建筑门窗隔扇装饰艺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6〕郑卫东,张宇红.漏窗造物之美的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4(04):90-93.

(责任编辑 赛汉)

猜你喜欢

艺术特征
中国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与传承发展研究
电视摄像技术中的画面构图艺术分析
对话凡高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电影《煎饼侠》的大众艺术美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