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教学方法优化策略
2016-05-14陈卫东
陈卫东
新课改大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呈现崭新面貌.但是,诸如教师如何设计筛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创设适宜教学情境、优化多种媒介应用、重视实验操作,对合理使用教学资源,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历练学生实践能力,都有重要促进作用.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不仅要活用教法,还要教会学生使用好学法,正像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这是新课改课堂教学的重要共性特征.教师在教学情境设计时,需要对教材教学内容进行仔细剖析,探寻情境创设切入点.初中物理有一定抽象性特征,而学生学习存在鲜明的个性差异,教师还要对学生实际学力展开深入调研,只有掌握了不同群体学生需求,才能为教学情境设计提供重要参数.教师设计悬疑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讨论思考的热情;教师进行多媒体展示,也能够引导学生展开深度思维渗透;教师给出现场演示操作,学生有了亲身经历,对物理现象物理理论也有了更多直观认知.全面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这是物理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教学目标.
在学习《运动与力》相关内容时,教师这样引导:我们夜晚仰望天空时,很容易看到一些星星在运动,这些星星就是人类发射到地球外围轨道的卫星.人造地球卫星,是围绕地球飞行的,并不断对地球进行气象、地壳运动等观测,还可以用于军事、通讯等方面,为人类提供服务.我们知道这些卫星是如何被送入到预定轨道的呢?火箭发射升空是一种什么样的运动呢?卫星在围绕地壳飞行是什么样的轨迹吗?学生对人造卫星和火箭都有一些认知,教师问题抛出后,立刻引发学生展开热烈讨论.有学生介绍:火箭发射都有现场直播,当火箭点火后,火箭会慢慢升空,而且是越来越快.第一级燃料用尽,燃料箱外壳会自动脱离,第二级燃料点燃继续推动,一般要有三级推动,才能将火箭上的卫星送入太空.火箭运动是一个加速运动,卫星进入的轨道呈现椭圆形.
从学生讨论结果不难看出,教师利用夜晚观察卫星展开教学情境导入,由卫星联想到火箭发射,由火箭发射联系到运动轨迹.学生学习思维顺利启动,逐渐接近“运动和力”相关认知.初中学生思想活跃,对未知领域有主动探索欲望,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心理,创设特殊教学情境,用悬疑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取得显著成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趣自然成为课堂教学最需要关注的教学重点.课堂教学激趣手段众多,教师要注意抓住学生思维特征,作出针对性设计,以提升课堂导入品质.
2优化媒介,合理使用教学资源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展开后,教师需要借助实物、挂图、投影仪、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教具,为学生做形象展示,引导学生展开学习思维.在教具应用时,教师要做好精心筛选.教学辅助教具是课堂教学辅助工具,教师要针对教材教学内容实际需要选择教具,还要观照学生认知基础特征.特别是多媒体介入课堂教学之后,也给教师施教带来一些现实问题.若教师过多依赖多媒体展示,省去了板书、画图、实践操作等内容,凡事都让多媒体代替,这势必会形成多媒体依赖症.因此,教师要正确看待教具使用,适当选择应用教具,为教学创设鲜明直观感知契机,这样才能激活学生思维认知.
教师应用教学媒体时,要提升针对性.在学生接触《重力》相关内容时,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重力的概念.为展示重力产生过程,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地球和月亮.教师给出问题:地球和月亮为什么会保持比较稳定的距离,月亮为什么一定要围绕地球转呢?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教师以教室内吊灯、吊扇为例,讲解重力的存在.并得出结论: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相互的吸引力,这就是万有引力定律.教师用地球表面所有物体被地球吸引来证明引力的存在,这些引力就是重力.学生展开多种实验进行验证,对万有引力相关知识展开探索.
学生之所以能够快速行动起来,是因为学习思维被触动,万有引力与世界万物都有关联,学生对此自然是充满探索兴趣.教师利用多媒体和实物进行展示,为学生提供重要学习认知条件,学生学习顺利展开,学习效果自然是值得期待的.学生主动进入学习探索,其学习内驱力占据主体地位,对课堂教学形成重要助力作用,实现认知转化也就是水到渠成了.
3重视实验,历练学生操作能力
物理教学中不乏教学实验内容,教师在实验设计时,需要厘清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实验是教学重要内容,教师要进行针对性筛选,以提升实验教学实效性;其次,教师要对实验程序进行详细设计,不妨利用多媒体先进行模拟实验操作,然后再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实验规范意识;再者,教师要做好实验引导工作,学生对实验操作有浓厚兴趣,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规范操作,对可能出现的状况要有充分的预判预设,确保实验能够安全顺利完成.
物理实验众多,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作出筛选,让学生参与典型实验操作体验,对巩固学生认知有积极帮助.在学习《液体压强》时,教师进行演示实验:用塑料袋装水,塑料袋慢慢胀起来.让学生用手触摸塑料袋,明显能够感觉液体产生的压强,并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教师拿出侧壁开有小孔的量筒,注入水后,侧壁小孔有水流出,由于小孔位置高度不同,其射程也不同.教师让学生操作实验,看同一水平位置的小孔其水流射程会相同吗?学生参与到实验之中,很快就得出结论:量筒侧壁同一水平高度的小孔,其水流射程是一样的,方向都是向外的,说明同一水位的压强是一样大的.
教师利用量筒做实验展示,学生看得清晰,对量筒内液体压强有了真切认知.这个实验便于操作,其直观性也很强,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其操作非常顺利.学生从实际实验操作中获得了深刻认知,对液体压强的大小和方向也有了实践验证体验,这对提升学生物理素质有重要意义.
达尔文说过:“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教学方法改进优化也是势在必行.教师从教学情境创设、多媒体应用、物理实验等环节入手,对教学方法进行多重整合优化,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学习体验中获得更深刻认知,最大限度提升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