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真实影像系统中象征作为局部修饰手段的运用

2016-05-14雷祥宇

人间 2016年7期
关键词:鲤鱼金鱼亚洲

雷祥宇

摘要:本文将根据黄琳老师《电影学原理》相关知识,来谈论真实影像系统中象征作为局部修饰手段在影片中的运用。文中,首先介绍真实影像系统、象征这两个概念的一些相关知识,然后结合三部影片进行分析。

关键词:真实影像系统;象征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00-02

一、 真实影像系统的概念阐述

叙事机制是在一般现实逻辑层面上的性质,是影像系统的分类标准。所谓一般现实逻辑,即是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中和一定的民族或社会阶层中形成的占主导性、相对稳定的审美价值判断标准。影像系统分为象征影像系统、真实影像系统、抽象影像系统、特殊文化影像系统、兼容式影像系统、神化影像系统、解构型影像系统等七种类型。

真实影像系统是影像系统内部的叙事机制在社会生活中是完全可能得以实际发生的事件(包括已经实际发生的事件)。真实影像系统是一个关于历史和现实时段的理论范畴,并不包含对描述未来事件的性质判断。而真实影像系统包含了三大特征:一是叙事机制的真实;二是人物的真实;三是时空环境机制的真实。真实影像系统的三大特征也是真实影像系统内部基本的和本质的要求。真实影像系统与电影艺术媒介“运动的声画影像”的“具体性”特性,有着天然的亲和。以成像(照相、电脑技术)技术支持的“运动的声画影像”永远是物质现实的具体影像。人与环境的具体性、丰富性给真实影像系统的创作提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一个世纪以来的电影艺术之所以被真实影像系统占据主流地位,就是这种在艺术媒介特性层面上的内在原因。

在真实的影像系统中,当创作主体不满足于仅仅是对事件的叙述,也不满足与在叙述过程中用叙事方式、叙事态度去影响受众对事件的评价,而试图用一种视觉形象或听觉形象来直接负载自己对事件的理性结论。这种时候就需要在真实影像系统里运用到象征了,这也是象征在真实影像系统中作为局部修辞手段的存在。

那么真实影像系统中象征做为局部修辞手段得以完成要满足以下三个基本条件的存在。一是具象物必须在叙事机制承担具体的叙述任务;二是具象物在叙事过程中得到艺术和技术层面的足够强调;三是解释机制必须是自明的。只有这样象征才能作为局部修辞手段存在与真实影像系统中。

二、“象征”的理解

“象征”这一词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文中,意为“一剖为二,各执一半的木制信物” 但随着词意的不断衍生,如今的“象征”的意义渐渐的演变为以一种形式代表一种抽象事物。

象征,作为艺术创作的基本艺术手法之一。指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艺术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象征的本体意义和象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通过艺术家对本体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会使艺术欣赏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到艺术家所要表达的含义。运用象征这种艺术手法,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可使复杂深刻的事理浅显化、单一化,还可以延伸描写的内蕴、创造一种艺术意境,以引起人们的联想,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

象征通常有两种:一种象征具有常用性和普遍性,如红玫瑰代表爱的激情、红色象征喜庆、白色象征哀悼、喜鹊象征吉祥、乌鸦象征厄运、鸽子象征和平,鸳鸯象征爱情等;另一种是作者赋予某一事物以独特的含义,现代作品中更多的是这种作者独创的象征。

象征在不同的影像系统中呈现的三种不同含义:一是象征作为艺术创作中的一种局部修饰手段;二是象征作为艺术创作的总体创作方法;三是象征作为泛文化意义的“泛象征”。

三、象征作为局部修饰手段在真实影像系统影片中的运用

下面就结合国内的作者个人认为经典的片子来分析“作为被创作者赋予某一事物以独特的含义”的象征在真实影像系统类型影片中作为一种局部修饰手段的运用。

第一部是国内知名导演冯小刚2000年作品《一声叹息》,故事大概:丈夫梁亚洲是一位小有名气的剧作家。妻子宋晓英,是某医院护士。女儿正在念小学。在他编写一个剧本期间,公司老总刘大为给他配置了一个写作兼生活秘书李小丹,在写作期间,李小丹主动向梁亚洲表达了自己的爱意。梁亚洲也被李小丹吸引。梁亚洲和李小丹发生了关系。宋晓英很快发现了他们俩的关系。李小丹让梁亚洲跟妻子提出分手,梁亚洲答应。但宋晓英无论如何不愿与梁亚洲离婚。最后宋晓英终于同意与梁亚洲离婚。但梁又因为女儿而没有与妻子离婚,他们分居了。宋晓英擦新房的天花板的时候从楼梯上摔下来。梁亚洲赶到医院陪伴妻子,并随后在家照顾妻子。梁亚洲与宋晓英复合。李小丹离开梁亚洲。影片最后一个片段,梁亚洲接到李小丹打来电话,李小丹仍然离不开梁亚洲。

“金鱼”影片中出现多次,它不仅仅是作为一种生物生命的存在,更重要的是在本片中导演赋予了情人的含义。

影片把李小丹和金鱼的形象放在一起,李小丹喜欢养金鱼,经常出现的镜头是她给金鱼喂食,或者是她看着金鱼,还有就是画面有几处先出现金鱼的特写,然后出现她的特写。在影片中金鱼成为一个代表情人的象征符号。导演把情人比作金鱼,而金鱼表示的意义是漂亮的,具有观赏性的,但是金鱼却是不实用的。

在李小丹狭小的宿舍里,她奇迹般里托出了一个鱼缸;这是本片金鱼第一次出现,我觉得这个绝对是本片的神来之笔,一点点地把情节推到最后一幕。这金鱼见证了这两个悲欢离合的故事,是为什么呢?这个可以从安放金鱼的器具看出。第一个当然是在玻璃鱼缸里,像李小丹的爱情期望一样,纯纯净净平平常常,盛满了阳光和空气,以开放和自由的姿态面对一切。她为了梁亚洲和男朋友分了手,而且遭受了残暴的报复,她男朋友也把她鱼缸打破了,金鱼却还是活着的,她给鱼换了一个新的玻璃鱼缸。当梁亚洲被安排在香山宾馆里搞创作时,李小丹去探望他时,坐着公交车,摇摇晃晃,双手小心翼翼地捧着金鱼缸。在香山宾馆里,梁亚洲为李小丹治疗受伤的脚,李小丹悠闲地往鱼缸里洒面包屑;多么温情的场景!这就是李晓丹所期望的爱情,像金鱼一样自由自在地在水里游来游去的。当得知梁亚洲的妻子和女儿要来看望他时,李小丹主动地离开,女儿见到金鱼欢呼雀跃,梁亚洲再次欺骗妻子,当他的妻子知道这一切的时候,狠狠地抓起玻璃鱼缸里的金鱼,然后又狠狠地扔回鱼缸里,怫然离开宾馆。

转眼又是梁亚洲和刘大为在车上,他捧着金鱼,这是他给李晓丹的金鱼,这次是在茶水壶里装着!这个绝对是奇思妙想,也让有心观众不禁暗暗猜疑。茶水壶有把手,拿着方便;有盖子,金鱼安全。当梁亚洲和他妻子分居从家里搬出来,李小丹又被老板炒鱿鱼了,两个都“无家”可归的人在大街上时,李小丹在如此窘迫的状态下,仍然随时随地带着用茶水壶装着的金鱼,可见她是多么地喜欢金鱼。

李小丹在生日这天在楼道里等到了出门的梁亚洲。梁亚洲为了照顾在粉刷房间摔伤的妻子已经离开李小丹很久了。他承担了妻子和父亲的角色,心里有了对妻子的愧疚和对李小丹的思念,连自己的生日都忘记了。从这儿往后梁亚洲的话很少,但是眼神、动作和表情就足够了。妻子对李小丹分享恋爱故事,女儿用孩子的恶作剧报复李小丹,梁亚洲则是羞愧无状手足无措。老婆和他碰了杯,他的酒杯伸向李小丹,爱情退缩了,亲情回来了。曲终人散,金鱼也再一次出人意料地回到了玻璃杯里。这和谁都无关,只和梁亚洲有关。我说鱼缸是爱情,是因为透过它女孩子可以看到爱人的放大的微笑;茶水壶是生活,它是可以供二人斟酌,也是可以供宾客畅饮的;玻璃杯则是很私人的东西,哪怕是在家里。梁亚洲已经把这段感情点点滴滴收拾完毕,只在看着杯中的金鱼想起爱它的过客。

这部片可以说导演把婚外恋写的出神了,影片细腻,以小见大,形象的表现了婚外恋家庭的悲喜离合,一个金鱼缸,里面一条红色的小金鱼,经过小丹、晓英、梁亚洲、女儿的手,可以说也经历了一些波折,好几次差点死亡,但最终还是在这些人的手中艰难的活了下来,影片到最后,梁亚洲将小金鱼从鱼缸拿出,意外深长的叹了口气,金鱼见证了他的婚外恋,见证了他在小三和妻子之间左右为难的瞬间,见证了他和妻子的和好,这条小金鱼贯穿全片,以一个特殊的视角折射出他一路走来的辛酸历程,这个过程也许一般人不理解,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知道其中原有的酸甜苦辣。

“房子”本是居家之地,在片子中导演更多赋予了家庭的含义。

贯穿全片的一个中心事件是梁亚洲和宋晓英的家要搬新房子。影片当中导演把宋晓英的很大部分活动都安排在装修新房子这件事上面。而这里“房子”本身就是一种很明显的所指——家。于是自然而然地,在观众当中就强化了妻子与家庭的紧密联系。房子给人的感觉是具体的,也就是实际的,实用的,即存在一种妻子就是家里的,后方的、私人的,不容易失去,也是不能失去的含义。

在影片的开头部分。梁亚洲出差回到家中。场景的地点设置在家里的厨房。厨房代表着必不可少。这个时候我们看到的画面是,厨房是狭小的、紧凑的,代表着夫妻之间亲密的关系。蒸笼散发出热气腾腾的雾气,代表着温暖,而且观众很容易产生一种很踏实的、具体的感觉。厨房里摆了很多橱柜、餐具、饮具。占据了厨房的大部分空间,表明内容是丰富的、充实的、实在的。

第三部电影是国内导演姜文自导、自演的,于2007年上映的《太阳照常升起》,说实话,我第一次看这个片子时,并没有完全看懂,只是觉得这片子画面构图非常好,画面色彩也很丰富并且很有诗情画意。这次写黄老师论文时,结合题目的意思,我突然想起了几年前看过这部影片,然后就重新看了一遍,由于课堂上学习了黄老师关于电影学原理中影像系统方面的知识以及象征作为一种艺术手段在电影创作中的运用等理论,所以再次看《太阳照常升起》时,并没有感觉到困难,并分析出在这部影片中,一些物体(道具)在片中特殊的含义。

下面我就《太阳照常升起》中第一个故事来讲,其内容是在文化大革命背景下的一个小山村里,疯妈和她独自带大的儿子之间的故事,这一部分也是整个片子中运用象征手段最多的一节,导演分别将不同的道具及场景安排在这一节里。

鲤鱼鞋,在影片开头大概27秒左右,画面定格在一双小小的有黄须的鲤鱼鞋上。第一部分的故事大部分围绕这双鞋开展的,并故事结构中占有重要位置。鲤鱼,在中国有“鲤鱼跳龙门”之说,在影片中,绣着鲤鱼的绣花鞋并非单纯的物质意义上的鞋,而是父母望子成龙的理想,是毫无杂念的深情满满的寄托和祝福。在这一部分中,鲤鱼鞋鲜明的展示出在梦境中的母亲充满着对儿子“跳龙门”的美好希望。在1分15秒,母亲去商店买鲤鱼鞋,一排排很漂亮的鲤鱼鞋,她向营业员说要一双鲤鱼鞋,并且强调要鲤鱼长着黄须,然后很神圣的双手捧着。这鞋子不是拿来穿在脚上的,因为她自己宁愿光着脚。长着黄须子的鲤鱼,在中国民间传说更比普通的鲤鱼要神奇,更神秘。她这是希望自己的儿子以后更有出息,能走出这偏僻的大山。在4分08秒,母亲把鲤鱼鞋挂在一棵大树树枝上,却看到叫着“我知道我知道”的美丽的鸟儿围着大树飞,后来却没找到鲤鱼鞋了,在7分01秒,母亲从树上掉下来,醒来看见儿子带回来一双没有须的鲤鱼鞋,她一眼就看出来这双不是她之前的那双绣有黄须的鲤鱼鞋。可是她的儿子意外的在房顶上发现了母亲丢是的那双鲤鱼鞋。在33分15秒,也是这第一部分故事快结束的时候,母亲穿上了有黄须的鲤鱼鞋。这里鞋的寓意与之前的完全不同,是母亲第一次穿鞋,以前她都是光着脚的,对儿子的梦想和向往都是很高大和宏远的,因为,鲤鱼鞋永远也不会穿在脚上。儿子从被教导到对抗,到渐渐承担责任,已经长大成人了,村里都准备让他当队长,有了他自己的生活方式了。做母亲,也逐渐安心了,虽然不能按自己梦想去要求儿子。于是,母亲把鞋子穿上了,也是把祝福和希望穿在脚上,带着安详的微笑离开……

黄琳老师的《电影学原理》中定义的,真实影像系统中的象征作为一种修辞手段的界定有一点是,作为象征的具象物要参与到叙事当中去,在这部电影第一部分中的鲤鱼鞋,不仅仅是参与了叙事,而且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并使得叙事更加清楚明确,使得观众对主题的把握和理解更加准确。

在这一部分还有一个具象物,就是“砖块”,我个人认为它在片子中也被导演赋予了含义,但是具体是什么含义,我还没有怎么弄明白,我在这里简单说说吧,是否正确,请老师指正吧。在片子1分38秒至2分13秒,母亲买好鲤鱼鞋从店里出来,被儿子撞到,儿子边跑边丢掉手里垒着的砖块,母亲追着儿子,售货员喊着“钱”追出来,原来母亲还没有付鞋子的钱。“砖块”是这段故事唯一一次出现,我第一次看这个片子时,根本就没弄明白,为何儿子要抱着这么多砖块,边跑边丢。再次看这个片子时,我认为这个“砖块”象征压力和负担,是母亲对孩子的期望,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个期望太重,压力太大,负担太重,他不得不边走边扔,一块块地丢在路边密密麻麻们的草丛树丛中了。

石头小屋,这是这部影片中我认为最具特点,也是最神秘的地方,在这个片子的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中都出现了。在29分58秒,儿子偶然发现树林中的石头小屋,于是他带着既紧张又好奇的心情走进这个他母亲修建的石屋,看到里面有摔碎了拼好的碗和算盘,看到自己的相片和一个女人的照片挂在一起,第一次看这个片子的时候,我并不知道这个女人是谁,再次看的时候,我查阅了这个片子的一些相关资料,才知道这个女人是“李铁梅”,一个具有时代性的女性,是那个时代所能见到的、能想到的最好的女性。从这些我们不难看出这个非常浪漫和有情调的小屋,是母亲给儿子建造的。这也是影片第一部分的高潮,石屋是母亲对儿子的爱和希望。但是,在这里小屋里,儿子打了几个喷嚏,里面的东西意外又碎了,这也表明这一切又不真实,至少在那个年代,母亲想给予儿子的理想的生活也是不可能实现的。石屋只是寄托着母亲对儿子美好而率真的祝福。这是一个单身母亲在一个疯狂的、不全安的年代里用自己的力量为儿子建造的一座既是实物更是精神上的“家”。

以上三部影片分析就是我在学习完《电影学原理》后对真实影像系统中象征作为一种修辞手法的应用的观影体会和认识,但对于真实影像系统中的象征作为一种修辞手法的应用这个问题,黄老师在理论上已经写的很清楚,在以后的观影中,我们将带着他那些理论去研究和分析影片,看懂这类片子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参考文献:

[1]黄琳,电影学原理,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

[2]黄琳,论真实影像系统,中国知网。

猜你喜欢

鲤鱼金鱼亚洲
小鲤鱼的问候
鲤鱼跳龙门
小金鱼
小金鱼
亚洲足球
那些早已红透VOL.03半边天的亚洲it gril,你都关注了吗?
红鲤鱼的“三十六计”
日全食令亚洲很兴奋
小鲤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