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大学语文教学与人文素质培养相结合

2016-05-14王增斌

人间 2016年7期
关键词:大学教育人文素质

王增斌

摘要:大学语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字理解和表达素质;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需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助于开发智力,利于学生智能的提高与发展。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改革大学语文的教学方法,坚持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坚持开发思维与培养能力相结合。

关键词:大学教育;语文;人文;素质;思维;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00-01

一、大学语文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一) 大学语文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字理解和表达素质。

大学语文最根本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文字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最能反映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大学语文选入的范例文章形式丰富, 有诗、词、散文、戏曲等,内容则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时间跨度从先秦到现当代, 文字表达准确、凝练, 构思精巧、富于创新且感情真挚, 是我国文化遗产的精华。在科技突飞猛进的今天, 一个人只有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 才能在工作和学习中抓住重点、更有效地摄取知识, 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同时,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 不论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还是自然科学研究的人, 都免不了与文字打交道。如果没有较好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我们就无法正确接受各种知识信息, 也无法正确地传递我们的思想, 很难和别人交流, 而信息的沟通, 处处离不开写作。大学语文首先要解决学生的文字理解和表达问题。

(二)大学语文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审美素质, 即感受、评价、欣赏语言美、自然美的素质。我国长期应试教育及社会分工的专门化和细密化, 阻碍了人的全面发展, 我们不难发现, 许多人( 包括一些颇有建树的人) 只在有限的领域内片面地发展了自己的某一能力, 而社会上有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 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对一些趣味低级的东西感兴趣, 与其身份和地位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主要原因, 还是这些人的审美素质比较低, 对世界缺乏审美的认识。我们创造生活的同时充分享受生活, 但享受生活并不仅仅意味着对物质的占有,还意味着我们在感情上、精神上要超越生活的物质范畴, 开拓出一片广阔的精神空间并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只有这样, 我们才会看到建筑材料大理石、花岗岩时, 不会只想到它们的价钱而是被那美丽的花纹、坚硬的质地和起伏不平的线条所蕴含的深沉韵味所折服, 见到蒙娜丽莎也就不会为它高昂的价钱而惊叹, 而是被那恬静、美丽的笑容所震惊, 也才会明白中国人为什么会对自然界的许多东西都寄寓了自己的审美体验。

(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学生在学校里主要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训练专业技能, 因此, 学生的主要精力应主要用在专业知识的学习、把握上, 但在现实生活中,必然又会遇到很多需要关注的问题, 如理想、情感、追求、价值观等, 同时, 生活本来就是丰富多彩、千奇百怪, 个体之间又客观地存在着差异, 究竟该如何取舍?学生渴望能在生活和学习中找到答案, 因此, 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 学生也同样渴望更多地了解社会、文化、历史知识、哲学思想。中国文化, 孕育了中国灿烂的文学, 中国文学反过来又为我们展示了中国古代灿烂的历史。作为一个中国人, 如果不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 那么很难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 更谈不上成为一个爱国者和具有高度责任感、敬业精神的人。只有对中国文化有了较全面的了解, 才会更深刻地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才会意识到祖国的可爱和自身的责任, 才有可能明白中国历史上那么多的仁人志士, 他们用自己的人品和作品向我们展示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三、营造诗化和思辩的课堂氛围

学生的人文素质不是靠说教和强加灌输就能培养的,而只能潜移默化,并且还需要学生个体的主动自觉去领会、感受和顿悟,虽说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对人的精神面貌、价值观却会产生深远变化。因此在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营造诗化和思辩的课堂氛围。

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呈现出一种民主、平等、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有时需要创设生活情境,让情感走进课堂,以教师的“情”去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体会到一种浓厚的人文陶冶。

首先,教师上课要有激情。走进大学语文课堂,不少教师上课表情冷漠,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这样的课堂波澜不惊,也不会打动学生的心灵。想起前人教书的情形状态,梁启超先生上课“说讲到精彩处,‘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每当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这样的课,这样的教师学生一辈子也忘不了。教学其实是需要激情的,需要我们教师全身心的投入和无私奉献。只有教师自身充满对事业生活的热爱,才会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其次,我们要营造诗化的课堂氛围。教师要善于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我在讲周作人的《乌篷船》时,我让学生倾听马思聪1937年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思乡曲》,乐曲的离愁别绪之感深深地打动了学生,因为他们不少人都是第一次离开家乡和父母出外读书。相同的感受使他们沉浸在对自己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中,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情感体验再去理解文章就会容易得多、深刻得多。

再次,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思辩的课堂氛围。弗莱雷认为,“只有通过交流,人的生活才具有意义。只有通过学生思考的真实性,才能证明教师思考的真实性。”人文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不像自然科学知识那样可以简单、直接的方式传递给学生。

总之,人类主体精神的真、善、美是永恒的追求,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长期使命,在这一使命的完成过程中,大学语文责无旁贷。语文教学的过程,既是一个语言能力训练和提高的过程,更是一个文化教化、精神成长、个性形成的过程。大学语文教学要与人文素质培养相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来完成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任务,使人文知识、人文精神深入学生的心灵,这对学生形成优良的个性品格、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丁佐湘.加强大学语文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养[J].江西教育科研,2007(6).

[2]卢素侠.谈在大学语文课程中实施人格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8(7).

[3]史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素养———再谈《大学语文》与传统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8(5).

猜你喜欢

大学教育人文素质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生本教育理念在应用心理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农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自主学习理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研究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调查与分析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人文社科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