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下游地区商周时期青铜格斗兵器研究》评介
2016-05-14李晓燕
摘要:《黄河中下游地区商周时期青铜格斗兵器研究》是一本比较完整的关于黄河中下游地区青铜格斗兵器的研究著作。众所周知,商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青铜文明时代,青铜格斗兵器又是青铜时代重要的作战武器,它的出现推动着青铜文明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对青铜兵器的研究不仅可以探索青铜时代的战争历史,也是研究当时青铜工业、青铜铸造技术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料。本文主要是笔者通过详细阅读该书后的一点感悟和看法。
关键词:青铜格斗兵器;商周时期;型式划分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00-01
这本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青铜格斗兵器,即指持于手中、靠双手的力量与技艺与敌人作战的进攻性兵器。作者将时空范围限定于商周时期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是有一定考量的。首先,商周时期是青铜时代的盛期,作者认为商周时期是以青铜格斗兵器为主的冷兵器时代,诚然,夏代时虽出土有青铜兵器,但年代较晚,为二里头文化四期,而且数量极少,未形成规模,到东周以后则进入铁器时代。其次,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商周文明的核心区,在这一地区出土的青铜格斗兵器数量众多并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因此来说,作者所选的时间和空间范围是非常适宜的。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查询、对比和分析传世文献、出土文献和考古资料的所有青铜兵器,选出8种最为常见,最具代表性的格斗兵器进行研究。这8种兵器包括戈、钺、装柄长刀、矛、戟、剑、殳、铍。其它的异形器,要么只见于文献记载,要么只有零星出土,要么不在文章所界定的时空范围之内,所以书中并未进行详细的研究。作者对这8种兵器进行详细的型式划分、分期、分区以及组合分析,并对不同组合所反映的兵员组成、军队编成、兵器配置和军队结构等军事方面的生活有较为简单的介绍和研究。
作为一本对青铜格斗兵器进行详细研究的专业书籍,除了运用专业朴实的语言外,我认为这本书还有以下几点值得学习:
其一,作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查阅、收集传世文献、出土文献和出土资料等相关记载中有关的青铜兵器,并对每一件器物都有所介绍,虽然最后对一些异形器没有更深入的研究,但却让我们对古代青铜兵器的种类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其二,在选出8种代表性的青铜格斗兵器后,作者对每一件器物都进行了详细的型式划分。例如戈,作者将其分为三类:直内戈、曲内戈、銎内戈,十二型:直内戈A型、B型、C型,曲内戈A型、B型、C型、D型、E型、F型,銎内戈A型、B型、C型。其中B型直内戈又可区分为Ba、Bb、Bc等亚型,A型直内戈分为Ⅰ~Ⅶ七式,等等。这里作者熟练运用器物类型学,对不同器物有不同的类、型、式划分,其中类、型的划分让我们对同一件器物在同一时间段内的不同种类有所了解,后文的分区可能就在这一基础上进行的,因此,也让我们对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器物风格有一定的了解。式的划分又让我们对同一件器物在不同阶段的发展变化有所认识,例如戈在刚出现时是无内的,后来才出现有内戈。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变会很容易区别出不同器物是在何时何地存在,以及这件器物的源与流是怎样的。而且,作者对每一件器物的出土地点都有标注,方便我们查询、对比和验证。
其三,作者在通过对黄河中下游地区商周时期青铜格斗兵器的种类、型式分析、分期、分布区域、功用、兵器组合及其商周军事生活的综合研究,提出了两点认识。一是中国进入青铜兵器时代是在商代,这一时期青铜格斗兵器数量多、种类齐全、形成体系并得到广泛的使用。二是冷兵器时代的一些模式在商周时期确立,如格斗兵器诸兵相杂模式和单兵配置长短相配模式。这也是我们读完书后得出的最为直接的认识。
然而,并非所有都是十全十美的,我也不得不承认作为一部研究型著作,这本书还是有一些不足之处的。
第一,既然作者身处于河南博物院,必然会有很多机会接触文中所提及的各类兵器的实物资料,作者显然并未充分利用这种便利。本文所涉及的器物很少有相关的实物图片,多数仍为线图,如若多一些实物图片,我们也会对所讲内容产生兴趣。而且文中对不同器物的不同部位缺乏标注,例如戈由援、内、胡等部位组成,很多读者并不知道何为援,何为内,何为胡。当然,读者如果是一些专业人士,很多东西便会一目了然,但对于初学者而言,就有点不知所云。
第二,文中既然对不同器物都进行了详细的类、型、式的划分,并对每一种器物的不同型式都有相应的分区和分期,却未对这些器物为何会出现于这一时期和这一地区的原因进行探讨。所以,我认为文章过于注重对器物本身的研究,如若再上升到社会发展方面,可能会更为完整。例如作者以器物的型式为标准,将商周时期的格斗兵器分为三期,第一期为商至西周早期,第二期为西周中期至春秋早期,第三期为春秋中期至战国晚期,每一期又可分为不同阶段。在做完分期后,有关内容便戛然而止,作者对这种分期的社会原因只字未提。事物的发展变化总会有原因的,我认为,之所以会出现以上三种分期是与当时的社会变革有关的,仔细分析我们便会发现商至西周早期、西周中期至春秋早期、春秋中期至战国晚期,这几个阶段都曾发生过大的社会变革。由商到西周、由西周到春秋、再由春秋到战国时期是几个重要的时间段,在这些时间段内发生了战争频繁、朝代更替的重大历史变革。所以说不同时期的兵器类型是与朝代的更替有关的,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生产力水平、不同的社会文化、不同的意识形态,所以会铸造出不同种类的兵器。再比如,作者将商代的格斗兵器分为四个区,即豫冀晋、陕中南、陕晋北和山东地区,两周时期的格斗兵器分为五区,即陕甘地区、河南地区、晋冀地区、冀北地区和山东地区。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分区,当然也是与不同地区的考古学文化、社会族群以及他们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和意识形态等有关。
虽然本书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却是一本专业的研究商周时期青铜格斗兵器的重要参考资料,对于探索商周时期的战争历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书中对不同兵器进行了详细的类、型、式的划分,为我们学习器物类型学的研究方法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而且书中有很多地方很值得我们学习,对于学习夏商周阶段的同学来说,很值得阅读和品味。
参考文献:
[1]石晓霆.黄河中下游地区商周时期青铜格斗兵器研究[M].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9
作者简介:李晓燕(1990-),女,汉族,陕西省宝鸡市麟游县人,考古学硕士,单位:郑州大学考古学专业,研究方向:夏商周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