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之魂:热忱、执着、情怀
2016-05-14陈天悦
陈天悦
摘要:本文通过近现代案例分析和对比,意在找出现代工程建设的不足之处以及潜在危险,发掘匠人精神在当代逐渐消逝的原因,强调匠人精神对塑造“工程师文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当代工程学学生的内在发展提供一个良性、健康的引导方向。
关键词:工程师文化;匠人精神;建造业;现代制造业;圆明园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00-01
一、引言
匠人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用专注、时间和耐心将手中的作品打磨的更加完美,其精髓便在于热忱、执着与情怀。工程师与匠人都在用智慧与岁月为作品赋予生命,因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古代与近代的工程师文化中多多少少可以折射出匠人精神的影子。然而在当代的工程师群体中,这种精益求精的执着已悄然消散,令人深思。
二、工程师文化在近现代的发展
1.近代建筑业的工匠之心——以圆明园为例。
建筑工作者是工匠群体中一个较为庞大的组成部分。我国古代的建筑工程最迟在汉代就有了图样,到隋朝时发展出以线万方安和烫样条和结构相结合,在三维空间内研究建筑设计的模型。清代的雷氏家族“则将这一设计程序标准化、规范化,按照实物比例缩小、用草纸板、秫秸、油蜡和木料等材料加工制作的模型。因制作工艺中有一道熨烫工序,便将其命名为“烫样”,“样式雷”的称号也因此得名。
遗留至今的样式雷烫样作品中,有我们熟悉的圆明园中的“勤政殿”、“万方安和”、“廓然大公”等。这些烫样都按比例制作,尺寸基本上是两种,一种是分样,一种是寸样。如五分样、寸样、二寸样、四寸样至五寸样等,比例根据需要选择,细致到房瓦、廊柱、门窗甚至室内陈设的桌椅屏风等,以便皇帝审样时一看就明白,也方便建筑时按比例原样放大。
在相关过程中,雷氏家族的任务不仅涉及勘测风水地势,制定建筑规划,还需拟定施工方案,甚至用图像的方式记录进展。房匠们需要绘制大量的相关草图和正式图样,以及精工制作的烫样和图本用于进呈御览。倘若在工程进程中出现设计变更,还需要再次通过同样的制作和奏事程序。为了分发图样和建档登记,有时同一份图样需要人工复制数十份。在一个没有仪器机械作为辅助、全靠人类的智慧与力量的时代,雷氏家族凭借强大的耐心、毅力,以及对于完美的苛求,孜孜不倦地完成皇族为其布置的一个又一个难题。
2.现代制造业的发展现况。
工业革命逼迫着中华大地打开封闭的大门,先进的工业技术与机器生产的概念逐渐浸入这片古老传统的土地。在短短两个世纪的时间内,这个星球上经历了三次重要的技术变革,让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
而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推广,社会分工也随之加深,设计者和生产者开始脱离。很多老一代的工人在工厂里,通过与老师傅的交流,对很多细节问题做深入的讨论和研究。而生产者被操作流水线上的机器人所替代,更多的制造工作由机器来完成以及工人们按部就班的工作。以企业富士康为例,同一个工厂的工人相互不认识,缺乏交流。这种状态下,生产者绝对不会对产品产生任何感情。整体氛围如此,企业的最高层领导也不会花大量时间关注产品。
有媒体统计,截至2012年,全球超过200年历史的企业,德国有837家。一位外国记者曾问彼得·冯·西门子品牌经营的秘诀,这位西门子公司的总裁答道:“这靠的是我们德国人的工作态度,是对每个生产技术细节的重视……企业运作不仅仅是为了经济利益,事实上,遵守企业道德、精益求精制造产品,更是我们德国企业与生俱来的天职和义务。”这些“长寿企业”为什么能存在,因为他们都在传承着工匠精神。
实际上,工匠的精神应当在工程中扮演关键角色,它帮助企业不断发现新问题,改进生产工艺流程,从而提升生产质量和效益。因此,中国工业界,乃至工程界,目前不仅需要大批技术过硬的工匠和技术工人,更需要努力培育工匠精神。这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制造出高品质的产品,还可以使企业实现真正的持续发展。
三、在新一代工程师群体中重塑“工程师文化”
1.问题:工程学的功利之心。
在当下社会中,工程学已成为各大高校的热门专业,甚至从冷门的自然科学专业并衍生出相关的工程学科。在大众认知中,自然科学专业出身象征着在实验室漫长而枯燥的研究事业,所得的成果只是一纸文凭,而工程学科专业毕业生似乎自带着“容易就业、薪水较高“的光环。所以,人们常常抱着现实又功利的目的进入了工程学的行业,企图用一种以既定程序且方便快捷的方式积累财富和名誉。长此以往,工程学已成为了一种工具,而逐渐失去了严肃的学科背景。
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塑造真正的工程师之魂?我想,匠人的精神内涵可以给予借鉴。
2.深入其中的精神享受——匠人的热忱。
不论是坐在办公室格子间的程序员,还是一边绘图一边测算的建筑业工作者,工程师都属于一个用双手通过工具改变、甚至创造世界的群体。因此,一个合格的工程师热爱自己的职业,就必须热爱创造、
热爱工具并永不满足。同时,要保持对自己专业的好奇,对不同专业的好奇,对生活的好奇,对世界的好奇,对宇宙的好奇。
3.心怀苍生的广博胸怀——匠人的情怀。
工程师文化,也是一种内心的欲望与恐惧的表达。对创造的欲望,对世界的恐惧。因为欲望而创造,因为恐惧而改造,因而创造世界,改造世界。真正工程师因站在人类社会的角度,发现那些实际生活中令人恐惧的漏洞并整修完善,将人类的福祉作为自己必须担起的使命。所以,人文情怀是工程师文化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四、结束语:
躁动不安的社会因素,逼迫着本应历经时间积淀和考验的工程学变得浮躁、急功近利。我们希望唤醒每一位与工程相关的工作者,不论在学术研究或是工程建设中,都能够勿忘初心,带着对科学的敬畏以及对全人类社会的关怀,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参考文献
[1]《制造业大国呼唤工匠精神——读匠人有感》陈华文.
[2]《华夏意匠的世界记忆——传世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源流纪略》何蓓洁 王其亨.
[3]《现代设计需要匠人精神》王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