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表达技巧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2016-05-14王娇

情感读本·理论篇 2016年7期
关键词:品味言语技巧

王娇

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虽然浅显易懂,但已涉及到一些常用的表达技巧,如何引导学生体悟文章中的言语规律,在言语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表达方法和技巧,熟练掌握通向表达迷宫的金钥匙,是摆在小学老师面前一个严峻的问题。低段表达技巧的掌握,对学生更好地“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促进学生获得更快更好地发展大有裨益。

一、 首先要明确表达技巧的基本内涵

阅读教学要聚焦“言语形式”,关注表达技巧,体悟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表达方式、修辞方式,以及文体特征,紧扣“表达技巧”探究教学,才能真正提升语文能力,形成语文素养。

一个精妙的字词,或画龙点睛,或提纲挈领,或巧埋伏笔,或精巧生动,如飞来神笔,化平淡为神奇,耐人寻味。一段精美的句段,往往是课文言语形式上的亮点。文章巧妙的谋篇,或讲究前后呼应,或巧设悬念,或构思新奇,或结构严谨。文中标点符号的特殊妙用。问号的情绪急切,感叹号的情思奔放,冒号的情味蕴蓄,省略号的情感舒张……另外,文中典型的人称。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显得真实、亲切、自然;第二人称便于面对面倾诉,拉近了距离,让人感到亲切;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更显真实、自由。教师要善于发现文本中典型的人称运用,引导学生读出人称隐藏的信息,探寻作者的用意,感悟“这样写”的好处。

二、锤炼表达技巧的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的本位就是对言语形式和表达技巧加以感悟、品析、玩味,以及对言语形式蕴含的价值取向的感知和人文精神的悦纳。因此,阅读教学必须针对文本特点采用不拘一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亲近言语形式,品味言语形式,把握言语规律,增长言语智慧,提升表达能力,获得人文精神的滋养。

1、在诵读中感悟。诵读可以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美的感受。在诵读中欣赏景物,感受整体美;在诵读中揣摩句子,揣摩语言美;在诵读中展开想象,领略意境美;在诵读中陶冶情操,塑造心灵美。比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的最后一段时,先让学生诵读第二句话,然后去掉“凡是”“统统”“任意”等词语,再让学生在诵读中比较、揣摩,从而领会“凡是”“统统”“任意”等词语刻画出了侵略者破坏圆明园时的疯狂、野蛮。如果去掉这些词语,侵略者那种猖狂、野蛮的形象就荡然无存了。诵读时,对“凡是”“统统”“任意”等词语要读出重音,读出对侵略者的仇恨之情。这样诵读以领略文字之妙、语言之美。

2、在想象中感受。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的现象经常存在,所以阅读时要放飞想象,以感受事物的形象,体会言语形式的魅力。比如教学《慈母情深》的片段──“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首先,读一读,说一说这组句子的表达有什么特别之处?接着,改一改(改成通常的说法),读一读,说一说,这两组句子有什么不一样?你读出了什么不一样的感觉?然后,仔细品味:作者看到了怎样的一个背?在作者的记忆中,母亲该拥有怎样的背?转过身来,作者看到了母亲怎样的一张脸?在作者的记忆中,母亲该拥有怎样的脸?作者又看到了母亲怎样的一双眼睛?母亲啊,你曾经挺直的背哪里去了?你曾经光洁的面容哪里去了?你曾经水灵灵的眼睛哪里去了……这是一个“特殊的言语形式”──这组句子主语后置,形成排比,如同电影里的一个个慢镜头,把母亲的疲惫、辛劳、衰老,放大呈现在读者面前,把作者的愧疚凝聚在字里行间。教学时必须紧扣言语形式背后的空白点,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生发补充,揣摩探究,层层剥笋,可以深入体察“言语形式”背后深刻的意蕴和浓烈的情味。

3、在联系中品味。解读文本,品味语言,要联系生活实践或人生经验。比如教学《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中的这句话:“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首先读句子,说意思: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止一条。当一条路走不通的时候,就要寻找另一条道路。然后,让学生举例来说明:有一次,碰到一道数学难题,我尝试了多种方法都没有成功,只好置之不理,暂时放弃了。晚上,我请教了隔壁的大哥哥,他三言两语一点拨,我豁然开朗。这说明了“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解题的办法不止一个,自己的实力不行时可以向他人请教。这样联系生活来品味语言,学生对文本的丰富内涵和艺术表现力就有了自己的体验和思考。

小学阅读教学的宗旨是让学生得意、得言、得法、得能,实现人性关怀和言语立人的目的。阅读教学必须关注表达技巧,紧扣言语形式开展教学,促使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式”,进而透过言语形式去深刻理解、感悟言语内涵和言语形式的独特魅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创新精神。

猜你喜欢

品味言语技巧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品味桂峰
指正要有技巧
提问的技巧
品味四季
关于冬天
关于言语行为的现象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