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命意义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2016-05-14熊笑颜陈栩刘云花
熊笑颜 陈栩 刘云花
【摘要】生命意义即个体对生命的价值、生活的目标的一种价值判断。大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而近年来却不断出现的大学生藐视自己和他人生命的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的重视。本研究旨在对大学生生命意义感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当前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现状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进一步的生命教育提供科学的实证资料。
【关键词】生命意义;心理健康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或他杀漠视生命现象时有发生,反思大学生中频繁出现的此类事件, 现有的教育对大学生的生命关注不够,没有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没有引导他们对生命和死亡形成正确的认识,学生因不了解死亡的真相和威胁,失去了生命存在的动力和紧迫感,失去了对生命的珍惜[1]。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8-22岁,介于青少年晚期和成年初期,处于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关键阶段,更是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如果能在这个时期引导大学生建立起正确的生命意义感,确定明确的人生目标,才能使其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与考验,才有助于大学生们未来人生的发展[2]。
本研究试图以问卷的方式对大学生的生命意义的情况及特点进行了解,并探讨其生命意义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提供实证性的参考依据,从生命意义的角度,来教育大学生走出“生命困境”,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在南昌市五所高校中随机分层抽样并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20份有效问卷,有效率 92%。其中男生490名,女生 430 名;城市学生470名,农村学生450名; 大一学生267名,大二学生 254 名,大三学生239名,大四学生160名; 独生子女378名,非独生子女542名。年龄 16 ~22 岁。
2、方法
(1)生命意义量表。PIL Test (Purpose in life Test)宋秋蓉(1992)在 Crumbaugh 和 Maholic 编制的生活目标量表基础上改编而成[3]。包含 20 个题目,以 Likert 五点量表方式作答, 量表题目由正反两种计分方式类型的题目构成,得分越高表示生命意义感越高。
(2)SCL-90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量表由90个项目组成,每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制(无=1、轻度=2、中度=3、偏重=4、严重=5)。该量表包含10个因子,10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未分型因子,得分越高,显示症状越严重。
(3)调查方法。采用匿名问卷调查的方法,由经统一培训合格的调查员向被调查者说明研究目的和意义,被调查者自行填写问卷,并当场回收问卷。
(4)统计分析。采用 SPSS 12.0统计软件包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统计方法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Pearson相关和线性回归方法。
二、结果
1、大学生生命意义基本状况
由表1可以看出,大学生的生命意义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的性别差异。大学生的生命意义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各年级大学生的生命意义得分中一年级最低,四年级最低,一年级和四年级学生生命意义得分有显著差异。 ( P值<0.05)
2、男女大学生SCL-90总均分和各因子均分与全国青年常模的统计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大学生总分除了人际关系敏感与青年常模无显著性差异、男生组恐怖因子低于全国青年常模之外,SCL-90其他所有因子,包括总均分均显著高于全国青年常模。各个因子分中,男女生的躯体化、抑郁、恐怖和偏执4个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女生的得分高于男生,说明女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比男生差,需要我们更多的关心与帮助。男女生在其他因子上的差别不显著。
3、大学生生命意义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
由表3可以看出,生命意义量表各因子的得分都与心理健康各因子的得分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说明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越强,其心理健康水平就越好。
三、讨论
(1)对大学生生命意义的现状研究发现,大学生总体的生命意义感状况不容乐观,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缺乏生活目标,体验不到自我价值和意义,空虚无聊等。也正因为对自身的意义和价值的认同不够,个体在生活中缺乏动力,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容易产生无助感,采取消极的方式对待生活[4]。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在年级差异上,本研究发现大学一年级学生的生命意义水平最低,这是因为刚入校的大学生,部分会因为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及学习方式产生不适应,理想中的大学与现实中的大学落差很大,不知道自己的天赋和兴趣是什么,对大学生生活很迷惘,所以大一新生的生命意义感水平最低,经过大二和大三的锻炼,大部分学生已经找到了人生目标,对学校的环境也已经逐渐适应,特别到了大四,伴随着找就业和升学的压力,目标性和责任感到达一个高峰,必须要为自己的将来打算,导致生命意义感水平最高。
(2)本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呈亚健康状态,存在各种明显的心理问题,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生命意义量表各因子的得分与心理健康各因子的得分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越强,其心理健康水平则越佳。这样的结果也证明了生命意义感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也进一步说明让学生懂得和理解生命的价值及其意义,对大学新生进行生命意义感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3)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培养的建议。结合目前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缺失的严峻现实,高校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教育,引导大学生在体验生命意义的过程中确立自我,促进自我的全面发展。首先, 应针对不同对象、不同阶段有所侧重地开展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教育。大学一年级是大学时代的重要时期,价值感和人生观也是在这一时期定型的,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抓住这一关键期, 帮助大一学生找到新的生命意义。到大二时期,则要引导大学生明确的学习和生活目标,针对大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开展更有效地教育。其次,生命教育的内容要全面和系统。要让大学生了解关于生命的知识,正确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引导大学生找到生活的目标,感受到生命的意义。最后,生命教育应注重多渠道并举。可以在学校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平台,通过课堂教学的方法让每一个学生做生涯规划书,确定自己的方向和目标,同时要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作用,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开展生命教育的实践活动,及时的发现需要危机干预的学生[5]。
【参考文献】
[1] 李虹.自我超越生命意义对压力健康关系的调节作用[J].心理学报,2006,38(3):422-424.
[2] 李旭,卢勤.大学新生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10):1232-1235.
[3] 宋秋蓉.青少年生命意义之研究[D].彰化:国立彰化师范大学辅导研究所,1992.
[4] 曾玉爱, 谢玉兰. 大学生生活目标状况的研究[J]. 科学咨询, 2010, (25): 40-41.
[5] 何美金.生命教育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教育评论,2009(2):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