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恩负义”的沈葆桢
2016-05-14杨亚雄
杨亚雄
沈葆桢(1820-1879),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中国近代造船、航运、海军建设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清朝抵抗侵略的封疆大吏林则徐之婿。他为加强台湾防务殚精竭虑,抗击日寇美名流传,他为人处世,也有着自己的原则。
早年,沈葆桢的每一次进步,几乎都得到两江总督曾国藩的帮助和提携,曾先是让他在安庆办团练,后举荐其出任江西巡抚。其时,从表面上看,曾国藩拥有很大的权力,说是统管两江,实际上包括江西、安徽在内的许多地方都归他管辖。但事实上,军粮等问题都要依仗地方官来解决。
同治元年(1861)秋天,曾国藩率领12万湘军围攻太平天国都城南京,仅大米每月就需要5万多石。困顿中的曾国藩,期待主政江西的沈葆桢支援一笔经费购买军粮。
时人都以为沈葆桢会责无旁贷,雪中送炭。可是,沈葆桢不仅对曾国藩下达的命令置若罔闻,反而还奏请朝廷,把江西漕运税收白银5万两留在本地使用,还将九江欲上交的关税予以截留。
沈葆桢的翻脸不认人,自然让曾国藩无比愤怒,他派出的使者赶到江西,责问沈葆桢:“难道忘了曾大帅对你的知遇之恩?”沈葆桢沉默半晌,回答说:“我说记得,你肯定不相信,因为我不能掏出一文钱!”来人劝导他以大局为重,别的先不论,单从湘军已开始喝稀粥度日的境况来看,怎么也得帮上一把。沈葆桢反问道:“当年上饶被围时,我可是没有麻烦你们任何人啊!”
在沈葆桢看来,军粮不够纯属很小的困难,怎么也难不倒计谋多端的曾国藩。但是,他依然对幕僚们袒露心迹:“对于别人的帮扶,谁都不会忘记,我也会永远感谢曾大帅。可是,却不能以牺牲本地百姓的利益而去报答私人之恩。”
虽然沈葆桢为国为民之心可鉴,但并不被曾国藩谅解,从此也落下忘恩负义的恶名。
但是,左宗棠等人却十分赞赏沈葆桢的举动,朝廷也不仅没有责难沈葆桢,甚至还持支持态度,因为他把所有的钱财都用在当地建设上,自己没拿一分一毫。
光绪五年(1879),沈葆桢在任上病逝于南京,享年59岁。代理布政使桂嵩庆上奏沈葆桢的穷困状况时说:“殁日,布被旧衣,一如寒素,宦囊萧索,不名一钱。”江苏巡抚吴之炳亦补充道:“奉身清俭,一如寒素。僚属相顾叹息,市井乡曲之民,莫不泪下潸然。”
为了颂扬沈葆桢的优良品质,清廷赐谥号“文肃”,追赠太子太保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