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俗唱法中美声技术的运用分析

2016-05-14杨乐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运用

杨乐

摘 要:本文从通俗唱法的特点以及美声唱法的特点出发,并对其进行了比较,从呼吸、发声、共鸣语言四个方面阐述并对美声技术在通俗唱法中的合理运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通俗唱法;美声技术;运用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1-0084-03

通俗唱法与美声唱法是声乐艺术中的两种,两种唱法虽然风格迥异,但是在技巧上依然存在共通之处,美声唱法的科学性被普遍公认,所以,在通俗唱法中引入美声唱法技术,可以提升通俗唱法的科学性以及表现力,升华了通俗唱法的演绎。

一、通俗唱法的特点

通俗唱法因为唱法自由简单,所以又被称为自然唱法或者流行唱法。保持声音的自然、质朴以及生活本色是通俗唱法最基本的要求,通俗唱法强调的是感情的自然流露,不加以任何修饰,对于唱法没有具体的要求,可以有感而发地进行演唱,因此通俗音乐也深受大众的喜爱。通俗音乐作为大众音乐,其内容大多来自于生活,有关于亲情、友情、爱情以及理想等的描写,内容多样。通俗音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通俗唱法的节奏感和旋律感较强

通俗音乐的节奏变化莫测,除了比较常见的音乐节奏,还包含着多种复杂的摇滚节奏和舞曲节奏,节奏变化明显,所以在演唱过程中,只有能够将歌唱技巧灵活运用以及适应性较强的演唱者才能将通俗音乐的节奏感最大化的发挥出来,将通俗音乐的艺术魅力淋漓尽致的展现。另外,由于通俗音乐包含的内容丰富多样,所以音乐风格也较为多样化,而不同的音乐风格所对应的旋律也有所不同。例如,抒情风格的通俗音乐中大多会用不易被察觉的连音来进行过渡和连接。但是无论是哪种风格的通俗音乐,都要求演唱者能够掌握其旋律的特点,才能掌握到通俗音乐对的精髓。

(二)语言的质朴以及感情的自然流露

由于通俗音乐的内容来源于日常生活,与人们的生活联系紧密,所以,通俗音乐的语言大多贴近生活,质朴、生动、直接地反映人们的生活以及感情,所用语言不会是华丽的辞藻,只是没有经过修饰的的语言,朴实无华、直抒胸臆。在 进行演唱时,需要演唱者能够真情流露,将自己与歌曲合二为一,正确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含义,只有发自肺腑 的感情,才能打动人心,让人们为之感动。

(三)通俗音乐的发声方法也很重要

对共鸣的运用并不多,喉咙也不要求打开,呼吸一般较浅,声音需要流畅自然,不用过多的修饰,对音域的要求也不是很高,不用很宽,而声带和喉部肌肉则用力较多。通俗音乐比较注重情感的表达,所以重情轻声的倾向较为明显,但是表演的即兴性以及随意性较高。在演唱时,需要重点把握语言的韵律以及清晰的吐词、咬字,并且经常运用轻声。气声和颤音以及滑音扥音色的变化来装饰歌曲,让歌曲更加的婉转动人,通俗唱法大多是借助音响的效果来渲染舞台气氛,所以多用闪耀变化的灯光来营造氛围,并且辅以伴唱、伴舞以及用电声乐器伴奏、集说、唱于一体的演唱来进行风格各异的演绎。其中,声音的主要特点是完全采用真声来演唱,与生活中的声音无异,其中,演唱的风格一般可分为劲歌型、柔美型和艺术型三大类,往又可细分为轻柔自然的、高亢强劲的、民谣风格的,摇滚乐式的,说唱叙事的以及艺术歌曲式的,包罗万象,是世界上感染力最强也是普及最广的一种演唱方式。

总的来说,通俗唱法最大特点是使用自然声音进行演唱,即在中声区使用真声听起来就像在说话,而高声区则多用假声,释放了人的本性,回归本真,不论是明亮型的嗓音、沙哑的嗓音或是高亢的嗓音、低沉的嗓音,都无甚关系,反而可以发展为一种个性,在公诉长发中,不存在局限性,且形式多样。

二、美声唱法的特点

美声唱法起源于17世纪的意大利佛罗伦萨,其音色优美并且变化莫测,对于声部的区分较为严格,并且较为重视音区的和谐程度以及声音的统一,发生的方法科学、可塑性较强,音与音之间的连接平滑、匀净。美声唱法在技巧上有很多的特别之处。

首先,能够将曲调丰富的变化层次精准的表现出来,并且共鸣效果使用显著,在加强音量的同时,也美化了音色。并且能够协调控制发音器官的动作,以此来操乐器将高难度的复杂技巧得以灵活自如的实现,丰富了声乐作品的表现力。

除此之外,美声唱法还拥有一套系统科学的声乐教学法,在唱歌上存在的一些问题都能够被一一解决,让歌城能够达到完美的程度;因为其发声科学规律,所以减轻了声带的负荷,就像长时间的进行演唱也不会因为疲劳而导致声带损伤,直接间接的延长了声带的艺术寿命,带来更多的音乐可能性。

而另一方面,由于历史时期所的封建教会禁令,即“不准女人歌唱”,所以呈现出一种阴阳相违的违和感,而随着新时代的到来,该禁令也被废除改变阴阳相违的现状,让男人扮演男人、女人扮演女人进行真实自然的表演,于是,美声声乐中就变得丰富起来,有了女声、男声以及男女的中、高、低音等音声部的区别于划分,让音域更加的宽,也丰富了美声声乐。

“通、实、圆、亮、纯、松、活、柔”是美声唱法声音的主要特点。

1.“通”是指声音通畅,即演唱者能够流畅的表达歌曲并且通常程度也间接的决定了歌唱技巧的高低,通顺流畅的声音,不仅能够让听者心情愉快、舒畅,也加强了歌曲的律动感,声音的通畅是以气息的通畅为主导的,即发声器官的各个部位在发生时处于最协调的状态,认得共鸣腔体从上到下能够保持空间相通、气息通畅之感。

2.“实”是指声音的结实程度,结实的声音听起来更加的有力量穿透力,音量也更大。如果进行演唱时,只一味追求流畅度而忽略了发声力度,表现出了的声音就会显得空洞、暗淡、虚弱、主体不突出,缺少灵魂,所以只有结实的声音,才能将任务的英雄气概以及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完美的表达出来,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声音的威力,要想把声音唱实并且有力,就必须敢唱,把声音唱到腔里,把自己震醒,能够感受到腔里的振动,唱出来的声音就会结实。

3.“圆”是指圆润。圆润的声音是从共鸣腔体发出的。

4.“亮”,是指音色明亮,集中明亮的音色会给听者一种阳光灿烂之感,感受到生命、世界的美好与光明,感到无限的欢喜,明亮的音色是歌声职工泛音频率的具体体现,泛音的频率快且高,所以音色明亮的歌声不止有力而且穿透力强,让剧场所有的听众都能听到优美的音乐。

5.“纯”是指音色纯净,纯净的音色没有任何杂质的掺入,所以比较清晰、透明,让听者沉醉其中。

6.“松”,是指声音的松弛度,松狮的演唱声音能够给予听众轻松愉快的心理感受,达到心理上的满足,也达到了歌唱艺术的心理表现形式。

7.“活”,是声音灵活、自如,即美声歌唱者把声音唱的灵活,并且能够随心所欲的将歌曲所含内容全部表达出来。

8.“柔”,即声音柔和,在美声唱法的明亮结实的音色表现中,处处透漏着阳刚之美,所以需要在其中融入柔和细腻的音色,“刚柔相济”的声音能够将没声音越赋予丰富的表现力。

三、通俗唱法与美声唱法的比较

(一)演唱技术比较

通俗唱法大多以自然呼吸为主,对声音的呼吸深度基本上忽略了,只有很小部分的演唱者在进行节奏很慢并且抒情歌曲的演绎是,会加深呼吸的深度,但是总的来说,呼吸的深浅不叫随意,没有明确的要求。大多是中音区为真声,高音区为假声,后头也普片偏高、随意且不稳定,大多是碎银色高低变化而变化,忽略了喉咙打开的重要性,都是随音乐风格的改变而不断变化,在演唱时,大多保持着自然的状态,接近说话,口腔共鸣较多但是比较单调。另外,对吐字方法以及口型没有要求,大多是在嘴巴附近,唇齿的用力较重,语言的自然随意也让口型什么的没有那么重要,音域在十到十二之间是很多歌手的音域范围,所以自然僧去的演唱作品颇多,还有一些民歌或艺术性作品、戏剧性作品等,对发声条件以及嗓音条件很难完成演唱,并且发生管短小,声音的发生方向杂乱,所以多是以随心所欲的方式演绎并且大多是属于纯自然状态。

与通俗唱法想比较,美声唱法的呼吸体系科学系统,大多是用胸腹式呼吸,对气息的深度要求较高,要求气息吸的深并且饱满,气息的流畅自如也很重要,声音的强弱多以气息来支撑,呼吸是美神唱法的源动力。对喉头的下降、稳定以及打开要求较高,喉头需要充分打开,发音管也需要拉长,喉头和喉部周围肌肉张力的稳定性很重要,打开喉咙唱歌时美声唱法的关键,注重混合、共鸣以及声音的饱满度,这就要求声区发出的共鸣统一,并且不能有换声的痕迹,声音必须集中、通透、松弛以及结实与圆润,让声音具有穿透力。由于美神唱法多事混声歌唱,所以上下声的声区统一,音域也宽广,大多能达到两个八度以上,声音主要是从声带发出,以此通过喉腔、咽腔、鼻咽腔、头腔,收拢呈管状,而不是直接从口腔唱出。

(二)演唱风格比较

通俗易懂是通俗唱法的一大特点,自然和谐、发生自由、口语化、情重于声、个性化特征明显是通俗唱法的标签,其平易近热内的表现形式以及强烈的感染力,让每个听众都能融入其中,易被接受。演唱是的旋律、曲调朗朗上口,传唱程度高,波及范围广,并且多是借助电声设备,掺杂着气声轻声的唱法,用歌声与广中交流。其风格的多远化是是让其能够顺速成为大众宠儿的原因,从其演唱风格来看,表现形式很重要,表演性强的演唱方式对广中来说更有代入感。

美声唱法对于声音、呼吸、吐字等有着严格的要求,所以嗓音条件以及长期的训练很重要,美声唱法注重的是演唱的技巧,其追求嗓音的饱满,对嗓音运用的要求可谓之极致,并且多用混声,追求发声的泛音和共鸣,音色干净且自带金属质感,并且声线通透、浑厚,气息运用自如。从演唱风格来说,平易朴实,喉器稳定,声音浅,但明亮清脆,注重声音的内在感染力而非情感的表达。

四、通俗唱法中美声技巧的运用

(一)呼吸

呼吸是歌唱的源动力,对唱歌的作用不言而喻。在唱歌时,呼吸方式主要有三种,即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胸腹联合式呼吸,其中,美声唱法大多采用胸腹联合式呼吸法,主要是用胸腔、横膈膜和腹部肌肉来共同控制气息,该方法被认为是最科学的呼吸法,,因为它能调动呼吸器官的能动作用从而控制气息,并且随着胸腔的扩大,稀奇事,气息的容量变大也梗阻,同时扩大了音域,高、中、低三个声区能够被很好的调和。由通俗唱法的独特性,我们可以在通俗唱法中引入三种呼吸方法,不用太讲究呼吸的深度,以追求自然为主,根据不同风格的歌曲以及对声线的要求来选择呼吸方式,让气息平稳,从而支持声带震动体,来演唱疲劳期,延长声带的使用寿命,在应用呼吸法时,不需要刻意的加强气息,否则用力过猛会适得其反,失去了通俗唱法的独特性。

(二)发声

美声唱法的喉位比通俗唱法的喉位低,而打开喉位的位置需要经过训练才能做到的,所以,通俗唱法在引用这一方法时,首先要建立一个共鸣腔,才能够达到扩大音响的目的,才能打开喉咙。美声主要是混合声的唱法,而通俗唱法则是用真假音混合的方式演唱,真假音的混合让音域变宽,而假声圣越多,头声也就会越多,两种唱法都需要头声,但是通俗唱法则不需要共鸣。美声唱法则需要高度的共鸣。通俗唱法可以借鉴美声唱法“共鸣”中的润色,让发出的声音更加的自然生动,极具感染力,让歌曲蕴含的感情被淋漓尽致的表达。

(三)共鸣

美声唱法中的共鸣,就是然身体内的各个共鸣器都参与共鸣,混合运用并且保持平衡,让声音达到很好的效果。通俗唱法中的主导共鸣腔主要是喉咽腔,通过该腔发出的声音自然质朴、有天然去雕饰之功能。所以喉咽腔的状态需要根据音乐的风格变换来进行开合程度的变化。通俗唱法在引用美声唱法技巧是,不用刻意地为了制造高位共振而抬高被喉咽的开合所影响到的软腭,只有灵活运用,才能增强给的表现力与感染力,通俗唱法在进行软腭运用时,在唱高音时,软腭随着喉咙的打开自然适当地抬高,这样可以减少喉部的压力并且保持通俗唱法的声音特征。

(四)语言

通俗唱法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语言挥洒自如,但是要求吐字清晰,而美声唱法则要求歌唱者意志保持元音位置的不变,使发声与共鸣能够统一,大师此意却很难被听清,所以,通俗唱法在借鉴是需要注意保持自身吐字清晰的特征,注重歌词的逻辑重音与情感重音,保持连贯性与流畅性,以及把握通俗唱法的语言特点。

五、结语

总而言之,通俗唱法与美声唱法虽然风格迥异,各具特色,但是在演唱技巧可以互相借鉴使用,达到更高层次的表演,通俗唱法引用美声唱法的技巧,不仅提高了通俗唱法的科学性,也提高了演唱者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翔.简述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的异同[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8(06).

[2]赵淑云.走进音乐———歌唱艺术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3]付林.流行声部演唱新概念[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

[4]陈岳琴.简析声乐演唱艺术中的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7(12).

猜你喜欢

运用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企业管理中社会网络的运用及相关问题阐述
节能降耗技术管理在电气设备的运用
工厂电气节能技术综述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