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英雄史观之比较

2016-05-14刘智慧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

刘智慧

摘 要: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都崇拜英雄,敬重英雄并希望有一天能成为人人敬仰的大英雄。但英雄的形象和事迹在历史和现实中确实大相径庭的,特别是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由于伦理观价值观和具体的生活环境的不同,英雄观会大不一样。本文将从文化的差异来分析中西英雄观的不同点及其原因。

关键词:中西英雄观;价值观;集体主义;个人主义

中图分类号:B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1-0064-02

每个国家在每个时期都会有英雄产生,无论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英雄都会以一定形象存在着,并会形成一种模式,但这种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根据不同文化理念,价值观,具体的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本文将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中西英雄观的不同及其原因。

一、中国式英雄的特征

(一)完美主义倾向特征

在中国历史中,一旦成为了英雄就是众人的榜样和楷模,就要处处为世人树立良好的形象,要时时传递正能量。英雄之所以能成为英雄,成为众人的楷模,必定是由于他们有超越平凡人的能力和性格特征,在精神上和人格上拥有我们芸芸众生难以企及的高度。如果缺乏非凡气质与行为,英雄也就不复成为英雄。古来进来的艺术作品中,英雄必然是“高大”的,连他们犯错误时也显得比别人“高大”,所以,“高大全”里的“高大”并没有错,错在要“全”,也就是浑身上下没一点毛病。雷锋是公认的英雄。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是国民的学习榜样。但自从爆出雷锋穿名牌,戴名表,有些人就开始质疑了,甚至否定雷锋之前所有做的贡献,断言是炒作,是欺骗民众,不配当中国英雄。中国英雄有完美主义倾向,若违背了这个倾向,就有可能遭到质疑。

(二)道德模范倾向

在中国历史上,不管是哪方面的英雄,只要是英雄就有值得国民学习的地方,但大多在道德上树立榜样。贺麟在《论英雄成败》一文中深刻地指出:“英雄概括来说,就是伟大的人格。确切点来说,英雄就是永恒价值的代表者或实现者”永恒价值乃指真善美的价值而言,能够代表或实现真善美的人就可以叫做英雄。所以说,英雄是人类文化的创造者和贡献者,也可以说是使人类理想具体化的人。中国式英雄都有道德模范的高贵品质。从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到清廉耿介的海瑞,从直言敢谏的魏征到民族英雄文天祥,这样的例子枚不胜举。 他们都有相同的品质,就是道德高尚,是芸芸众生的道德学习榜样。运用榜样力量引领人们思想行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在革命战争时代,通过学习宣传张思德,白求恩,激励广大军民英勇投入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中国从抗战以来取得的节节胜利从不同的方面证明了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特别是道德模范起的指导作用,在今天看来是不可忽视。这些英雄他们从不同的方面给人们无论在精神上还是在行为上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他们看来,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德是高于一切的东西。如果一个人没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被人们称为英雄的。即使一个人一直是个人民公认并崇拜的英雄,但如果有一天他的道德沦丧了,人民也会毫不犹豫的 放弃他。德不广不能使人来,量不宏不能使人安(明·刘基)。所以中国式英雄要具备道德高尚的品质。

二、西方式英雄的特征

(一)重视个人荣誉的倾向

“西方所崇拜的英雄是那些带几分冒险,多几分生命体验的个人独立奋斗的勇士”。西方人追求独立和自由,重视个人荣誉,英雄也不例外。他们在追求个人荣誉的同时就是自我价值实现的时候。人的一生,匆匆流逝,他们不想碌碌无为,整天无所事事,平静地度完一生。在他们看来就是因为一生极其短暂,所以他们要有所作为,不能荒废,即使战死沙场,也在所不惜。阿克琉斯就是这样的一位英雄。在他很小的时候,天上的神就预示阿克琉斯的母亲,阿克琉斯有两条路可选,一条就是平平淡淡平安地度过一生,另一条就是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阿克琉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并告诉自己的母亲,要世人永远记住自己的名字,流芳百世。由此可见荣誉在英雄心中的地位是极其的重要。荷马曾说:“阿克琉斯的愤怒是我的主题”阿克琉斯的两次愤怒直接影响了特洛伊战争的整个进程。而他两次的愤怒的原因都是自己的荣誉受到了挑战,自己心爱的女俘被抢走只是一个导火线,真正的原因是阿伽门农和阿克琉斯的矛盾已久。阿克琉斯性格自负倔强,张扬,不屈服于权势。女奴被阿伽门农带走后促发了他的第一次愤怒,他感觉是自己的尊严和荣誉受到了侮辱,自己没有得到 应有的尊重,他视比生命还重要的荣誉受到了冒犯。于是阿克琉斯被彻底的激怒了,决定退出特洛伊战争。

西方的英雄在生命和荣誉面前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他们认为这是对自我价值实现和自我荣誉的肯定。“他们重视个人的权益和尊严,鼓励独立和竞争”,“崇尚价值,尊严和个人自由,包括一切的主观自我和内心生活”

(二)西方英雄崇尚杀戮和武力

俗话说,英雄要有勇有谋。中国英雄偏向智,西方英雄偏向勇,崇尚杀戮和武力。西方都是英雄一个人向前冲,然后杀得敌人片甲不留,凯旋而归;而中国就是一个人带领好几万人把敌人消灭。特洛伊战争持续了十年之久,多少英雄血染沙场,魂归幽冥。阿基里斯为给战友复仇,杀死了特洛伊的统帅赫克托耳,并百般凌辱他的尸体以宣泄他的愤怒。即使赫克托耳在临终前的请求阿基里斯善待他的尸体,不要留给野狗飞禽撕咬,请他接受赎金,把尸体退还特洛伊人,让他得到一个荣耀的葬礼。阿基里斯全然不顾,对赫克托耳的尸体百般侮辱,令人发指,堪称没有人性。特洛伊战争持续十年,特洛伊人民苦不堪言,后来一只木马最终敲开了特洛伊城坚固的大门。十年坚城,一朝沦陷,淤积的仇恨与劫掠的冲动在瞬间爆发出来,人性恶的本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特洛伊的男人们惨遭屠戮,妇女和儿童们沦为奴隶,一座繁荣富足的城市顿时陷入万劫不复的悲惨境地。西方英雄崇尚武力和杀戮,即使是手无寸铁的百姓也不放过,不讲一点道德,为了展现自己的武力,异常残忍,毫无同情心。

三、表现不同的主要原因

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中国人偏向集体主义,西方人偏向个人主义,而中国讲究一个集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中国的价值观就是比较重视集体利益,讲究凡事以大局为重,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必要时,要舍弃个人利益,成全集体利益。而西方刚好和中国在这方面相反,正如尼采所说:“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冲突时,应当首先考虑个人利益。”,“同时,西方的整个社会,从法律到人们的习惯,都高度尊重个人的生命,个人的幸福,个人的意愿和个人的意志,都把个人的意志的自由和个人的奋斗看得高于一切。”。

四、结语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并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它表现在生活的各方面,英雄观的不同就是一个例子。中国式英雄重视道德,讲究完美;而西方英雄要求个人独立,追求自己的荣誉和利益。中西方英雄观如此的不同正是两方政治文化,人文价值观不同的生动体现。当然虽然两者之间有很大区别,但也不是完全不同,还是有些相似点的,比如都有勇有谋,敢作敢当等。不管怎样,英雄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永远不会泯灭,永远是人们的榜样,激励着人们不断前进 。

参考文献:

[1]陈耀南.中国文化对谈录[M].桂林:广西师范学校出版社,2004.

[2]荷马,王唤生(译).荷马史诗:奥德赛[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3]坎贝尔,朱坎如(译).千面英雄[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2.

[4]刘毓庆. 图腾神话与中国传统人生[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5]林达.历史深处的忧虑:近距离看美国之一[M].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社,1997.

[6]尼采,叶运生(译).自由的儿童[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2.

[7]修昔底德,徐松岩,黄贤全(译).伯罗奔尼撒战争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8]杨适.中西人伦冲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9]斯威布(德),高中甫,关惠文,晓辉(译).古希腊神话与传说[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

[10]温儒敏.中西比较文学论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猜你喜欢

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
关于将集体主义引入经济理论的思考
鲁迅的个人主义思想初探
——以《文化偏至论》为例
The inhibition effect of Chlorpromazine against theβ-lactam resistance of MRSA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当代集体主义的现实困境及其主体性重塑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流变的历程
概念起源时间错了
个人主义能不能一分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