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展陈艺术视阈下的黑龙江人文历史文化创意产业模型建构

2016-05-14刘杨张建设

艺术评论 2016年7期
关键词:参观者景点时空

刘杨 张建设

黑龙江省地处中国东北部,与俄罗斯边境接壤,是我国位置最北、纬度高、气候冷的省份,冰冻及降雪期长达四个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寒地冰雪景观 [1]。人们在适应冰雪环境的同时创造了独具魅力的冰雪文化。并且成功经营了“哈尔滨雪博会”“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等文化产业品牌,成功开发了以少数民族满、蒙、朝鲜、鄂伦春、赫哲族等文化为代表的民族风情园 [2]。这些品牌使黑龙江的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与影响力。然而,黑龙江历史悠久、历史文化遗存丰富、文化资源分散,仍然有很多人文历史资源并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黑龙江丰富的地域资源及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它丰富、多样的人文历史环境。从 20世纪 30年代初开始,经历了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抗日英雄和历史事件; 19世纪末,中东铁路的修筑使欧陆文化融入哈尔滨 [3],改变了哈尔滨的经济文化环境; 20世纪中叶,黑龙江大庆石油工人在创业过程中体现的人文精神构建了石油文化 [4];另外,哈尔滨是金代女真民族和金代文化的发祥地,文化类型完整、文化特色突出 [5]。这些人文历史资源共同构筑了黑龙江厚重的人文历史环境,奠定了发展人文历史文化创意产业的文化根基。

文化创意产业以现代科技和文化资源为基础,以创意为核心,是向大众提供文化、艺术、精神、心理、娱乐产品的新兴产业集群 [6]。这一集群中,设计艺术天然具有的创造力成为产业和创新之间的纽带。对于人文历史文化创意产业而言,其核心就是要以人文历史事件及人物为主体,实现其文化内涵的视觉化呈现及对受众意识形态和行为模式的引导。此时,展陈艺术就是最有效的艺术支撑手段,它是建立受众和文化产业之间有效交流和沟通的必要媒介。然而,当前黑龙江在发展人文历史文化创意产业的过程中,缺乏对当代展陈艺术与产业文化内涵关系及操作方法的深入思考,造成文化内涵与受众解读之间的障碍,制约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因此,以人文历史文化内涵为核心建立展陈艺术与产业之间的对位关系是实现文化产业模型系统构建的前提,是系统整合黑龙江省人文历史文化产业资源,使其集群式运作的关键环节(图 1)。

一、文化内涵阐释

人文历史是人类在特定环境下的思想所呈现的风貌在时间上留下的印记。它是一个地区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过程及脉络同时也承载了该地区的文化内涵。黑龙江省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深厚的人文历史文化。

(一)抗联文化

黑龙江省曾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发祥地、根据地。涌现出了赵尚志、李兆林等抗日英雄,发生了无数感人的抗战故事和

事件,成为黑龙江人民不可磨灭的记忆。这些人物、事件所承载的精神信念经历了时间的锤炼,蕴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形成了黑龙江省特有的抗联文化。抗联文化是指以抗日英雄人物及抗战事件为核心,以精神信念为内涵,以器物层面为基础的精神产品的总和。

(二)欧陆文化

由于中东铁路的修筑,大批俄罗斯侨民涌入哈尔滨,在建筑、文学艺术、饮食服饰方面对哈尔滨产生巨大的影响。欧陆文化是指在华俄交融的过程中,体现在哈尔滨人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精神和物质产品的总和。

(三)石油文化

石油文化是在我国建国初期经济落后、科学技术水平薄弱的背景下,大庆石油工人在艰苦卓绝的夺油大战中展现出的一种能够鼓励人们排除万难的文化创造 [7]。它是指以石油工人不畏艰辛、持之以恒、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依托,以王进喜的“铁人 ”精神为内涵,在具体的历史事件中积淀出来、体现民族向心力的精神产品。

(四)金源文化

金源文化是指从完颜阿骨打建立大金国开始直到终金之世 (1115--1234年),在以阿什河流域为中心包括今拉林河流域、呼兰河流域、松花江中游左右两岸的地域内所发生的与金代人文历史相关的所有活动与人物事件的总和。金源文化是多元文化的复合体,表现为古朴、粗犷、尚勇、精进等特征,是黑土地民族文化的重要源头。

二、相关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分析

人文历史文化在社会物质和精神生活中的渗透、衍生与旅游产业密切相关,以历史文化遗存为载体构建旅游产业是传承人文历史文化的有效途径。在构建过程中,宏观维度以打造地方品牌文化为核心,进行旅游资源整合;中观维度以挖掘地方独有的历史资源与事件为依托,进行景区集群式开发;微观维度以人物—事件为主题,建设景点空间、激发生成新的事件,从而实现文化及历史意义的延伸。

(一)以地方品牌文化为核心的旅游资源整合

根据地方历史遗存及文化内涵打造品牌文化是地方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以人文历史为切入点,创造地方文化产业的知名品牌。以品牌为核心,实现多元旅游资源的整合,以此带动文化创意产业整体链条各环节的协调运作,从而提升地方文化的向心力,满足人们的文化精神需求。以巴塞罗那的旅游产业为例,巴塞罗那以高迪的建筑遗产为核心,进行相关旅游资源的整合,打造了以建筑师高迪的建筑作品为核心的地方品牌文化。同时,在高迪建筑作品的基础上,开发了高迪设计语言及符号的衍生品,使巴塞罗整个城市充满了加泰罗尼亚现代主义的艺术活力及浪漫气息(图 2),成功创建了整个城市的文化品牌。

(二)以地方历史为依托的集群式旅游景区开发

当前,黑龙江省在以人文历史文化为核心的景区开发与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景区规划缺乏宏观的统筹。景区规划往往以单一景点为中心,忽视了景点在整体景区规划中的关联肌理,以及相应文化内涵在区域整体文化链条中的作用。在规划思想上,缺乏对文化如何引发旅游者情感认知及精神共鸣的思考。例如,展示抗联文化的梧桐河抗联纪念馆,展示石油文化的大庆石油博物馆、铁人纪念馆,展示金源文化的金上京历史博物馆等。这些景点在展现文化上各具特色,但相对独立,缺乏区域整体文化的思考及相关文化产品的规划。而展现欧陆文化的哈尔滨中央大街,整体景观节点规划合理、景点集中,实现了景区、景点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集群式发展,有效的带动和满足了旅游者精神和物质层面的需求。

因此,在以人文历史为依托的景区开发中,规避规划分散的问题是景区开发的关键。这就要求规划者以人文历史精神与情怀为核心,塑造参观景点集中、景区游览路径合理、景区产业资源积聚的多元化、开放性的景区集群式发展模式。在欧洲英国、荷兰等创意产业发展成熟的国家,其景区的规划都较为集中,景点间的关联性紧密,相关文化产品配套资源充足。以英国伦敦为例,伦敦有 90余座博物馆,大部分集中在伦敦的核心区域,体现了旅游参观路径的人性化设计。

(三)以人物——事件为核心的主题式旅游景点建设

旅游景点通常是在一定规模景区范围内的景观、博物馆等的独立旅游空间,是集群式旅游景区游览路线上的关键节点。以整体景区文化内涵构建为目标,在规划和设计景点空间时,以特定典型性和文化表征的 “人物——事件”为核心,同时融入时间维度,展现历史性特征是景点建设的核心。此时,“事件”不同于“事实”,它不只是停留在过去、当下、未来单一的时间刻度上,而是处于不同的方向与层次,它是不同时间层次和维度之间的一种并存和共振,是穿越(身体与时空)不同层次、差异性关系网络的不断生成 [8]。此时,历史性事件与人物相结合,就能够在旅游者的精神层面上不断地唤起、重织、拓展、交叉不同时间维度的生成运动,使其产生情感多层次的共鸣与延伸。

在景点空间组织安排的过程中,以人物为核心的事件并非仅仅是一个发生在特定时空节点上的坐标,而是一种能动的状态。它作用于景点空间与旅游者的认知,并形成开放的关联。旅游者参与到人物——事件中,使现有时空结构和状态发生改变,并构成了空间功能与形式不同存在系列与旅游者思想、认知层面差异化的开放关联和多元变化,进而实现景点时空结构的延伸。例如,阿姆斯特丹的安妮博物馆以二战期间安妮等 8个人的避难生活为事件,以安妮日记为蓝本,通过展陈空间和展览路径的安排,将参观者的思想带入历史事件的时空节点上,与安妮的避难生活产生情感的关联,使参观者的思想在“过去—现在—未来”的时空结构中交织碰撞。参观者通过对历史人物——事件的感知,感受了歧视和迫害对于无辜的人的伤害,从而激起参观者突破偏见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展览空间的时空结构也在参观者的情感中得到了延伸。

三、与媒体相结合的展陈艺术支撑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与数字媒体技术相结合的展陈方式是旅游产业中拓展景区空间资源,延伸展陈时空结构与维度的有效手段。它能使人文历史事件在特定时空的节点上与空间形式以及人的行为相关联,进而生成开放性、差异性生成变化的旅游空间。

(一)时空与事件混合

在媒体技术的支撑下,时空与事件混合作用于展陈空间,延伸了空间结构变化生成中的意义。此时,事件与空间中的参观者及其在参观过程中所引发的行为,就突破了展陈空间功能与形式之间单一的确定关系,使其向更为多元、不确定的方向转变。展陈空间也可以看成为“事件——参观者——行为”在空间中的混合。其中“事件”是处于时空结构中通过参观者的行为不断拓展的开放性生成的事件,而“参观者”在展陈空间中通过融入事件的生成过程,实现了思想的延伸和精神在多层次时空结构中的游历。时空与事件共同使参观者在展陈空间中的运动和行为具有无限的开放性、生成性和不确定性。因此,也相应的带来了展陈空间功能与形式对应关系的开放性、差异性变化。这一过程中,事件并不构成展陈的空间,而是不断地将展陈空间进行分解和转换,使之生成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功能及形式。荷兰鹿特丹艺术厅是鹿特丹现代艺术的主要窗口。在展陈空间中将参观者的行为所引发的“事件”引入到展陈空间时空结构的拓展中,实现了艺术氛围的营造与生成。艺术厅在入口处通过将储物空间与参观者的储物行为相结合引发参观者参与的“事件”,使参观者在参与空间设计的过程中置身于艺术创作(图 3)。

(二)现实与虚拟结合

以现代媒体技术为手段,实现现实的展陈空间与虚拟的“事件”相结合,并共同作用于展陈的空间结构,使参观者在虚拟的“事件”中,以身体为媒介,以思想为主导,参与并生成了现实发生的事件。媒体技术介入现代展陈空间,一方面促成了虚拟历史的“事件”,这些虚拟的“事件”反过来又对参观者发生作用,引发其参与的行为,激发新的事件,现实与虚拟的交织,拓展了景点展陈空间的结构,延伸了空间的时空意义。同时也给参观者留下深刻的记忆。就景点展陈空间的虚拟事件而言,它是事件主体的参观者所思想的事物或情境向实际事件的过渡,所形成的以参观者身体为媒介的现实与虚拟混合存在的空间形态。此时,事件与参观者的身体交织在一起,在事件主体思想及周围环境等外力的作用下转化为参观者的行为,这一过程中实现了参观者对展陈空间及事件的深刻理解。

荷兰阿姆斯特丹的眼睛电影博物馆,通过对旅游者参观路径的引导,将电影在发展过程中的“事件”通过媒体技术,以虚拟现实的形式在空间结构中展现出来。并使参观者参与融入其中,使电影事件与参观者在展陈空间中互相影响,实现了时空结构和维度的拓展。德国宝马博物馆的内部展陈空间也突出了虚拟现实技术及虚拟影像在展陈空间中的作用(图 4)。

四、结论

黑龙江在以人文历史为依托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已经成功地开发了“抗联文化”“欧陆文化”“石油文化” “金源文化”。然而,宏观层面上,黑龙江的人文历史文化创意产业还缺少系统的规划,与欧洲发达国家的人文历史文化创意产业相比,还存在着相关旅游产业景区规划不合理,景点展陈空间不能充分展示、渗透文化内涵,不能有效建立历史文化与参观者之间的情感关联等问题。此时,新的时空观念下与媒体技术相结合的展陈艺术对人文历史资源在旅游产业中的整合与规划具有引领创意及精神内涵的支撑作用。以现代展陈与媒体艺术相结合的视野,结合参观者的感官及情感需求,通过合理规划景区参观路线,设计景点空间结构,以人文历史事件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使参观者在景点空间内感受多元时空维度交织、生成与延伸的人文历史,实现对参观者精神层面的渗透与深刻记忆。最终实现以文化内涵提炼为基础,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为目标,展陈艺术为支撑的人文历史文化创意产业模型的有效构建。

注释:

[1]陈建军.论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空间及其选择[J].浙江社会科学,2006(3): 72.

[2]王振萍.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综合评价和发展对策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1.3,31

[3]石方.中东铁路的修筑对哈尔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J].学习与探索,1995(4): 137-143

[4]裴丽.石油文化领军大庆红色旅游[J].大庆日报,2008(1):B01

[5]詹利.金源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策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6,8,46

[6]GLOCKNER D, NEMHAUSER L. A Dynamic Network Flow Problem with Uncertain Are Capacities: Formulation and Problem Structure[J]. Operations Research, 2000 (48): 233-242.

[7]郑夏. 基于大庆精神的石油企业文化力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3,6:12

[8]刘杨. 基于德勒兹哲学的当代建筑创作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猜你喜欢

参观者景点时空
最美的蝌蚪
跨越时空的相遇
Where Empires Meet
假期后,景点在干什么你想象不到
交互式展示空间设计
脑洞大开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关上手机再看
时空守护者之宇宙空间站
时空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