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的教学形式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
2016-05-14周晋
培养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对所学学科感兴趣学生才会认真努力地学习钻研,考试成绩也会相应提高,而形式多样、贴近生活的教学形式是提升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和方法。让文学和各种艺术形式比如音乐、舞蹈、绘画互相交融穿插,就会使学生在获得全新体验的教学形式的同时,充分调动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一、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是社会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国家拥有高素质技术人才的基石,是社会发展的有力保障。但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知识普遍较为薄弱,很多学生早已形成思维定势,认为自己学不好,对学习不自信,因此对语文等学科的没有学习兴趣。又由于没有明晰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于是缺乏学习的动力,学习自觉性、主动积极性普遍不如本科学生。再就是受有些平时大多只注重认知、技能、思维的培养而忽视人文教育以及就业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学生不同程度存在过分功利主义价值取向,很多学生认为所学内容与就业脱钩,自然丧失了学习的动力,更难认识到文化基础课的重要性。
二、高职生学好语文的意义
高职的学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很多事例表明空洞的道德说教或将带有道德价值取向的概念、知识、理论排列组合起来并不能使受教育者形成相应的品德,道德灌输忽视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即道德情感作为内在动力发挥着重要作用。道德情感是通过喜好、信任、同情、痛苦、厌恶等情绪加以表现的,久而久之主体一旦形成某种稳定持久的深沉的道德情感,就会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选择并付诸实践。
而语文课正是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代表着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文章,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以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才是语文课的真正意义所在。
三、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性及途径
虽然有些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成绩不好,但生性活泼、对新事物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容易接受新思想、新事物。有的学生还多才多艺,所以运用灵活多样并紧跟时尚生活的教学形式并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就会使学生对语文课程学习感兴趣,最终会为语文课程学习奠定最坚实的基础。两千年前的“文圣”孔子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正说明了“好”、“乐”对于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追求,可以说是精神支柱。下面将从教学形式入手来论述针对高职学生特点如何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
(一)画形画意
情景交融是散文的艺术手法,写景散文在语文教材中占的篇幅较多,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现主题。随着读图时代的来临,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日益转向以视觉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这更意味着人类思维范式的一种转换。仅是文字阅读并不能迅速把握住文章主旨,学生们更愿意直观感受,倾向于视觉冲击,所以我们可以让学生描摹课文中的景物,水墨画、油画、漫画皆可,然后请有绘画才能并且画作能准确传达出文章意境的同学在班上展示作品,再用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对画作进行描述。例如学习《幽径悲剧》这篇课文时,让同学们画出幽径周围山上四季的美景以及幽径中藤萝被毁前后形态、色彩的变化对比,从而使同学们通过视觉变化的差异把握文章主旨,培养维护真、善、美的责任和追求真、善、美的决心。郁达夫《故都的秋》这篇课文,南方的学生哪怕诵读几遍课文也很难把握住作者的主观感情、审美取向、文学气质和人生态度,教师可以让学生画出“小院秋晨”、“秋槐落蕊”、“秋蝉嘶鸣”、“闲话秋凉”“秋果胜景”等五幅图画来理解课文作者针对“秋”创造的“清”、“静”、“悲凉”的氛围从而寻觅到郁达夫消极与积极情绪纠结与斗争的痕迹。
(二)有“音”味更浓
作为我国也是世界第一部诗歌总集的《诗经》,共记载有26种乐器。这些乐器的出现,足以说明《诗经》的所有篇幅都是能和乐演唱的。音乐对《楚辞》文体的影响也是这样,楚辞“抒楚语,作楚声”;《乐府》诗集中的乐府,多为歌词,“诗为乐心,声为乐体”;中国的唐代,是世界公认的诗歌艺术辉煌灿烂的时代,唐代取名士佳句入歌曲乃常俗。诗词的盛行,促进了歌曲的发展,而这些优美的诗章加上音乐的翅膀,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诗和歌如同血与肉的关系,二位一体,几乎无法分割,而歌就是音乐。一句话,中国古代的文人们是把诗当歌来唱来吟诵的。
高职的学生对音乐比较热衷,每次到课文相关章节要求他们在课堂上表演时都是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很多同学能背诵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经调查得知就是因为著名歌手邓丽君、王菲都演唱过。曾经有学生和我交流,她喜欢听欧美流行天后布兰妮和泰勒·斯威夫特的歌曲,发现欧美流行音乐歌词大多为叙事体,和中国的流行音乐有很大不同。于是笔者告诉她中国古诗词是现代流行歌词的远祖,是中国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与文化传承的结果。她在网络上找到很多配乐演唱的诗词,经过长时间的学习研究,不仅背诵功底加深,语文成绩也大幅提高。课文《雨霖铃》、《声声慢》、《再别康桥》等都有配乐演唱的版本,同学们在预习前可先模唱,教师也要学习后在课堂上演唱示范,能演奏的同学还可把乐器带来伴奏,创造出热烈浓厚的艺术氛围,相信学生们一定会大大增强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另外学生还可以在理解诗词意境的基础上自己谱曲。就散文而言,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也可和热门音乐组合凤凰传奇的歌曲《荷塘月色》进行意境的比较。一旦我们把诗歌看成是与音乐密不可分的复合型艺术,那么,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下以往的中国诗歌教学,就会发现其中的不足。由此,换一个视角重新审视中国诗歌,就会从中发现许多新的东西。
(三)巧设辩题,诱其深入
辩论的作用有很多,它既可以培养人的逻辑思考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让人对社会问题、现象有更深层次的思考,还可以培养团队协作的能力与意识。但笔者认为辩题的设置只有和课文有关联又贴近生活,学生才会增加语文学习的兴趣,学生的阅读和作文水平也会相应提高。联系语文教材相关课文我们可以设置这样一些辩题,如住“雅舍”真的不幸福或住“雅舍”也会很幸福——梁实秋《雅舍》;丢项链是对女主人公的成全或丢项链是对女主人公的败坏——莫泊桑《项链》;胡同应该拆除或胡同应该保留——汪曾祺《胡同文化》;读书更突显气质或整容更突显气质——林清玄《生命的化妆》;四大名著一定要看原著或四大名著可只看电视剧;面对尊长的错误要“直言进谏”或面对尊长的错误应委婉劝谏——《邹忌讽齐王纳谏》;战胜别人重要还是战胜自己重要——司马迁《鸿门宴》等。当然还有很多教学形式,比如让学生参与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排练课本剧;项目教学等。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在教学中不断实践和探索,不断吸收前沿知识,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目的就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语文学习效率,从而增强和提高高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汉语言文化知识和能力,传承优秀的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1]王洁敏.公民道德教育中的道德情感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
[2]姚丽娟.语文课有何意义[J].现代语文,2001,(3).
(周晋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44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