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情境设计的探讨
2016-05-14肖卓朋
肖卓朋
摘 要:《图形图像处理》是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动漫类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是高职院校大力推广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该文就基于工作过程的《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情景设计进行探讨。
关键词:工作过程 图形图像处理 情境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3(a)-0112-02
就业工作一直是热门话题,特别是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而且又出现了用人荒,即“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毕业进入工作岗位后,其职业能力与企业工作岗位所需的岗位能力严重脱节,实践能力不强,还需要企业进行培训后才能担任岗位工作,其原因主要是学校的专业技术课程没有将实践教学与实际岗位需求相结合,课程内容与企业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还存在差距,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高职院校经过多年高职教育改革,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却没有摆脱传统学科教育的套路,因此,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得学生符合企业岗位需求,成为目前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
近几年来,在高职院校中普遍采用“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方法对原有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其特点是以典型真实产品为载体,在模拟工作环境中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工作的过程,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6个步骤,实现内容、方式、对象、方法、工具和组织六要素,既符合职业工作过程的逻辑顺序又符合人类认知规律的逻辑顺序[1]。在实施教学中,教师也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换为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评估者,最终将学习的压力转移到学生身上,实现教学过程向学生自觉学习过程的转化,其实质在于课程的内容和结构不再追求学科结构的体系,而是工作过程的系统化[2]。
《图形图像处理》是该校计算机动漫专业的核心课程,是面向实际应用的理实一体化课程。通过对人才市场多媒体技术岗位的广泛调研,与企业专家共同研讨,《图形图像处理》指向的职业岗位能力主要有:数码照片处理、平面设计、网页美工设计[3],因此,依据这些职业岗位要完成的工作任务,选取4个典型项目为载体,将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将课程的知识点融入学习情境中,让学生通过完成项目来提高图像处理技能和平面作品的设计能力。
4个学习情境设计见表1。
在整个学习情境的设计中,将课程的知识点进行了序化处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机结合,融入具体任务当中。第一个情境让学生掌握图形图像的基础知识及Photoshop软件的基本应用;第二个情境让学生掌握数字图像的处理方式,进一步掌握Photoshop的功能;第三个情境让学生掌握平面广告的设计与制作能力;第四个情境让学生掌握包装、书籍装帧设计与制作能力;在整个情境设计中,逐步加强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与思考能力、沟通交流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导入——项目展示与描述——任务分析——知识讲解与操作示范——同步实践——疑难解析——归纳总结”[3]等步骤,使学生通过具体的项目,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升职业岗位能力,达成“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目标。
以上是关于《图形图像处理》课程的情境设计的初步探讨,其中有不当之处,请各位多多指教。
参考文献
[1] 王鸿.基于工作过程的《图形图像处理》课程开发与探索[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5):212-213.
[2] 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职教通讯,2006(1):7-9.
[3] 胡晓红,王丽芬,张景峰.基于工作过程的《图形图像处理》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12):2891-2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