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2016-05-14丁会方
丁会方
摘 要:现行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这两条走向成功的要求都已经提高到相当重要的程度。自己在多年的小学教学实践中也深深地体会到,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动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培养好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能使数学教学得心应手。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
数学的重要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愈来愈凸显,创新离不开数学,改造自然界离不开数学,数学的应用对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不仅与科学技术,而且数学和人文科学、经济发展等都有着广泛的联系。怎样才能教好数学呢?教学多年,我有以下体会。
一、注重实践教学,创造成功条件,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经历教育的“再创造”,建立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真正促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形成自己的本能性。可是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状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应把学生往预设的轨道上赶,让学生配合我们来完成,而要根据教学进程和学生需要的实际,不断地进行调整,树立起强烈的资源意识。要使学生一拿到数学新书时就爱不释手地翻来覆去浏览,学生的兴趣是它的基础。积极的兴趣的倾向是朦胧兴趣的开始,那么如何把握契机,把这种积极的心理倾向设法转化为一种积极的真正兴趣,这在第一课尤为重要,特别是布置第一课的前置性学习中尤为重要。
应试教育和传统使我们已习惯井然有序的课堂教学,最害怕课堂中乱糟糟的场面。今天的数学课认识“米和千米”,我准备了很多的实物,以便让学生充分感知长度。原本以为学生一定会有很浓的学习兴趣,但其实并没有预想的效果。在我们的教学生涯中,课堂中的偶发事件随处可见。处理得当,可能让我们的课堂教学锦上添花,反之,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会伤害师生之间的感情。
实践是创新的源泉,生活是个大舞台。在学生的创新活动中,教师不曾预约的精彩也随处可见。把数学课堂搬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学习数学,那不是很好吗?我从三个环节进行教学。课前,我让学生去在生活中去实践;课中,创设模拟知识情境让学生来学习;课后,让学生去总结整理知识点。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为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创设了一个生动而丰富的情景,而且为教师自身的成长提供了富有挑战性的历练的平台。只要我们蹲下身子,感性地走进学生心灵,理性地分析教材,了解学生所需,以学习者的身份去读懂学生,把准学生的脉搏,和学生的理解产生共鸣、撞击和生发,那我们的课堂将有更多的精彩随机生成。
二、将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
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只有将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对数学的理解才会深刻。例如,教材中有这样一道题目:一块长方形铁板,长20厘米,宽14厘米。从四个角剪去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然后做成盒子,这个盒子的容积是多少?我要求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学生有的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思路,有的用算式表示解题的过程,可贵的是有一位同学提出了计算盒子表面积的问题……他们互相补充,成功地解答了这道数学题。这样的教学既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又使他们感受到了合作学习的乐趣。
三、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活动方式
学生在学校学习数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得计算能力(新数学课程标准大大缩小了计算的比例),而更重要的是获得
自己去探索数学和体验和利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对客观事实尊重的理性精神和对科学执着追求的态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的活动,包括观察、描述、操作、猜想、实验、收集整理、思考、推理、交流和应用等等,让学生亲眼目睹数学过程形象而生动的性质,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如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并从中感受到数学的力量,促进数学的学习。作为教师,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就应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活动方式。如,我在教学“认识三角形”时,让学生拉一拉自己用木棍做的三角形,再拉拉自己做的四边形,进行比较,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做、拉、比、说得到了结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就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好。
四、设计育人情境,培养学生情感,使生亲师信道
积极的情感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动能量,从而提高思维和学习潜能。学生听课也伴随一定的情感,而学生的情感往往同他对知识的领会程度,对教师教学的兴趣密切相关。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沐浴着新课程的阳光,我们“豁然开朗”: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董斌.对目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