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语文的兴趣教学

2016-05-14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课文语文

摘 要: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兴趣教学

常听到学生说,语文枯燥无味,背课文更有压力,再加上课堂上的学习氛围压抑。那么,对教师来说,怎样改变这一不乐观的现象呢?

一、组织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必须是学生经过一定努力所能掌握的。凡是过深、过难或过浅、过易的教学内容,都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当注意深浅得当,难易适度,善于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去讲授某些知识,并把新知识纳入已有知识的体系中。如教《再见了,亲人》一文中:“雪中送炭”这个成语时,先让学生认识字面上的意思,并让学生想象在寒冷的冰雪天在家围着火炉那种温暖的感觉。接着让学生朗读课文第一段,联系上文“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跟敌人搏了三天三夜”,理解课文中的“雪”指的是志愿军“空着肚子”战斗。然后问学生,志愿军空着肚子战斗最需要什么?学生回答:食品。再让学生读下文“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于是学生明白了“炭”指的是大娘冒着敌人的炮火给志愿军送的打糕。这样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具体的语言环境的分析,真正理解了“雪中送炭”这个具有一定难度的成语的喻义:在别人急需要的时候,及时给予帮助或支持。

二、变换激趣方式,激发求知欲望

1.设疑激趣。

课堂设疑是开启学生心智,激发学习动机,推动学生到达知识彼岸的一种有效方法。“疑”设得好、设得精、设得巧、设到点子上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一些平时不善发言的学生不是不会发言,而是老师未能拨动他们的心弦。只要“疑”设到学生的“动隋点”、“兴奋点”上,他们便会不由而发,不能不发,发而后快。在这一思维流程中,求异、创新的思维火花也会随之进发。

2.游戏增趣。

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有效开展。游戏学习能让学生忘记自己在学习,而恰恰在这种无意识或潜意识的忘我投入状态中,学生记忆、领会或创造了大量的知识。如教学《小稻秧脱险记》这课时,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把学生带进童话故事情节,从而调动学生情感参与认知活动,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此外,还可开展其它多种形式的活动:可以说与课文的作者或人物有关的小故事;可以辩论课堂上有争议的问题;可以唱一些文学作品相通的经典歌曲;更可以让学生编演课本剧,共同探讨一下戏剧表演,感受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隋。

三、趣味表演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阅读教学是学习的重点部分,是否有好的方法让学生快乐地进行阅读学习呢?对于一些故事性的课文,老师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表演,就像《小白兔和小灰兔》一文,老师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按照课文的情节,排一个这样的故事,当然,教师要引导学生,让学生理解故事的情节,两个兔子的性格、说话特点,如果有条件,老师还可以找一下服装,让学生在表演的时候更能融入角色中。相信在这种表演的方式下,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必将记忆犹新,而且锻炼学生的胆识,对文章的理解更透彻。

四、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丰富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学习语文的渠道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方式也应该是灵活多样的。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呼吸芬芳的空气,感受景色的怡人,激起情感的涟漪,这是在学习语文;让学生走进社区,感受社区的变化,体验社区人民的生活,这也是在学习语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朗诵会、故事会、辩论会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这同样也是在学习语文。这些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都能够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离不开课堂上教师的传授,也离不开课外的实践与探索。

五、关心、关爱和理解学生

新课改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当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允许同一个班级内存在个体差异。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教学也应当多从学生的角度去设置和考虑问题,去了解他们的言行,多换位思考。这样的教学,学生们会感觉比较亲近,学习就是为了他们设置的,他们也才会发挥出更大的学习主体的作用。当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对他们的尊重时,他们也才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因此,教师要在日常授课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对于学习成绩稍差和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语文教师更要谨慎教导,抓住机会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赞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更多更出色的表现。

六、情境融入

情境融入教学方法之一是多媒体,多媒体教学在各个学校教学已经逐步开展,通过屏幕的效果,将学生的分散力集中在多媒体中,促使学生持久保持学习的热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材课文中的形象,通过形、声、图,甚至动画的形式将课文或者古诗中的情境和任务展现出来。好的授课方法不仅会激起学生学习的情趣,而且加深对知识的领悟能力。

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积极探索,认真去想,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就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浓厚兴趣。

参考文献:

[1]段丽红.如何构建有效的教学平台[J].吉林教育2014年09期.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课文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