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当劳:又错了?
2016-05-14梁志坚
梁志坚
“我们当前的美国组织结构并未基于顾客需求而进行优化。在过去十年时间里对麦当劳来说行之有效的东西,在今天已经不足以推动未来业务实现增长。”麦当劳美国总裁麦克·安德里斯的话,似乎更应该引起麦当劳中国管理者的思考。
麦当劳在中国的战略,几乎每一步都没有完全正确过,这一次在中国出售特许经营权,他恐怕又错了。
麦当劳是特许经营模式的鼻祖,但遗憾的是,麦当劳并没有把这一成功模式成功地复制到中国。
初期,中国市场的确存在种种客观原因,如市场不成熟,找不到合适的合作伙伴,房地产对外资的限制等等,但以麦当劳国际巨头的影响力,其实是有很多可以谈判的砝码,但麦当劳只是享受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红利,而自身却很少积极争取。
竞争对手肯德基发展速度远超于麦当劳就是例证。而在全球市场,肯德基远远够不上麦当劳的量级。
麦当劳在中国的发展,显然不能以“失败”来评价。但其成功,无非是在曾经封闭的中国市场先行一步,赶上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快车。这个阶段,连卖瓜子的中国农民企业都能迅速扩张,何况拥有金字招牌,实力雄厚、管理科学、模式先进的国际集团呢?
然而,在最初被中国消费者追捧的时期,麦当劳没能实现快速扩张;在被视为垃圾食品和卷入食品安全事件时,没能很好转变人们的印象;在竞争对手肯德基等快速发展、本土快餐迅速崛起的时候,仍固步自封;在外卖O2O平台兴起的时候,也没有更好的对策……
从麦当劳最初的直营模式,到逐步放开特许加盟,到试图寻找区域加盟商,再到今天全面出售特许经营权,麦当劳每一次重大举措都与中国市场的变化晚了一步。
到今天,中国经济发展趋缓,餐饮业经过激烈竞争也将趋于稳定的时候,麦当劳却逆势而为,选择了急功近利,全面出售特许经营权的做法,走下了一步险棋。
中国餐饮市场的盈利能力放缓是大势所趋,而麦当劳传统稳健的做法,可能更会体现出竞争优势。
麦当劳是值得尊敬的企业,具有社会责任意识,这不仅体现在为加盟商负责的方面。为市民提供免费厕所,愿意接纳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任由店里的餐桌被中小学生占据用来写作业……
曾经,每一个细节都带给中国人深深的震撼,麦当劳所拥有的品质,正是中国企业所缺乏的。而麦当劳现在要放弃的,可能正是其优势所在。
麦当劳的错误,不是成功模式没有成功复制的问题,而是在于他没有把握住每一次发展的良机,是战略问题,结构性问题,是对中国市场重视不够、研究不足的问题。
对于任何一个全球性的品牌而言,中国市场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并不希望,此次卖盘给麦当劳埋下重大隐患,让中国市场缺少了一个榜样,而麦当劳失去了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