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结合的重要性
2016-05-14刘小莉
刘小莉
摘 要:在企业管理中,制度化与人性化是两种常用的管理手段,各具特色。在科学合理的企业管理中,能够实现制度与人性的统一结合,体现公平原则的同时展现管理的个性化,创造一种健康和谐的环境,推动企业健康成长,这也是企业管理的长远目标。
关键词:企业发展;制度化管理;人性化管理;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0-0051-02
1 概 述
首先,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管理模式的制度化是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企业法治化的一种形式。这些制度是在大多数人能够接受的基础上拟定而成,其具有明确的制度条例,并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管理中。企业通过制度、约束、规范员工的行为,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大的财富。这种管理模式强制性特点比较突出,所有员工必须严格遵守,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开展工作。
其次,所谓人性化的管理,它是一种现代科学的行为意思,以充分开掘人的潜能为已任的管理模式,它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人才的培养及才能的发挥作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突出人的本性,以人的个性、性格及生活习惯等为核心有效的管理员工,实现企业与员工利益的双赢。
这种管理模式的核心就是极大地肯定人对企业发展的能动作用,在尊重人的基础上对员工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
2 管理制度化的特点
2.1 制度必须要得到员工的认可
企业制定的管理制度是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平衡参与者的利益,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及可行性,对员工的行为具有指导激励性,强化员工创新意识,有效预防制度的僵化。
制度的建立要能够与企业内部其他管理体制相辅相成,应用制度的同时不但要维护制度的严肃及权威性,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要坚持平等的原则,企业领导要做好榜样作用。在制度实施初期可能会增加企业管理中的成本与风险,因此企业要全面做好应对工作;在实施制度前必须要征得企业工会组织的同意与支持方可实施,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困扰。
2.2 制度要与绩效考核体制有效结合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管理者与员工为了实现既定的工作目标而制定的考核机制,包含制定、考核与应用等几部分。在这一管理的最终目标是通过一系列手段提升员工、部门及企业之间的绩效效果,它是企业制度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化的科学管理体制中包含多种形式的绩效考核办法,比如平衡式计分卡制度、目标管理法、绩效达标法等。
2.3 奖惩分明是良好管理制度的表现
企业管理中一旦执行绩效考核制度,就要建立健全配套的奖惩制度,企业通过奖惩制度提高个人、部门及企业的绩效目标。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中,更是将其作为调动员工积极性与热情的手段,鼓励员工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到生产活动中。激励机制包括精神和物质双层的奖励,企业在实施薪酬管理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员工的福利待遇,实现员工、部门及企业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
2.4 管理制度要科学规范
科学规范化的制度是严肃的,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法律规范为依据,将其中与道德规范相关的部分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并转换为其中的一部分,成为规范约束员工行为与道德理念的重要标尺,在职业化理念指导下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与价值观,这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管理体制人性化的特点
3.1 人性化的管理机制能够激发员工积极性,提高工作 效率
严格的制度化管理模式大大束缚了人的创造性,很难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企业在拟定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过于注重工作效率,不考虑人的主观能动性,将生产过程中人的行为简单规范。
在简单周而复始的生产活动中实行制度化管理可以取得显著效果,但是在工艺复杂,技术难度高的工作中,企业在注重工作效率的同时还要考虑创新力,也就无法实现预期的效益,这就要求在管理中需要人性化,提高人的主观能动与创新能力。
3.2 增强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团结向心力
在人性化的企业管理中,他们会鼓励员工参与企业的管理,经过协商共同确定企业的发展目标。在参与的过程中,员工受到尊重,会积极发挥自己的才能,在这一过程中,大大增强了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员工会将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相结合,形成发展的动力。
3.3 满足员工不同的需求
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中比较关心和满足人的不同层次需求,在劳动生产过程中,人的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学说,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在人满足了低层次的需求后,转向更高层次的需求,一旦某种需求得到满足后,就会失去激励作用,而转向更高的目标。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以满足员工精神需求为目标,充分运用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不断提高员工的满足感和认可感。
3.4 深化员工团队合作意识
企业人性化管理过程中,要求员工要有团队合作精神,在实际工作中要善于与人沟通交流,从而深化员工的集体意识与荣誉感,提升综合素养,加强团队合作精神。
4 管理的制度及人性化存在的利弊
4.1 制度化存在的利弊
企业在制度化管理中,最大优势就是能够实现管理的规范有序。在生产过程中,员工的行为受到制度的约束,明确分工并划分责任,确保顺利完成工作任务,从而形成一种健全统一的行为约束规范;但是这种制度化模式存在不足,比如在管理过程中比较强制,教条主义,无法实现气氛活跃的工作氛围,抑制了员工工作热情与积极性的发展,导致工作效率下降,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目标的实现。
4.2 人性化存在的利弊
在企业人性化管理模式中,员工自我价值能够得到充分体现,备受尊重,有很强的满足感、自豪感及归属感。员工的不同需求得到满足后能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生产活动中,工作效率得以提高;但是在人性化管理模式中,没有与制度化有机结合,将人的弱点暴露无遗,造成企业在管理中进退两难。
5 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有机结合的策略
5.1 在制定制度并执行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制度化及人性化管理理念。在制定企业规章制度的过程中,统筹兼顾,本着可行性原则但又不失科学性与创新性;在实施过程中,坚持原则与灵活多变的前提,实现有理、有力、有法及有情。在保护企业整体利益的同时也要最大可能满足员工个人的合理需求。制度的制定既要科学合理又能为员工服务,既要严格按照制度规范管理行为,也要关心爱戴员工。
这种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不是单纯追求奖励或者惩罚,将制度化管理中刚性与柔性有机结合,强化员工规范化的行为约束机制及纪律要求意识,实施简单也能得到员工的认可。
5.2 在人性化管理中深入制度化理念
在企业管理中,制度化模式具有强制性,但是企业将制度逐渐上升转换为企业文化理念后,员工在充分了解制度制定的目的后,对制度产生尊重感与信赖度,制度的规范科学性才能得到体现,促进员工生产行为更加规范合理,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企业可以通过培训及考试等不同形式,让员工充分熟知企业的文化理念,并能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当一个企业的文化理念得到员工的高度认可并能成为约束员工行为的准则后,员工就会对企业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与责任感,以饱满的热情进投入工作,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5.3 企业制定的各项制度规章要有延伸性
企业在运营管理中,要不断进行动态管理的创新。管理者要积极引导员工严格自觉履行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还要根据员工的不同需求,规划员工职业愿景,满足员工的需求,从而激发员工的潜能,在企业管理中将制度化与人性化协调统一,推动企业效益的实现。
5.4 各项管理制度要有民主性的特点
在企业管理中,制度是没有生命的,但人具有生命,如果企业规章制度得不到员工的认可,那么管理制度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因此,企业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要积极鼓励员工参与,并广泛听取员工的意见建议,发扬民主;制定的制度既能反映员工的心声,又是科学规范化的。这样员工才能从内心上认同制度,拥护制度并自觉履行。
6 结 语
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中,制度化与人性化并不是两种对立的管理模式,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企业要在贯彻落实管理原则的基础上,明确企业管理目标;同时找到两者的契合点,灵活运用这两种管理模式。这样在企业管理中不但能够体现制度的公平性,又能展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激发员工的工作潜能,为企业发展做出最大贡献,实现企业长远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薛正利.人文管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与价值[J].企业改革与管 理,2016,(6).
[2] 崔涛.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的新模式[J].中国商论,2016,(7).
[3] 毛财昊.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特点及创新的积极探索[J].经营管理者,
2016,(8).
[4] 王丙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发展策略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 业,2016,(14).
[5] 陈建安,陶雅,徐书山.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管理理念研究[J].江苏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